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在吳蜀夷陵之戰中大破蜀軍的陸遜,被封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很快又加封為江陵侯,可以說是榮耀加身,恩寵備至。圖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陸遜的形象

    不料20多年後,孫權卻“累遣中使責讓遜,”致使陸遜“憤恚致卒”,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圖注:孫權畫像

    公元241年,孫權所立的太子孫登死,次年,改立孫和為太子。但是,孫權似乎更喜愛自己的另一個兒子孫霸,封孫霸為魯王,給孫霸的待遇與太子沒有什麼兩樣。孫和、孫霸爭奪皇儲的形勢就形成了。大臣們也分成兩派,分別擁護太子和魯王。陸遜、諸葛恪、顧譚等人擁護太子,公主魯班(孫權寵姬步夫人所生的長女,嫁給全琮)、全琮的兒子全寄等人擁護魯王而“譖毀太子”。一次,孫權生病,派太子到孫策的靈廟祈禱,太子妃叔父家離廟很近,就把太子請到家中。公主魯班知道後,就向孫權進讒言,說太子不去禱告,反而去太子妃家計議,於是孫權不再寵愛孫和,兩派大臣的爭鬥也更加厲害。

    陸遜給孫權上書說:“太子正統,宜有盤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謹叩頭流血以聞。”陸遜三番五次的上書,又想面見孫權談嫡庶之分,好讓孫權知道得失。但孫權不僅不理他,還相繼流放陸遜的外甥顧譚、顧承、姚信,誅殺親近陸遜的吾粲,又多次派遣宦官去指責批評陸遜,使陸遜“憤恚致卒”。說到底,陸遜是被孫權逼死的。圖注:《三國志》中關於陸遜之死的記載

    孫權因陸遜擁護太子而逼死陸遜,只是表面現象,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陸遜屬於“江東大族”,陸氏家族及陸氏姻親顧氏家族都十分顯赫,掌握了東吳政權中的很大一部分權力,如:陸凱任建武校尉,陸胤任交州刺史,顧邵任豫章太守,顧邵的兒子顧譚任左節度,加奉車都尉。夷陵之戰後,陸遜一直鎮守武昌,東吳的重臣也都與陸遜交好。孫權擔心自己離世之後,繼承人駕馭不了陸遜這樣的權臣。“江東大族”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優勢,事關東吳政權的安危,這才是孫權逼死陸遜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

    《三國志·吳志·陸遜傳》馬植傑:《三國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 2 # 我愛我家140599290

    陸姓乃江東大姓,名門望族,且陸遜本身是孫策女婿,自身功勞很大,功高震主,晚年孫權猜忌心很重,不信任陸遜,且孫權晚年因太子之事多次廢立,導致江東不穩,陸遜憂心忡忡,終憂憤而死

  • 3 # 君山話史

    陸遜之死,與吳國內部的權力鬥爭有直接的關係。

    公元242年,孫權孫和為太子,孫霸為魯王。按理說,太子的地位比魯王要高,不過由於孫權十分喜歡孫霸,孫霸與哥哥享受相同的待遇,地位不相上下。這就給外界傳遞一個訊號:孫霸也是有可能成為太子的。於是乎,太子黨與魯王黨之間便展開一場權力之爭。

    有人願意把賭注押在魯王孫霸身上,衛將軍全琮就是其中之一。全琮認為,孫和雖被冊立為太子,孫權卻更喜歡孫霸,只要糾集一批大臣向皇帝吹噓孫霸的美德,定可擠掉孫和。於是他讓兒子全寄全力輔佐孫霸,同時寫信給遠在武昌的陸遜,希望他能支援孫霸奪嫡。

    全琮與陸遜都是東吳手握兵權的將領,在顧雍死後,陸遜更身兼丞相一職,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倘若有陸遜支援,孫霸取代孫和的可能性無疑大大增加。然而,一向謹慎小心的陸遜怎麼可能捲入內鬥的漩渦呢?他寫信給全琮,指出:“兩位殿下勢均力敵,必定要分出個高低勝負,自古以來,最忌諱在這個時候捲進去。”

    然而,全琮、全寄父子已然跳入這場權力的漩渦之中,全寄更是賣力地、無所不用其極地中傷、誣衊太子。在戰爭中充滿遠見的陸遜在政治上仍洞若觀火,他再度寫信給全琮,警告說:你再這樣包庇自己的兒子,會帶來滅門之災。陸遜的一片苦心,全琮全然不解,甚至對他指手劃腳深為不快。

    在魯王黨的猛攻下,孫權對太子孫和越發冷淡。

    憂國憂民的陸遜連續上三四道奏章,力勸孫權說:“太子是正統,應當有穩如磐石的地位;魯王是藩臣,在恩寵上理應有所差別。尊卑有別,上下才能平安。”然而,這些上書都石沉大海,沒有迴音。這麼多年來,陸遜一直帶兵在外,儘管兼任丞相,實則掛名而已,並沒有主持政府日常工作。以前孫權對陸遜極為信任,然而人一旦離得遠,感情自然生疏。

    陸遜上書不成,他沒有放棄,打算京自進京面聖,對孫權曉以利害。孫權非但拒絕陸遜的建議,甚至認為他手伸得太長,干涉宮中之事。

    在這場兄弟之爭中,太子孫和已落入下風,太子黨決意反擊。

    太子太傅吾粲親自出馬,他三番五次向皇帝提出請求,把魯王孫霸調離京師,出鎮夏口。為了尋求支援,吾粲又多次派人與陸遜聯絡,希望憑藉陸遜巨大的威望,力挽狂瀾。可是吾粲哪裡知道,此時的陸遜早已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

    晚年的孫權猜疑心比較重,帝王的思維方式與臣僚們有很大不同。皇帝從來不喜歡底下哪一方勢力過重,太子黨的策略顯然過於笨拙。其實陸遜不能算是太子黨,他只是公忠體國,從維護帝國穩定出發,按傳統辦事,明確太子作為儲君的地位。陸遜、吾粲等人都力主把魯王調離京城,這豈不令孫權狐疑,要知道陸遜長期在外,手握兵權,倘若與朝臣們裡應外合,以擁立太子為名,發動政變,那麼他孫權一世英名不就毀於一旦麼?

    陸遜考慮的是國家。

    孫權考慮的是權力。

    這是兩人思考方式的不同。吾粲與陸遜頻頻接觸,更是犯下大忌,太子太傅與坐鎮一方的上大將軍關係如此緊密,不是想謀反又會是什麼呢?對於陸遜,孫權不敢直接拿下,狗急都會跳牆,不能把他逼到死角。不過,只要幹掉吾粲,陸遜就算想謀反,也失去內應了。此時孫霸跳出來控告吾粲圖謀不軌,孫權大怒,下詔捉拿吾粲,下獄處決。

    吾粲一死,陸遜處境更加不妙。

    這位吳國最偉大的將軍,完敗劉備的英雄人物,在政治戰場上卻一敗塗地。清算完吾粲,下一個物件便是陸遜。孫霸的跟屁蟲楊竺羅列陸遜二十條罪狀,上呈孫權。孫權連續派出幾批中使,前往責問陸遜。中使就是宮中派出的使者,多為宦官,大家想想,宦官就是皇帝的奴才,很低賤的人,讓一群宦官晝夜不停地質詢、審問帝國英雄,試想想陸遜心情如何?這是對上大將軍的羞辱!面對莫須有的指責,面對皇帝的不信任,面對宦官趾高氣揚的傲慢,陸遜憤恚難當,竟一病而死。

    帝國英雄竟落得如此下場,豈不令人唏噓而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幾個朋友合夥創業,一個負責內容,一個負責技術,一個負責銷售,如何分配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