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曰日坤

    周易丶包括多門、學術、如六爻`四柱八字、梅花易術丶大六壬、鐵板神數`等等丶告訴如你對八字喜歡丶就專心學八字丶不要再學別的了丶一`八學不比數理化或文學丶這些是有一定規律的丶八字旡規律`全靠五行生、克丶制化丶相生`相害、及各種神煞、全憑腦海裡記憶、有些東西無羅輯性丶如有人命犯劫路空亡、例丶庚寅見午未就犯劫路空亡說此命莫強求丶就是說他一生別有非份之想`什麼也達不到理想丶人家問任理由、解釋不清、單靠記`類似這類整個斷卦基本離不開神煞`所以學周易丶你只能專心學一門`不要多學、學多了`思維就亂了`最終那個也學不成`如學八字預測、建議先學邵偉華著的`四柱與預測學丶是入門基礎學丶學懂了再學淵海子平書``千萬別學所謂新派`什麼從格

  • 2 # 讀經論道

    本人很喜歡《周易》,水平一般但也研究多年,簡單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吧。

    總體來說,我認為學習《周易》要分為“讀、背、思、玩”四步。

    首先是“讀”,顧名思義讀原文。《周易》被譽為“群經之首”,是中華古代文化的源頭,其中包含著龐大的形而上學哲學體系以及完善的倫理觀體系。

    所以,首先透過閱讀來了解《周易》到底說了些什麼,對《周易》有一個整體概念是學習《周易》的第一步,也是必然的一步。

    那麼周易該如何讀?《周易》分經與傳兩部分,經就是《周易》經書原文,記載每卦代表的意義。

    而傳則是《易傳》,是對經文的解釋和發揮。

    《易傳》共十篇,分別是是《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繫辭傳》上下篇、《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故而也被稱為“十翼”。

    其中《彖傳》是對六十四卦每一卦卦辭含義的解釋,也可以理解為對每一卦吉凶的決斷。

    而《象傳》的“象”指現象、影象,故而《象傳》是對每一卦卦象的分析解釋。《周易》最初的起源來自祖先對自然事物的觀察,祖先用長短不一的橫線來表現這些事物,這種橫線稱為爻。

    最初的卦象是三爻卦,只有八個,分別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分別代表著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周文王將八卦兩兩疊加為六爻卦,創造了六十四卦。

    卦代表著自然現象,而《象傳》也就是專門解釋現象的一篇論文。

    《文言傳》是專門闡發乾、坤兩卦奧義的論文,由孔子所著。

    《繫辭傳》是全本《周易》的總綱,闡述《周易》的總理論,《周易》形而上學的哲學體系以及我們古人“天人合一”的倫理觀體系就是從這篇論文的精神中發展出來的,這其中還記載著上古時期具體的占筮手法。

    《說卦傳》論述了八卦的基本特徵,將八卦與諸如季節、方位等各種事物進行了關聯。

    《序卦傳》將六十四卦連續起來,簡單闡述了六十四卦的變化規律和特點。

    最後《雜卦傳》是一篇簡短的文章,簡潔歸納了六十四卦的大意,可當做一個文末的總結。

    綜上,將這些經傳好好讀幾遍,就基本對《周易》的文化框架有一個總體的概念了。

    第二步我提倡“背”,《周易》作為古代“六經”之一,是每個讀書人的必修課。過去的讀書人從小都是要將《周易》全文都背誦下來的。

    現代我們學習《周易》雖然不必要全文背誦,但至少六十四卦卦名,《繫辭傳》還是應當能夠背下來,每一卦卦象也應當能夠記得滾瓜爛熟,否則總是看到卦象記不起卦名或知道卦名卻不知卦象的含義,便難免要影響進一步學習。

    第三“思”,經、傳讀熟背會,卦象爛熟於心之後便可以進一步研究思考卦中義理了。

    《周易》的核心是“易”,易者,日月也,日月更替便是易,所以《周易》講的核心內容就是變化的道理,且有“三易”之說,即簡易、變易、不易。

    俗話說這世上唯一不變的真理便是變化,依照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觀念,不論是人還是天地萬物,每時每刻都處在時和位這兩個維度中。

    時代表時間,位代表位置,相對於人來講也可以指地位。這兩個維度永遠不可能存在同時不變的情況,任何一個維度發生變化,人或事物的整個狀態也都會隨之變化,這種變化是非常複雜和難以把握的。這其中的道理,就是我們需要思考研究去想明白的,這就是“思”。

    最後是“玩”,“玩”聽起來最輕鬆,但卻是學習《周易》最重要的一步。

    明代大儒王陽明被貶貴州龍場時曾在一個山洞中推演六十四卦,並給山洞起名“玩易窩”。

    這其實正是道出了學習《周易》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玩。《周易》的內容分“理、數、象”三部分。

    “理”就指義理,也就是需要透過讀和思考來獲取的形而上學以及倫理觀方面的哲學義理。

    “數”便是卦象之間精妙的數字關係,比如六十四卦方圓圖的排列組合;上古占筮方法。

    《系傳》中講:“大衍之數五十,四十有九”,五十跟蓍草,抽出一根代表太極,將其餘四十九根隨機分為為兩堆,每堆蓍草的數量除以四,最終的總餘數絕對是“六、七、八、九”這四個數。

    六與八代表陰,七與九代表陽,經過六次這樣的排列組合便可以得出一卦,這也是《周易》數理方面的問題。

    這些依靠死記是不夠的,必須要透過經常實操和演練才能夠熟練通達。

    而至於“象”,正如前面所說,六十四卦是根據天、地、風、火等自然現象推演來的,每一卦都代表著一種天象,而每一種天象絕對都包含著一種義理。

    任何一卦中任何一爻的變化都會引起天象的改變,道理也自然隨之變化,這些變化都是需要反覆推演才能夠深刻體悟的。

    比如山地剝卦,上艮下坤,一個陽爻下面有五個陰爻,象徵陽氣一點一點被剝奪了,當剝到極致的時候,陽氣上升,陰陽轉化,山地剝便變為地雷復,地中生雷,大地動起來陽氣自然上升,成語剝極必復就是這麼來的。這就是卦象變換所展現出的哲理。

    除此之外,六十四卦中每一卦卦還有互動卦、錯卦、綜卦、之卦等等變卦方式,其中蘊含著無窮無盡的變化之道,若僅僅依靠強行用工想要全部掌握絕不現實,所以倒不如放輕鬆心態,茶餘飯後搞幾根牙籤把玩推演,慢慢其中道理自然就玩通了。

    綜上,這“讀、背、思、玩”四步是我個人學習《周易》的一些心得,由於篇幅問題很多地方不便展開細說,但大體就是如此一個模式。

    不過我此處談到的只是文王與孔子正統《周易》的部分,《連山》、《歸藏》兩易,以及後世發展出的諸如“梅花易”、“四柱”、“六爻”等江湖易術我瞭解不多,也不便多言。

  • 3 # 張鋒

    簡單來講,可以理解為術、理、象,三者統一而又獨立,再延伸的講可以理解為規律學,也有人叫做道學。

    不管怎麼說,就是研究自然內在的細微之處。學的時候要辯證的學,理性的學,才能學活,學的不累。如果能以玩的心態更好,不必拘泥深陷之中,樂之,就是對易學最大的敬重。

    術學分類較廣,有命學、相學、筮學等,命學分子平,紫薇,相學分天相,地相、 人相,筮學跟預測學多有關聯,六爻、三式之類等等

    理學可以簡單講經文,理解彖傳、象傳、繫辭、易卦等,經文在每個人心中的經道理解不一樣,看個人所處時代、個人環境有不同的見解,比如看朱熹、蘇軾、王弼、尚秉和等等,可以多翻翻看看。

    象學是術和理的抽象、意象,也是高層次的理解。尚秉和的《周易尚氏學》和《焦氏易詁》是可以推薦看看的,還有一些民間術士長期經驗積累下的意象,也是必須要參考的。

    實話說,這個易學是最高的學問,不太好學,你有份好工作,下來可以慢慢琢磨,一輩子都研究不完,有那個痴迷的時間搞一些實際的東西更好。還有學這個需要天分。

  • 4 # 不見鳳頭釵

    誠邀!如果是很感興趣可以讀讀,如果是突發興起就不用學了。花費時間較長,可能還一無所獲。喜歡義理先讀別人註解的,多讀幾本,最後讀通行版原文,不帶註解的那種。喜歡玩象數,讀讀鄭同註解的。涉及到術,就玩玩六爻。

  • 5 # 趙日金141

    首先搞明白什麼是周易。

    伏羲易,連山易,歸藏易,周文王易,都稱易。《史記》,周文王在伏羲易八卦基礎上作六十四卦。伏羲八卦,周文王六十四卦,《史記》與《易傳》都稱《易》。為區分,周文王六十四卦,才有《周易》之名,孔子為《周易》作《易傳》。《周易》奉為儒家經典之一,又稱《易經》

    孔子為《周易》作《易傳》,《易傳》只是以儒家觀點解釋《周易》。但通行本《周易》將周文王《易經》與孔子《易傳》合為一書書名叫《周易》,這就誤導世人,經與傳不分,孔子《易傳》當《易經》念。其實,《易傳》屬易學之一,而易學不止儒家一家。並且,孔子與周文王相差幾百年,不可能合作作一本叫作《周易》的書。

    除去《易傳》的《周易》,才是《周易》。《周易》只有六十四卦卦符,卦辭,爻辭,別無其它。學習《周易》就不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撿到錢包,要求有償歸還過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