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哨聲
-
2 # 開周說宋
岳飛從普通士兵一路升遷到握有重兵並能開府建牙的大將,完全是靠血戰得來,絕對不是宋高宗一手提拔的。
岳飛,生於1103年,死於1142年,豫北湯陰人,出身僱農家庭,沒有任何門第背景,親戚中也沒有任何人做官。
公元1122年,金兵攻北宋,朝廷招兵買馬,岳飛報名參軍,那一年,他二十歲(虛歲,下同)。
岳飛作戰勇敢,武藝高強,但因父親去世,從軍才幾個月就被迫退伍,回到湯陰老家守孝三年(實為二十七個月)。
1124年,岳飛守喪期滿,再次報名參軍,因為招安有功,在1126年升為“承信郎”——這是北宋後期搞的五十二級軍銜當中的一級,相當於現在的低階士官。
1126年,北宋已經名存實亡,康王趙構(後來的宋高宗)在岳飛老家成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下設前軍、後軍、左軍、右軍、中軍。其中前軍歸劉浩指揮,劉浩任命岳飛為小軍官,統領不到三百個士兵,這時岳飛二十四歲。
1127年,北宋滅亡,次年南宋成立,宋高宗讓文官武將上書言事,岳飛只是一個低階士官,也跟著上書,強烈要求御駕還都開封,跟金兵死磕到底。由於“越職言事”,被革去軍銜,趕出了軍隊。
但岳飛絲毫不氣餒,第三次參軍,去河北大名投奔河北招撫使張所。張所讓岳飛在大將王彥手下任職,與金兵幾場血戰,表現突出,軍銜升為“秉義郎”,相當於現在的少尉或者高階士官。隨後岳飛在軍中獲得“統制”一職,大約可以統領兩千多個士兵,這時他二十五歲。
王彥性格謹慎,穩紮穩打,岳飛年輕氣盛,貪功冒進,因為不聽指揮,率部孤軍奮戰,被金兵打敗,隨後被王彥開除。
1128年,岳飛渡過黃河,南下到開封,投奔開封留守宗澤。宗澤派岳飛率領五百騎兵出城偵察,跟金兵打了一場遭遇戰,以少勝多,再次升為統制(一說統領)。
宗澤病逝,岳飛又成了杜充的部將,一邊與金兵作戰,一邊剿滅亂兵和土匪。1129年,因為金兵攻勢太猛,岳飛跟隨杜充撤退,在長江沿線打防禦戰。後來杜充戰敗降金,岳飛集合敗兵,投奔大將張俊。請注意,張俊是南宋中興四大將之一,後來與岳飛品級相當,並且與秦檜一起謀害岳飛,但在這時候,他是岳飛的頂頭上司。
1130年,金兵攻下南京,張俊怯戰不敢抵抗,岳飛不聽命令,奔襲撤退的金兵,殲敵數千,收復南京城。這年五月,岳飛押解金兵到紹興獻俘,第一次見到宋高宗,得到嘉獎。
後來岳飛不斷作戰,不斷升官,直到1137年得到“太尉”的軍銜。這是宋朝武將所能得到的最高銜,相當於現在的上將。
從1122年參軍,到1137年成為“太尉”,岳飛花了十五六年,按現在的標準,升官不能說不快,但是這跟“宋高宗的一手提拔”毫無關係,完全是因為岳飛付出的血汗足夠多,立下的功勞足夠大。
最後再補充一點。
南宋前期,立下大功的文官武將還是不少的。張浚經略關陝,吳玠鎮守四川,韓世忠在黃天蕩取得大捷,楊沂中取得“中藕塘大捷”,岳飛收復襄漢六郡,以及後來虞允文以文官身份指揮“採石磯之戰”,以一萬八千兵力徹底擊潰金國皇帝親自率領的十幾萬大軍……在這些人當中,岳飛的戰功不算高,名氣也不算大,論功勞肯定不如吳玠和虞允文,論地位肯定不如張浚,論資歷肯定不如韓世忠。他的偉大名聲和戰神地位,其實是被文藝作品給渲染出來的。我的意思是說,岳飛當然是偉大英雄,但在宋朝,他的實際影響力並不像傳說中那麼大。
回覆列表
也對也不對吧。
剛開始,趙構還是聽看重岳飛的,提拔了他。結果岳飛羽毛還沒長成,就敢上書要求北伐——趙構才坐上2、3個月的皇位,拿什麼北伐?於是岳飛被趙構打發回去種地。
宗澤接納了岳飛,給了岳飛第二次的機會。但給岳飛幫助最大的是誰?不是趙構,也不是宗澤,而是張俊。人稱張鐵山的張俊,以治軍紀律嚴明著稱。岳飛跟隨張俊較長的時間後,才被趙構提拔出來,另領一軍。岳飛開始了他人生的輝煌。
岳飛的治軍經驗,是否來自張俊,就不得而知。但二人都是以治軍嚴整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