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X免疫大王X

    覺得這些人也挺不容易的,網路、電視和媒體都報過關於乞討者,各種說法

    多數都說的都是那種行騙的乞討,這個先放一邊

    我的看法是 其實這些人也挺不容易的,真假先不說。跪一天了 磕了一天頭,掙點錢 也算是應有報酬

    真有好的出路也不會幹這個。

    我平時看到兜裡有零錢會給點,心裡當做他們是真是可憐的乞討者,能幫點就幫點,給自己積點善德

    5塊10塊對我沒什麼,一瓶飲料 一盒煙錢,可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2-3頓飯

    就算是假的我也認了,人家辛辛苦苦跪了一天,老天爺讓他們遇到我這麼一傻人,應有的報酬

    我始終相信好人有好報,所以看到這種人 自己直覺認為是真的乞討者,能幫就幫一把吧

  • 2 # 寶傑侃球

    不管社會經濟多麼發達,總會有社會乞討人員。這部人員裡有很大一部分是那種懶散不願用勞動獲取報酬的人,他們都是好吃懶作。我不是不願給錢,而是希望給那些利用自己的某些特長來展示給我們,又不是強求的那種人,我對他們很尊敬。

  • 3 # 丁徵宇

    我會給,無論他是真的還是假的,萬一他是真需要幫助呢?何況,如果是假的,那他昧著良心也會受到譴責,何況,他畢竟在向我低頭。

  • 4 # 牙牙小語

    在回答這兩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乞討”。一般來說,乞討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為了生存。這是乞討產生的原始因素,也是最常見原因。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地理位置、身體的特殊性,都可能會產生在原有的土地上無法獲得生活必需物資的群體。為了活下去,他們需要離開故土,尋找活下去的機會。有的可能是身體殘疾,有的可能是家逢鉅變,有的可能是季節性物資缺乏,有的可能是遭遇災荒……

    二、迷路。許多人輕信自己的能力水平,或者沒有充分的準備和了解,就豪氣干雲地向著理想進發,結果,悲劇了,回家的路費也沒了……

    三、風俗習慣。有一些地方為了“不忘本”、居安思危,有著一年到外面乞討幾個月的習慣……

    四、好吃懶做。好吧,這就不說了。

    五、違法犯罪。有的人透過控制少年兒童乞討牟利,這是違法犯罪行為。

    六、生活方式。對有的人來說,乞討生活是一種生活方式,這是達到了一定境界的牛逼人,說不定是大隱隱於市哦……

    還有一種特殊的存在,不用說了,直接看圖——

    分析了這些,談談我的看法,其實在多年前我就撰文表達過這種看法:

    對乞討者中的違法犯罪行為,應以嚴厲而有效的手段進行打擊,而不僅僅是“曝光”、“制止”這麼簡單溫柔。對乞討中的違法犯罪行為打擊不力,或者手段不多,是造成目前乞討亂象的重要原因。打擊乞討中的犯罪行為,以及對乞討中的輕微違法行為制定相應措施,進行有效處理,並不需要經受道德指責。哪怕是正常乞討人員,也會對此表示歡迎,畢竟,這些人用不正當手段搶了他們的“飯碗”。

    而對於正常的乞討者,只需要規範其行為即可。

    許多部門、甚至包括個別救助站曾建議,教育市民不要向乞討者進行施捨。這條建議看起來很“市場化”,但卻與中國傳統行善文化相悖,甚至與相關法規衝突。《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國家鼓勵、支援社會組織和個人救助流浪乞討人員。”而市民對乞討者的隨手支援,顯然是一種個人救助方式,是國家“鼓勵”的行為。

    即便拋開法律不談,一個城市的美好與否,不也僅僅是看其表面的光鮮程度,作為一個多元化中國的經濟中心,城市的包容度更能彰顯這個城市的人文精神。當一個城市能夠為生活無著的乞討者提供生存的機會時,這個城市是包容的;當乞討者可以在城市居民的施捨中生存下去時,這個城市是溫暖而有愛心的。

      捨棄城市管理的“面子思維”,對正常的乞討行為,無妨視之為個人的生活選擇方式。對需要救助的給予救助,對於不需要救助的,也無需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實施別人並不需要的“救助”。如果真正捨棄了城市管理的“面子思維”,無論是乞討行為,還是城市管理的其他方面,恐怕都要務實得多,也要和諧得多。

  • 5 # 靜和83961691

    要看真的是老弱病殘應該幫,本人說一下吧k是親身體會的,每次看到老弱病殘的我都會去幫一點:有時車子開過頭了還停下來走過去給一點覺得好可憐,給了我安,也經過了從安微水災到現在還在乞討的人,臉皮人的尊嚴也不要的人,幾天就要來一次死皮臉和跟你要,身體壯得象牛一樣,纏你要錢不給還不罷休的讓你生氣,這種人我打過

  • 6 # 唯爾玉不可辜負

    老實說,我不知道怎麼回答第一個問題。小時候如何看待乞討的人呢?大多都是懷著最大的善意吧,因為生活所迫,無法維持生計才出來乞討;到現在一個大三狗,已經明白並不是每一個乞討者都有讓人悲憫的必要,在思想境界尚不是很崇高的現在,我依然無法用理性去看待乞討的人,只要不是我一眼就能看穿的騙子,或者不是我二次遇到的同樣的人,我都會給乞討者錢。

    其實我想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都會有這樣問題的困擾吧,還記得我們大學英語老師在課堂上談過這個話題,他說他曾不止一次的被那些所謂的“乞討者”騙過,印章最深的是他有次去外地出差,傍晚趕路的時候碰到兩個衣衫襤褸的老師停在路邊求助,說是沒有手機找不到家人如此云云,老師當時家裡也有這般年紀的父母,及熱心的停車給他們的子女打電話,還給了不少現金讓老人買點食物暖暖身子;只是他從外地出差回來的時候,依然看到那兩個穿著都沒有變的老人在路邊求助...但是老師說,即便如此,他現在遇到乞討者依然會給出他力所能及的幫助,有時候知世故是一回事,但保有善意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現在是開學季,我昨晚去學校附近的超市採購日常用品的時候,在街邊看到一對老人,奶奶跪在地上對行人磕頭,爺爺躺在地下,額頭上覆蓋著毛巾,來來往往很多大學生和行人路過,但是投錢的很少,我老遠就看見了,不是沒有猶豫,但從超市出來的時候我還是給出了剛剛餘下的零錢,然後,就突然間鬆了一口氣。

    其實我明白的,那麼多眾所周知的大道理,誰還能不明白了。但在我目前的世界裡,世故與善意並不對等。有聽說過這樣這一句: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什麼讓親情如此淡莫,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怎麼了,狼也愛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