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早春記憶
-
2 # 趙小涵的柴米油鹽
看的多了,自然就學著想寫點什麼。記得高中時喜歡顧城汪國真的詩,就模仿著去寫,開始還琢磨怎麼押韻,有時為了押韻而換很多的詞,後來很隨意的寫,只在意表達什麼還不在意表達的形式了。就如人越長大越忽略外表的浮華,而在意內在的東西了。
看的多了,自然就學著想寫點什麼。記得高中時喜歡顧城汪國真的詩,就模仿著去寫,開始還琢磨怎麼押韻,有時為了押韻而換很多的詞,後來很隨意的寫,只在意表達什麼還不在意表達的形式了。就如人越長大越忽略外表的浮華,而在意內在的東西了。
謝邀。如果非要看做是“處女作”的話那就是我的那篇獲獎的“演講稿”徵文《我們也會老》。那是九零年《演講與口才》雜誌發出的(“五心”徵稿,我選了“孝心”)。要說“靈感”,其實也有點吧!就覺得“有話說”、想寫!這是因為自己平常認識到的、觀察到的、爛熟與心的所謂“素材”吧!
我們每個人都是父母含心茹苦撫養長大,可是總有一些人忘記父母恩 ,甚至恩將仇報!我親身經歷和看到的幾件事激起了我想寫出來的衝動:一是鄰村一無業青年,平日遊手好閒經常受到父親訓斥 ,他非但不改卻存恨與心的,竟殘忍的把老父殺死掩埋!二是在一個漂雪的冬天, 一個六十多歲的大爺獨自推著小車步行30裡去買氨水,我問他幾個孩子,他老淚縱橫的說:就一個兒子供他上了學安排在教育局,三年了,就是他媽去世時回過家,以後基本不回!三是我想起了十七歲那年,在三十里地方學習期滿,同學們都早早的捆起行李準備回家 (那時是步行),當我一切準備好了就要走的時候,突然看到了父親的身影!他在十幾裡的地方工作,聽說我回家他就騎著腳踏車一早趕來 ,當時天還沒亮他在外等了一個小時!然後用腳踏車載著我回家累的氣喘吁吁、滿頭大汗…
要說“靈感”,就是這幾件事激起了我要寫出來的衝動,於是我把這些事連同我的感想寫出來寄給了雜誌社,不久就發表了。
我認為,每一個寫作者要想出作品 ,除了自己喜歡以外,必須要善於觀察與思考,必須有生活體練、積累,也就是素材吧。你如果具備了一定的寫作能力,又有了深厚的素材積累 ,那時你的“靈感”火花就會閃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