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你好,透過你的描述,似乎你在人際關係中習慣性地處於被動狀態,你是不是在人際交往中通常會這樣想:“如果別人不過來找我說話,我就不會過去跟他說話。”“如果別人跟我打招呼我才會有迴應,否則我不會主動叫TA”?其實生活中像題主這樣的被動型人還不少,不過大部分的退縮、被動行為其實都與題主的“自我概念”有關係,心理學家艾利斯發現“人們對於外界許多事件和刺激的負面感受和行為反應,並非源於事件和刺激的性質,而在於面對事件時,我們腦海中的認知和想法。”另一位心理學家貝克則提出了“自動化思維”這個概念,也就是說他認為人們的很多負面認知評價難以發現,是因為它已經形成了我們的一種思維習慣,無須刻意思考就會立刻蹦出來。
具體到題主的情況上來說,就是你在社交中被動的行為習慣讓你在面對對方時產生緊張和退縮,在你實施之前又開始蔫了,可能是出現了一些負性自動化思維,比如“我跟她表白了肯定會被拒吧?”“她不喜歡我豈不是很丟臉啊”等等,題主可以自己仔細思考一下是不是類似的自動想法。而這種自動化思維的背後來源是幾種核心信念,貝克總結的是:
1.我不可愛/我沒有吸引力/我不夠讓人喜歡 2.我不勝任/我沒有能力3.我是沒有價值的人
通常,社交時的被動往往是出自第一點核心信念:“我不可愛/我沒有吸引力/我不夠讓人喜歡”
在每次想要行動時就會有這種自動思維跳出來,告訴你自己不夠好,久而久之,如果當我們長期注意的都是這種想法,並且不去做,反過來證明了這種想法,我們就會更加失落和沮喪,形成一個惡性迴圈。那麼該如何打破呢?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意識到這一點,當自動思維跳出來的時候,你可以學會反駁:真的是我不夠有吸引力嗎?為什麼我依然有那麼多朋友喜歡我呢?為什麼還有異性對我示好過呢?我在某次活動中還是很受歡迎的亞等等,一旦發現了負性自動思維,就可以透過深入反問來發現自己思維的不合理之處。除此之外,還可以去多多挖掘我們本身的特點和優勢,在人際交往中把我們的優勢自然而然地展現出來,哪怕我們真的不是很擅長交際,不像那些特別外向、自來熟的朋友一樣很會找話題,但要相信我們自己本身就是獨特的,有吸引力的,只要把自己的閃光點發揮出來,多給自己一些肯定,那麼在人際交往中也能如魚得水。
題主你好,透過你的描述,似乎你在人際關係中習慣性地處於被動狀態,你是不是在人際交往中通常會這樣想:“如果別人不過來找我說話,我就不會過去跟他說話。”“如果別人跟我打招呼我才會有迴應,否則我不會主動叫TA”?其實生活中像題主這樣的被動型人還不少,不過大部分的退縮、被動行為其實都與題主的“自我概念”有關係,心理學家艾利斯發現“人們對於外界許多事件和刺激的負面感受和行為反應,並非源於事件和刺激的性質,而在於面對事件時,我們腦海中的認知和想法。”另一位心理學家貝克則提出了“自動化思維”這個概念,也就是說他認為人們的很多負面認知評價難以發現,是因為它已經形成了我們的一種思維習慣,無須刻意思考就會立刻蹦出來。
具體到題主的情況上來說,就是你在社交中被動的行為習慣讓你在面對對方時產生緊張和退縮,在你實施之前又開始蔫了,可能是出現了一些負性自動化思維,比如“我跟她表白了肯定會被拒吧?”“她不喜歡我豈不是很丟臉啊”等等,題主可以自己仔細思考一下是不是類似的自動想法。而這種自動化思維的背後來源是幾種核心信念,貝克總結的是:
1.我不可愛/我沒有吸引力/我不夠讓人喜歡 2.我不勝任/我沒有能力3.我是沒有價值的人
通常,社交時的被動往往是出自第一點核心信念:“我不可愛/我沒有吸引力/我不夠讓人喜歡”
在每次想要行動時就會有這種自動思維跳出來,告訴你自己不夠好,久而久之,如果當我們長期注意的都是這種想法,並且不去做,反過來證明了這種想法,我們就會更加失落和沮喪,形成一個惡性迴圈。那麼該如何打破呢?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意識到這一點,當自動思維跳出來的時候,你可以學會反駁:真的是我不夠有吸引力嗎?為什麼我依然有那麼多朋友喜歡我呢?為什麼還有異性對我示好過呢?我在某次活動中還是很受歡迎的亞等等,一旦發現了負性自動思維,就可以透過深入反問來發現自己思維的不合理之處。除此之外,還可以去多多挖掘我們本身的特點和優勢,在人際交往中把我們的優勢自然而然地展現出來,哪怕我們真的不是很擅長交際,不像那些特別外向、自來熟的朋友一樣很會找話題,但要相信我們自己本身就是獨特的,有吸引力的,只要把自己的閃光點發揮出來,多給自己一些肯定,那麼在人際交往中也能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