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崎峻戰史
-
2 # 現代艦船雜誌社
可以,但是並不足以改變其戰敗的結果。
其實這個問題問的有點不明確,比如說這個“換成”是說要求三艘天城級服役時間是否和大和級一樣?如果一樣的話,其實問題最為簡單,變數最少,就是其航速夠快,我們按照大和級服役時間點去對比當時的金剛級幹過哪些事就可以了。畢竟大和級戰果不佳的最大問題不是其設計問題,而是日本對其使用的心態問題,其用法“太小家子氣”了,捨不得用。當然也怪不得他們,畢竟當年英國艦隊司令傑里科也是十分謹慎的,畢竟大艦隊再大,數量也就是幾十艘的級別,很可能一波全損。說南雲過於糾結也是這個問題——美華人可以棄艦因為還有下一艘船在船塢等著他們,但是日本人,說白了你回去又有幾艘船?不如抱著必死的決心打好當前的牌。此時數量即心態,日本捨得用金剛一個自然是其航速高,但是心態很重要,想想自己和土豪面對同一輛車的態度吧,我們可能謹小慎微怕磕了碰了哪都不敢去,但是土豪們可能就直接開著上山了。當時對於天城、大和這個級別的戰列艦,在二戰而言艦炮威力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甚至防護也一樣,畢竟他們已經不是主角。
(天城級想象圖)
不主打對艦攻擊,則加強防空或參與炮擊或參與小型艦隊交戰更為靠譜。美國的戰列艦後來也變成了打雜的。那麼對於威力已經足夠的45L410炮,反正沒指望和衣阿華對A,那麼數量大使用更靈活,或者說得更消極一些就是損失得起,那麼即便最終難逃覆滅的命運,至少能多給美國造成點困難,比如說如果當時不是兩艘金剛去瓜島而是兩艘天城,那麼南達和華盛頓即便擊沉一艘天城,這倆也得是重創甚至沉沒。
如果是預設為在20年代建造了天城而不是40年代,則更為有利,甚至在41年順便還能開著天城炮擊一下珍珠港,當然估計南雲還是會慫。
(赤誠級航母除了航速外戰鬥力不亞於翔鶴瑞鶴,但是作為改造航母其噸位使用率肯定不如一開始就作為航母設計的翔鶴)
能夠最為霸氣的恐怕是三艘天城不是三艘天城戰列艦而是20年代服役改造為三艘天城級航母,無論如何再加三艘赤城(或者說約等於三艘埃塞克斯)出現在珊瑚海的時候也不至於放跑了美軍,再不濟就算珊瑚海狀態一樣,到中途島多三艘赤城完全可以同時攻擊地面目標和水上目標。就能大機率降低來回換彈折騰的可能性。如果中途島成功的就算損失一艘加賀或者飛龍,然後殲滅美軍的三艘航母,則美國必然回撤西海岸閉門大建,堆餃子群去。此時如果日本不那麼死腦筋能夠藉機加強一下自己的反潛,雖然最後估計還會被餃子海壓回來,但是把戰爭拖到1948年前後結束還是有可能的。
-
3 # 蕭十一瀾
美軍參戰後,日本怎麼折騰都沒用了。
唯一的區別是星期一,星期五,還是星期日失敗……或者說是陣亡一百萬還是三百萬的問題。
-
4 # 馮傑---
天城的防空能力基本上沒有大和強,主炮口徑沒有大和大,射程沒有大和遠,航速麼……
你先算一下,天城主炮是2*5的配置,副炮也沒有大和強,大和的6們巡洋主炮成為了副炮……
要是讓他們對打,大和在40多公里基本上可以就將天城弄死了
-
5 # 手機使用者61658660005
以現在的觀念來看,戰列艦換成戰巡意義不大。二戰中以火炮為主要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發揮的作用已漸漸不如航母。傳統上的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在二戰前已基本同化成高速戰列艦,日本在完成金剛級第二次大改後就取消了戰列巡洋艦這個艦種。兩艘大和級與其換成戰巡不如換成5艘翔鶴級航母~
唉,真是個悲傷的年代啊~
回覆列表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是日本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至《華盛頓條約》簽訂之前擬定的八八艦隊案中包含的一型戰列巡洋艦。該艦充分吸取了日德蘭海戰的經驗,在重視高速性和火力的同時增強防護,是日本海軍第一型自主設計的戰列巡洋艦(其最早的戰列巡洋艦金剛級是英國設計的)。
天城級的標準排水量為41000噸,滿載排水量47000噸,航速30節,裝備410毫米雙聯裝艦炮5座,舷側裝甲帶厚度254毫米(傾斜12度),計劃建造4艘,分別為天城、赤城、高雄、愛宕,其中天城、赤城於1920年開工,《華盛頓條約》簽訂後停工,並改建為航空母艦,但是天城號艦體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中受損,失去利用價值,改由未完成的加賀號戰列艦替代。1921年開工的高雄、愛宕號也在條約簽訂後被廢棄解體。
我認為本問題的假設其實很難成立,因為大和級和天城級之間很難建立其替代關係,無法彼此取代,它們不僅在效能上存在巨大差異,設計上存在代差,作戰使命也有很大差異。首先,天城級設計於一戰後期,而大和級設計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兩者相差了近20年;其次,大和級是正統的頂級戰列艦,除了航速略遜一籌外,其他效能均大幅高於天城,在火力上9門460毫米艦炮相對於10門410毫米艦炮具有優勢,在威力和射程上都更強,而在防護上大和級的優勢更為明顯,舷側裝甲410毫米加20度傾斜,而天城級的舷側裝甲資料放在二戰時期真心不夠看,就算是接受現代化改裝,也很難與大和級比肩。最後,在日本海軍的艦隊決戰構想中,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後為高速戰列艦,即現代化改裝的金剛級)負有不同的作戰使命。戰列艦是決戰主力,排成戰列線與對方戰列艦進行正面對決,戰列巡洋艦則憑藉速度優勢搶佔有利陣位對抗敵方戰列巡洋艦,在夜戰階段還要支援己方巡洋艦和驅逐艦實施魚雷攻擊。所以他們的角色是無法互換的。最為關鍵的一點,在太平洋戰爭時期,無論戰列艦還是戰列巡洋艦都已經失去了主力地位,在鋪天蓋地的艦載機和隱蔽難尋的潛艇面前,它們都已經是落寞王者,即便炮力再強,航速再高、防護再厚,也都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