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邊說邊學
-
2 # 凱凱爸爸1
吾十五從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晚年致力傳道授業解惑,他的弟子大多比他小四十歲左右。上句是孔子的自白,也稱得上是他對人道天道的理解。解釋之前先要說明孔子對學問或學習的理解。孔子的學問學習不僅僅指課堂書本,更指的是生活。從孔子問道老子就可看出。道者也,須臾不可離,離之即非倒也。回到主題,解釋上句:我十五歲開始了學習的道路,三十歲才明白學習是為什麼,四十經歷風雨,終於堅定信念,五十歲明白了我所要與我所求的鑰匙在哪裡,人到六十執著驕傲已經放下,七十歲的我有些理解道是什麼了。請認真閱讀孔子一生的軌跡和重要事件,再想想我說的靠譜嗎?
-
3 # 雲漫半山
四十不惑,也就是說人到了40歲將不再困惑。也不會被一些無關的事誘惑。用句白話說:就是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了,知道自己當前想要什麼。
每個年齡段對生活的要求不同:
20歲是放飛自我
30歲是攀比成就
40歲是迴歸家庭
40歲,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又處爬坡期。這個階段是比較累的。
孔子曰“四十不惑”,有些人理解為: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就不會正因無知困惑,對人生有必須的把握和明白,也指人到了四十歲就沒有什麼能夠顧慮、疑惑的了。其實這個理解有些片面,不惑其實也有不為外界因素和影響所困惑及誘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