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懶不賀zzj

    諸葛亮要興復漢朝,是因為劉備堅持自己是漢皇后裔,具有漢室正統的地位,從而把曹操和孫權等輩,置於亂臣賊子的不利政治地位上,是完全意義上的政治操弄,雖然是聰明和正確的思路,但在當時天下大亂的格局下,作用是有限的。劉備和諸葛亮要興復的漢朝,既不是劉邦的漢朝,也不是劉秀的漢朝,而是劉備的漢朝。如果真能像劉秀一樣一統天下,在皇權的作用下,也許史家會把他同前後漢接續上。但蜀漢偏安一隅,實力在三國中也是最弱的,所以只是一個割據政權罷了,和逆天改命更扯不上。

  • 2 # 烏雲上的床

    逆天改命算是什麼意思呢?提法先入為主,已存誤導之嫌。名臣諸葛亮一生的付出與實踐應該是與他傳統政治品德、文化精神,他本身政治抱負息息相關,冷暖自知,外人終歸是隔靴搔癢。況且時隔一千多年,外加各種史籍各為己用,難免偏頗。諸葛丞相其智慧,歷史貢獻,忠君風範早彪炳史冊,深入百代民心,歷史虛無可笑而徒勞,最終恐淪為笑柄。若非說勞而無功,那隻能是憑成敗得失論英雄。諸葛亮窮盡他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的平生志向與性格擔當,深受後世敬仰。三顧茅廬、六出祁山,即是他的歷史使命、責任,也是他對先主知遇之恩的報答。何況,歷史上透過努力,中興的朝代並不是沒有。沒必要“事後諸葛亮”去苛責諸葛亮,有站著說話不腰疼之嫌。

  • 3 # 螢火蟲的思考

    亂世紛爭的時代,就英雄人物而言,誰都想做皇帝,就每個人而已,誰都想功成名就,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諸葛亮也不例外。至於諸葛亮,關羽等被後世傳揚得神乎其神完全是統治者為了其統治的需要,宣揚他們的忠君報國思想,以穩固皇權,延續統治。

  • 4 # 一心四城1395183218

    諸葛亮出山時的隆中對就是興復漢室的總路線。關羽失荊州對於這一路線產生嚴重影響,劉備伐吳又一次破壞了這一方針,削弱了蜀國的整體國力。本來蜀國在三國中就是最弱的,這樣蜀國就更弱了。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盡心竭力治理蜀國使蜀國恢復元氣。然後諸葛亮又開始執行這一方針,在丟失荊州情況下恢復漢室基本不可能,諸葛亮為什麼還要恢復漢室?憑諸葛亮的智慧他肯定清楚。分析應該是以功為守確保蜀國安全,稍擾魏國使其不能安定,以待時機。所以不能說逆天改命。但不認同諸葛亮傾蜀國所有伐魏,應該把主要精力用來發展經濟,訓練軍隊。派一支或者幾支人馬騷擾魏國。待天下有變,再執行隆中對這一方針,

  • 5 # 亨達航天

    長喜,簡說:三國演義的歷史就是劉漢王朝所建立的自遠古“炎黃德帝”以來的中原正朔合成的皇帝集權王朝的東漢末期的軍閥混戰時代。他們都從最初的忠臣勤王轉化為各自謀算的割據勢力。所以說屬於漢朝族的內部紛爭。這種三派的內部紛爭,有利於擴大各自的勢力領土和地域治理,民族風俗交流,同時也表明了三類人性的志向不同和自私的強烈排擠。這直接影響了以後各朝的核心走向和人性志趣的以漢人為龍脈正朔的總幹收枝的正道歸屬。也才能始終使國家由分分合合完成統一。否則,國家早就四分五裂難以一統了。不能說蜀漢的劉皇叔與孔明丞相是沒有錯誤的完美,但是,沒有,劉,關,張與趙雲和孔明,那麼漢人的堅強精神就不復存在,漢人將徹底退出歷史主幹精神舞臺。漢人也必然走向胡化。所以說,象諸葛亮這種智謀人物在當時很多,他不出也有人出,要麼精深蘊涵的漢族諸子百家文化與易經,易理,與曆法,奇門,不都成圖畫了嗎?!

    “逆天改命”誰都不能改變!這個不由天所使,卻因人世事勢所趨,然後才由天所決定。老子所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這個道理。

    無名氏曰:不可能呀?曹操,孫權,兩個政權也是漢人呀。我說:什麼叫修正主義,您們自己要好好的想想去。要麼他兩個政權那一個統一了天下!定要歸一於晉朝一個“狗尾濫殤”的王朝。當然,在當時他們都必須存在,影響的是以後人世民族各朝交流的變化。總之,“來去成勢者,皆人民也;人民所趨者,皆生活也!”

    這就叫“人行千里,葉落歸根,國變百朝,一線牽繫!”“肯定朝歸,必回孃家。”“萬里遊方,定歸統一”。

  • 6 # 秦三鳳璧

    諸葛亮和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有關,你們大罵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可是正真的儒生就是堅持秦始皇的中央集權制,反對分封制。在西漢景帝時代出了一個晁錯,建議漢景帝取消分封制。這晁錯何須人也?是個大儒家,你們不是說秦始皇焚書坑儒罪莫大也?可是這真正的儒家人物確堅持秦始皇的路線,冒著滿門抄斬的風險(其結果的確是誅滅三代)。按理說儒家應該反對秦始皇,也應該反對秦始皇的中央集權制,可是恰恰就是這些真正的儒家為了秦始皇的路線獻出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所以說秦始皇的坑儒決非你們所想象的那回事。

    諸葛亮也是讀書人,也是儒中之豪傑,他是秦始皇真正的粉絲,明知不為而為之,在他的心中中國就一定要統一。儘管六出祁山功虧一簣,但歷來得到人民的歌頌。這說明秦始皇的大一統政策已深入人心,諸葛亮儘管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但他的精神可嘉,永載史冊。

  • 7 # 開張天涯馬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其實諸葛亮是借用兵來把控兵權從而掌握政權。

  • 8 # 微博愚公2017115

    自古治亂是能臣的課題!諸葛亮雖志大才雄,韜略頻頻,同樣受歷史的侷限!復國興邦,是每一個愛國者的願望,諸葛孔明也未能擺脫傳統士大夫的套路。

  • 9 # 騎行者仰之

    都是政治口號而已,不要當真了。歷史上叫“漢”的政權很多,連匈奴劉淵的政權也叫漢,自稱漢室正統,難道都是在“逆天改命”?

  • 10 # 南朝居士

    曹操想說,我他麼才是興復漢室的人,但是怎麼沒人信呢?

    比起諸葛亮,曹操更像興復漢室的人吧?沒有曹操,誰把漢獻帝當回事了?沒有曹操,漢朝真能延續到220年?

    諸葛亮的隆中對就說的很明顯了,曹操孫權太厲害了,我們找個軟柿子捏,奪了荊州、益州的地盤,割據一方還是可以的。

    劉備找諸葛亮,目的很單純,就是想割據一方,諸葛亮輔佐劉備,也很簡單,他想透過成就劉備來成就自己,做一個宰輔之臣,比肩管仲、樂毅,他沒想成為蕭何吧?

    至於說,興復漢室,那不過是政治口號而已,曹操可以喊、劉備也可以喊。

    但在當時誰都知道,漢朝不可能再興盛了,既然漢朝即將亡國,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那我們應該先割據一方,再圖統一天下,這不比興復漢室更好嗎?

  • 11 # 715457390177張建軍

    什麼叫逆天改命?請回答一下!站在當時人的角度看,有誰能看的出來漢朝滅亡是大勢所趨?又有誰能預測出漢朝是公元220年那一天滅亡的嗎?

  • 12 # 文史學徒夢九霄

    諸葛亮興復漢室還真不是逆天改命,因為三國時期儘管群雄割據,最終都是為了一統天下,但是因為天下總有一種讀書人的天下,士族人的天下這種理念存在,需要一個正統的說法, 雖然漢室名存實亡,但是為了一個正統的名分,諸葛亮所進行的北伐,必須有個天下人能認同的理由,所謂師出有名,就是匡扶漢室。

    一、匡扶漢室第一人

    其實匡扶漢室的第一任應該算是曹操,自從董卓入京,廢少帝立獻帝之後,當時的漢朝其實已經名存實亡了,當時把天子迎接進許昌的就是曹操。

    曹操手下不少人,尤其以荀彧為主,其實早就看出來了漢室已衰,但是受儒家忠君思想的影響,心裡還是要按照漢朝的制度執行,透過曹操的能力,想著為漢室江山留下些火種,但是最終漢室稱為什麼樣的結局,其實荀彧等人心裡也有數。

    二、群雄的想法

    三國時期,不管袁紹,孫權,劉表,劉璋怎麼各自為營,名義上還是漢朝的臣子,不過是扯著虎皮謀著全域性,按照漢朝的封賞,坐著自己地盤的事情罷了。

    大家的想法其實就是在各自的地盤上建立自己的實力,說白了就是都在當土皇帝,至於到底漢朝誰還是皇帝,表面上尊敬下就行了,其實不關他們的事。

    但是道義上一定是要站住腳的,因為誰也不想被群起而攻之,打家劫舍自立山頭我能幹,當個土皇帝我能幹,但是造反我不幹,把自己逼上風口,槍打出頭鳥,就和袁術一樣當傻子,沒人會幹。

    三、曹丕稱帝,局勢再變

    隨著曹操去世,曹丕稱帝,天下格局已經稱為三分之勢的時候,局勢就有所變化了,當時的孫權還是名義上臣服於曹丕,就是你說你的,我聽著,讓我幹啥門都沒有。

    劉備呢?本來打著就是中山靖王,皇室後裔的噱頭起兵的,還想再奪天下,就需要名正言順,為了師出有名,劉備集團在諸葛亮的帶領下,就只能用匡扶漢室的旗幟去打天下,其實老百姓心裡自古就認為中原地帶是皇權中心,至於誰當皇帝,只要自己日子能過好,並不在意,只有民不聊生的時候才希望有人造反呢。

    總結:諸葛亮北伐,匡扶漢室是為了讓自己勢力出兵師出有名,站在道德的最高點,並不是真正的要去再匡扶漢室,這點在曹操時期,漢朝就名存實亡已經很明顯了。

  • 13 # 淨月暖陽

    匡復漢室,只不過是諸葛亮的一個政治口號,好讓自己師出有名,這不僅是諸葛亮北伐在使用,劉備稱帝也是用的這個名義,要不那裡有機會以最弱的勢力敢稱帝。東漢末年,自然災害引發黃巾軍起義,而後地方軍閥借平黃巾起義而大肆擴張,形成割據實力,相互間殺伐不斷,使社會動盪,人口銳減。到三足鼎立之時,全華人員減少了近一半。這時的社會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恢復經濟。而蜀漢政權,在失去荊州之後,偏居西南一隅,土地面積和人口都是最少的,不過百萬左右人口,如果只靠這點基礎,息兵罷戰,只能等到魏、吳發展起來後被吞併。所以諸葛亮只能以匡復漢室之名,不斷髮起戰爭,力圖擴大地盤,透過此消彼漲來改變戰略形態,也可說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就是他感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原因。老百姓並不在意王朝更迭,更在意能夠苟活於亂世,能否吃飽飯,能否過上安穩日子。對於是否恢復漢室,並沒多少興趣。這是曹丕能夠代漢自立,卻沒引發中原地區再次動亂的原因。而魏立國後,並沒急於發動統一戰爭,而更注重於內政建設,發展經濟,選拔人才等等,是得民心的。這使得諸葛亮以匡扶漢室之名,屢屢發動北伐,都得不到魏國境內任何勢力支援。沒有內亂,僅靠蜀漢那點兵力,是根本無法打敗魏軍的,甚至魏國民眾更支援魏軍擊敗不斷挑起戰事的蜀漢。民可載舟,亦可覆舟就是這個道理,並不是靠幾個人的能力和毅智就可改變的,哪怕如諸葛亮這種被奉為“智聖”的能人。諸葛亮逆民心向背之舉,無功而返是必然的,沒被歷史所否定和詬病,倒是依賴了儒家宣揚的“正統論”,後世畢竟是儒家長期掌握話語權,而“忠君”又是其核心價值觀,這算是諸葛亮的幸運。

  • 14 # 大溪水長

    三國時期,漢朝朝廷大權旁落,掌握在曹氏家族手裡,日漸式微。諸葛亮之所以偏執於興復漢朝,所忠於的不是漢朝皇帝,而是忠於漢朝皇叔劉備。因為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汗景帝的玄孫,是有漢朝正統血脈的。從這一點就可以說擁劉備稱帝,也是變相的一種興復漢室江山。雖然漢朝滅亡是大勢所趨,以諸葛亮的本領是能預測到的,但是他還是有感於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還是鞠躬盡瘁的為漢室復興而努力,因此,算是一種逆天改命的行為,希望自己可以力挽狂瀾,以報劉備的厚恩。

  • 15 # 建平249504053劉建平

    三國時期,漢朝滅亡已是大勢所趨,諸葛亮偏執於興復漢朝,算不算逆天改命,從儒家思想學說應該不算,儒家思想講的是仁 ,義,禮,智,信 。仁 ,義,禮 ,應該是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的學說,老百姓說的孔老二,教書先生拜的孔聖人,三千徒弟子,七十二賢人,流亡陳菜那位。在此基礎上孟子提出了智 ,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了信 ,仁義禮智信被稱為五常 ,諸葛亮信服的應該是儒家學說。尊從的是仁義禮智信。漢朝到了後期,皇帝幾乎一代不如一代了,經過十常侍之亂之後,又有董卓專權,好不容易王允弄了個連環計,呂布戲貂蟬,離間父子,呂布刺董卓,又有了李傕郭汜張濟樊疇之亂總也不消停,曹操挾制了天子 打敗了李傕郭汜的西涼兵才稍稍穩定下來,河北袁紹,江東孫權各霸一方,曹操協天子以令諸侯,東漢皇帝漢獻帝劉協就剩下一個名字了,老祖宗劉邦要知道他的子孫後代混的這麼慘心裡不定多難過呢!心說完了,大羅神仙也救不了大漢了。在這期間出了一個了不起的梟雄人物,竟然是個編炕蓆,編草蓆的,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劉備,劉玄德,據說什麼漢景帝閣下玄孫,中山靖王之後,漢獻帝的叔叔劉皇叔,也不知道他是怎麼知道的,這個人有匡扶宇宙之志。曾經和關羽,張飛三個人桃園三結義,準備轟轟烈烈幹一番大事業,最開始平定過黃巾起義,又參加過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有過三英戰呂布的光輝事蹟,無奈兵微將寡,又投呂布又投曹操,又投袁紹,整日沒個準地方,最後投了荊州劉表,都到了這個地步了,老天爺也沒眷顧他,劉表的小舅子菜茂和張允這兩個東西,還想在酒席宴前殺了他,幸虧他早得信兒,提前跑了,追的急馬跳檀溪,那個狼狽。書寫到這裡又一個光彩照人的大人物就要出現了,他就是號稱臥龍先生的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周之呂旺,漢之張良。劉備,關羽,張飛三顧茅廬才請他出山,從此,火燒博望坡,舌戰群儒,借東風,火燒赤壁,借荊州,取西川,益州。後漢三國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但是隨著關羽大意失荊州後,關羽走麥城,張飛被害,劉備稱昭烈帝,為關羽報仇,火燒夷陵,託孤白帝城,這些人都不在了,蜀中無大將,西蜀只能偏安一隅了,往事如煙,諸葛亮深感劉備三顧茅廬之誠意,白帝城託孤之囑託,傾畢生之精力,輔佐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六出祁山,雖然連年戰亂,但是他不敢安享晚年,時日無多,即然答應劉備輔佐劉禪,就要言而有信,就是儒家推崇的仁義禮智信,明知道大勢已去,以自己的力量很難挽狂瀾已即倒,仍然竭盡全力維護這個政權,他深知偏安一隅最終肯定會被人取代,只有北定中原才有希望恢復漢室,但那已經是個遙遠的夢想了,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漢朝經歷了四百年的風風雨雨已經走到盡頭了,再怎麼經營也無濟於事了。這麼看來諸葛亮確實是逆天改命。

  • 16 # 風雨中的梅雲

    不搭邊。諸葛亮所謂的興復漢室,跟漢獻帝沒有半毛錢關係。諸葛亮的復興漢室裡的漢室指的是劉備的天下。是季漢。如果劉備真的是為了復興漢室的話,漢獻帝一生都沒有去過劉備的地盤。為什麼?因為漢獻帝知道,劉備雖然被自己親口御封為劉皇叔。但真正的劉備跟曹操一樣,都是一個德行。都不是省油的燈。在某些方面,漢獻帝知道,劉備可能還不如曹操。漢獻帝稱劉備為劉皇叔。真實的意思其實就是在扶持弱者。這也是從古至今皇帝慣用的手段,稱之為權力的平衡。當然了,劉備和曹操也各有各的廣告,各有各的招牌。曹操的廣告就是皇親國戚,因為曹操把自己的三個閨女都嫁給了漢獻帝。而曹操之所以親手絞殺漢獻帝的董皇后,董承作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董皇后懷孕了。用曹操的話說,就是不留後患。而曹操之所以把那麼多閨女嫁給漢獻帝,為的就是漢獻帝的孩子必須是曹操女兒的孩子。如此,曹操就能以國丈和外戚的身份,名正言順的把持朝政了。而曹操的招牌就是漢獻帝,這就是名副其實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再看劉備,本來世人對他的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還持有懷疑的態度。沒想到漢獻帝叫了一句皇叔。這可倒好。劉備的身份立即就成了真的了。而劉備也名正言順的成了皇帝的叔叔了。不過,不管劉備的身份是真是假。但他畢竟姓劉。劉邦說過,天下非劉不得稱王。而劉備也姓劉,還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再加上漢獻帝也這麼說。那劉備可真的就是皇親國戚了。要知道就算是個傀儡。但他畢竟是當時的皇帝。我們說,君無戲言。皇帝的話就是聖旨。且不管漢獻帝是出於什麼目的,終歸是他承認了劉備的皇叔身份。大家還記得許昌田獵嗎?曹操行事霸道,就連關羽都看不下去,準備拔劍宰了曹操。是劉備親手阻止了關羽。我們說,董承他們都知道了。漢獻帝會不知道?那麼,大家想想。漢獻帝內心會怎麼想?他看見劉備的舉止,會不會後悔當日喊劉備皇叔呢?要知道,如果許昌田獵,關羽真的宰了曹操。雖然關羽和劉備他們可能難以脫身。但能除掉曹操。對漢獻帝來說,難道不是重新掌握權力的時刻嗎?要知道,曹操一旦死亡。曹軍陣營會立即變得四分五裂。肯定不會是鐵板一塊。到時候,漢獻帝振臂一呼。朝廷內外肯定會有出來收拾殘局的人。我們說,張遼等人能轉身投靠曹操,為什麼不能投靠漢獻帝呢?曹操能加封的人,漢獻帝同樣也能,而且比曹操還要名正言順。對於漢獻帝來說,許昌田獵未必不會是機會。我們說,任何的權力轉移,都會有血雨腥風,都會有人犧牲的。只不過這次需要成為炮灰的人是關羽和劉備而已。我們說,關羽對漢室的忠心是超過劉備的。所以,面對曹操的嘚瑟。關羽想都不想就會挺身而出。但在這個時候,劉備的奸雄本色就顯現出來了。是他阻止了關羽的盡忠。是他留下了曹操的性命。說得簡單點,在劉備看來,漢獻帝能不能掌握權力跟他沒有關係。至少不如他劉備的性命重要。更何況,曹操一死,劉備能不能死都還是個未知數。但劉備卻不肯冒著個險。哪怕是看著漢獻帝被曹操凌虐。劉備也無動於衷。我們說,關羽一個外人都看不下去。你劉備不是高祖的子孫嗎?不姓劉嗎?所以,漢獻帝儘管後來被廢,成為了山羊公,都沒有去劉備地盤的想法。我們說,去不去的了是一回事,想不想去是另一回事。如果漢獻帝真有想去劉備地盤的心思。自然會有傳訊息的人,至少,劉備在接到訊息後,如果他真的忠於漢室。就算是做個樣子給世人看。劉備也會暗中派人付諸行動的。但歷史上從來就沒有記錄這方面的事。而恰恰相反,在漢獻帝退位之後,劉備就急不可耐的登基稱帝了。因為他比孫權稱帝的時間都要早。所以,作為劉備的臣子。諸葛亮口裡的復興漢室。其實就是輔助劉備一統天下而已。說白了,復興漢室只是一句口號。是劉備爭奪天下的理由。這個理由跟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再看孫權,始終不提一統天下。原因倒也簡單。因為孫權的手裡並沒有什麼能拿的上臺面的理由。所以,孫權也就只能偏安一隅了。對於孫權的想法,不僅曹操知道。劉備也知道。諸葛亮和賈詡郭嘉他們都知道。所以,三國時期,基本上就是曹操和劉備競爭的比較激烈。而曹操和劉備都有一個說辭。對於劉備來說,只要能滅了曹操,孫權就會主動來降。對於曹操來說,只要能幹掉劉備,孫權就會主動來降。在孫權看來,你們兩個,一個把持著漢獻帝這個皇帝,一個是劉皇叔。不管你們是怎麼回事,至少對外來說,天下還是劉姓天下。所以,你們誰有能力誰上。我誰都不管。也管不了。到了後來,曹丕稱帝了。曹丕把漢獻帝廢了。魏國徹底姓曹了。跟劉姓沒有任何關係了。那好,既然曹姓能登基稱帝。那我這個孫姓也可以吧?隨著劉備的登基。季漢也是漢。劉姓的江山也就剩西蜀這一塊了。曹操的地盤徹底姓曹了。而我東吳的地盤也可以徹底姓孫了。這個時候,隨著漢獻帝的退位,天下從此進入了三分天下的時代了。因為天下的共主已經沒有了。接下來就是願賭服輸,靠自己的能力生存了。隨著劉備的死亡,諸葛亮也只能繼續打著復興漢室的招牌繼續擴張了。因為在他看來,漢朝雖亡。但天底下對漢室餘威念念不忘的人必定還有。只要繼續打著復興漢室的招牌,大魚蝦米的,總會招攬到一些忠心漢室的人的投靠的。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諸葛亮雖然不遺餘力的幾次北伐。但說到底諸葛亮的底氣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越來越不足。所以,在他死的時候,他就終止了北伐的決策。讓將士和國民休養生息。隨著諸葛亮的去世,蜀漢也從進攻變成了防禦。雖然諸葛亮招攬了一個姜維,但話說回來,姜維的忠心不比諸葛亮差,但能力就不如諸葛亮了。所以,蜀漢到了姜維這裡,就算是到頭了。不管怎麼說,諸葛亮雖有不足,但他的能力的確是他人無法比擬的。雖然他只奠定了三分天下。但說到底,他還是不折不扣的英雄。因為有句話說得好,不以成敗論英雄。就像楚漢爭霸。項羽雖然敗了,但他還是後世人心目中的英雄。劉邦雖然贏了。但他同樣是後人心目中的流氓皇帝。

  • 17 # 公明淏

    諸葛亮認為:廣泛地羅致英雄,思慕賢才,如飢似渴,如果能佔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和西邊的各個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勢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以下略)……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麼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室天下就可以復興了。

    雖然最後歸結為復興漢室,但是,諸葛亮的漢室是對內革新,對外包容、開放的;廣泛的羅致英雄與唯才是舉,基本上都是舉賢任能的政策。因此他的最終目的和曹操所達到的目的應該不謀而合的???曹操的改革最成功的地方不就是選拔任用了了大批優秀的人才嗎!“魏足智謀之士,昏主用之而不危”。說明諸葛亮心目中的漢室,也不是舊體制下的漢室。

    但是,也許是條件所限、也許是時間所限、也許是自身因素制約了他的宏圖偉願?既然凡事“鹹決於亮”,而“亮”卻沒有亮出什麼像模像樣的改革措施,給我們的印象就是一味地伐魏!甚至不計後果的討伐、征戰,戰來戰去人才越戰越少、國力越打越弱!形成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尷尬局面。

    至於益州、漢中的社會經濟形勢更是不堪入目!天府之國的益州竟然治理成“主闇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皆菜色。臣聞燕雀處堂,子母相樂,自以為安也,突決棟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禍之將及,其是之謂乎!”(薛珝對孫休言)的弊端。不僅沒能完成對內革新、對外開放包容的政治局面,甚至連舊體制下的原有的漢室生活標準都無法達到,復興漢室只能望塵莫及了、復舊漢室也要望洋興嘆了。苟且於一州之地與強敵做毫無意義的損兵折將的“遊戲(給司馬懿送女裝)”,以卵擊石、自不量力、倒行逆施!嚴重地阻礙了三國曆史嚮應有的方向發展的程序。

    諸葛亮的初衷未必就是逆天改命,他是想與時俱進的。但是,他的行為所達到的效果,不得不說就是逆天改命,因此,他最終的失敗也就順理成章了。

  • 18 # 袁聰

    三國時期,漢朝滅亡已經是大勢所趨,諸葛亮偏執於興復漢朝,不算真正意義上的逆天改命,興復漢朝而且是完全痴迷迂腐的行為與作為;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舊朝換新朝,而是應該改朝換代,重新創造建立大漢基業,而不是複製復興從前的漢朝,諸葛亮的這種做法完全是錯誤的言論、行為與作為;諸葛亮不算真正意義上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家天下”政治生態、政治文化、政治體制、政治格局的政治家,而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謀略家、算士家!!!

    在三國爭雄稱霸的時代,都是漢人漢民族爭霸爭奪天下,幾乎沒有少數民族的王者參與爭霸,誰統一了中國都是合法正統的封建王朝、都是王者歸來的榮耀;都是大漢江山一統正統合法創造創新建立的“家天下”統治王朝與政治基業;在性質上、本質上、根本上就不存在有什麼“家天下”所謂誰合不合法正統的異議爭端;歷朝歷代改朝換代、江山多交、誰主沉浮、成王敗寇,這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家天下”的統治階級、統治集團、封建王朝的更迭改變自然而然所產生形成的有意無意、有形無形之中的社會契約關係;這是因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在“家天下”的統治背景、統治原因、原理與原則之下、先決條件、前提條件之下自然而然產生形成的政治生態、政治文化從而所導致的結局和結果;因為劉姓一系支脈“家天下”的統治集團、政治王朝氣數已盡、江山已去,不可能再始恢復原,因此,諸葛亮偏執於複製復興漢朝,不算逆天改命。

  • 19 # 方圓論壇

    這個問題如何看待,你得看你站在什麼立場去看待這個問題。站在蜀漢的一方,他們認為自己是正義的一方,自然抗擊“邪惡”的曹魏就是他們的使命。站在曹魏的一方呢?他們自然會認為漢室氣數已盡,自己一方面是順應天意改朝換代的。而諸葛亮作為曹魏前進路上的絆腳石,也自然會被認為是阻礙了時代前進的腳步的元兇。

    事實上,別管是魏蜀吳三國,還是東漢末年的其他所有的諸侯。他們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君心叵測之輩。匡扶漢室根本就不是他們的目的,他們的目的就是取代漢室。同樣曹魏和蜀漢也都是以取代漢室為目的而進行的。很多人受到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他們認為蜀漢是正義的一方,他們就是為了漢室和曹魏相對抗。這種想法十分的幼稚且膚淺。正所謂“天子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東漢末年亂世爆發後,幾乎所以的軍閥都清楚漢室氣數已盡。他們所有人的目的都是一樣,那就是代漢而自立。

    包括很多人所認為的,所謂的“劉皇叔”劉備,他也同樣是一個想要取代漢室的野心家。歷史上劉備對於漢室,對於漢獻帝的死活根本就是毫不在意的。他的目的就是藉助漢室這杆大旗為自己招兵買馬。諸葛亮作為劉備的臣子,他自然也是和劉備一條心的。所以說,在諸葛亮的腦海中,從來沒有出現所謂的復興漢室。諸葛亮確實要擊敗曹魏復興漢室傳承。但他要復興的是劉備這個漢室,而非漢獻帝的那個漢室。

    而且大家也別把諸葛亮想的太過於高尚,他和司馬懿實際上是一個型別的人,也就是蜀漢落敗於曹魏之手,否則諸葛亮絕對會像司馬懿一樣,取代劉禪而自立的。我這麼說也不是沒有根據的。歷史上劉備死後,李嚴曾勸諫諸葛亮稱王,加九錫。當然了,李嚴的目的也不單純。他也是給諸葛亮挖坑。這個九錫九錫是君主給功臣送的九種東西,帶有褒揚的含義。不過後來由於權臣的操作,比如王莽、曹操受九錫,導致九錫成為篡位的標識。所以李嚴這明顯是在給諸葛亮挖坑。

    但李嚴的挖坑卻試探出了諸葛亮的野心。諸葛亮說,如果能夠興復漢室,消滅曹魏,斬殺曹叡,那麼""十錫""都可以接受,何況九錫呢?要知道加九錫就已經是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諸葛亮想要加十錫。你能說諸葛亮沒有篡權的野心嗎?所以說諸葛亮這個人並不那麼純粹。

    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說法,赤壁之戰周瑜贏了不該贏的一戰,曹操輸了不該輸的一戰。就因為赤壁之戰曹操落敗,這才導致國家統一被拖延了數十年,民眾又經歷了數不盡的痛苦。從大眾的角度來看,諸葛亮確實不是什麼正面角色。或者說也沒有哪方諸侯是正面角色。老百姓要的是和平安穩,吃飽穿暖。至於誰當皇帝,老百姓才不會去管呢。所以說諸葛亮代表的蜀漢和曹魏都不是啥好東西。至於諸葛亮逆天改命?可拉倒吧。小說把諸葛亮神話的太過厲害了。懂三國的都知道,蜀漢之所以滅亡的那麼快就是因為被諸葛亮連累的。諸葛亮對蜀漢有功,但過錯也同樣不小。

  • 20 # 花開花落緩行客

    三國時期,漢朝滅亡已是大勢所趨,諸葛亮偏執於興復漢朝,不算逆天改命。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漢朝末期,皇帝昏庸,宦官當權,朝政腐敗,民不聊生。

    “蒼天已死,黃巾當立”,各地起義不斷,漢朝滅亡已是大勢所趨。

    此時,英雄輩出,曹操,劉備,孫氏都是一時俊傑,都以天下為己任,都想平定天下,都各自奮鬥,各顯英雄本色。

    而諸葛亮輔佐蜀漢,並不一定是說要興復漢室,而是想結束亂世,還天下太平,所以不算逆天改命。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都說騎士不奪冠詹姆斯等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