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卡密的密

    一般來說,主角可以分為兩種型別,一種典型的是像鳴人,路飛,這種主動性的主角,可以自發地尋找目標,主動推動故事劇情。而另一種就是如題,像阿虛,奉太郎,大老師這種被動型的主角。需要由外部因素來推動主角,再讓主角被動地推動劇情。

    比如,阿虛去推動劇情是因為涼宮春日為主的外部因素,奉太郎是以千反田為主的外部因素,大老師則是以由比濱為主的外部因素推動。

    似乎,很多人很容易會將阿虛,奉太郎,大老師,這三個人放在一起比較。起初我還不太明白,明明是三個截然不同的人,為什麼會被放在一起對比。不過,慢慢地我理解了。

    從角色定位來看,這三個人是比較相似。同為主角,都是處於被動狀態,時常以消極的心態來應付事件,能躲就躲,直到實在無法躲過去,才著手處理事件,而在著手事情後,三個人的效率十分的高。

    同樣,這三個人都是在極不情願下被捆上了劇情的車輪。然後都具有相當彆扭的一面,不願意吐露自己的心聲。人際關係網也小的可憐。

    最後,三個人又都是十分自相矛盾的人,喜歡上了自己表現出來很討厭的東西——阿虛看似討厭非日常,最後又在劇場版希望回到非日常的生活。

    奉太郎看似討厭做事,卻總是聽從千反田要求完成任務。大老師也同樣討厭這人際關係,但最後又渴望著能和別人成為朋友。

    當然,同樣相似的地方,還在於,他們在給自己偽裝的外殼下藏著一顆對特定的人的溫柔的心。阿虛能夠包容時常胡作非為的團長,奉太郎能夠不厭其煩地為千反田答疑解惑,大老師則是依靠"自爆"完成"委託"保護雪之下雪乃的自尊和由比濱結衣的人際關係。

    但之前我也說了,我對著三個人能放在一起比較感到疑惑,因為,在我眼中,雖然這三個人有著這些共同點,但看穿這三個人的本質就會發現,這三個人根本不一樣。為了方便對比這三個到底有何區別,我會兩個一組地來說明。

    阿虛和奉太郎。如果要論正常程度,我認為阿虛要比奉太郎正常地多,至少在表面上是這樣。阿虛的表面設定至少是一個正常的男人,對好看的學姐感興趣,擁有正常的喜怒哀樂。而奉太郎,則是給人一種生無可戀的感覺,整個人看似與世無爭,時時散發著一股灰色的氣息,有著極強的獨立思維和個人主義比起阿虛奉太郎更不容易被人影響。

    除此之外,阿虛因為設定會將自己的內心的想法說出來,所以,在互動上,阿虛更多於奉太郎。這也導致,阿虛看起來比奉太郎要開朗和容易交流。

    要給兩人一個評價的話,阿虛是一個想悶騷的明騷,而奉太郎就是從頭到尾的悶騷。

    奉太郎和大老師。雖然這兩個人氣質上的相似度最高,但這兩個人本質上截然不同。奉太郎是藏在基因中的喜歡一個人。而大老師則是被迫地變得孤獨,看過《春物語》的朋友都知道,從小到大,大老師都是被人排擠的物件。比起奉太郎那種自嗨型的選手,大老師的自嗨更多了一份無奈和自嘲。

    雖然兩者都是某種意義上的天才,但奉太郎更多了一份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而大老師,則是更像是在飽經滄桑後,從憎恨世界又再次彆扭的愛上世界的男人。

    大老師和阿虛。如果阿虛是想要悶騷的明騷,那大老師就是想要明騷的悶騷。從表現形式來看,兩個人和外界的互動比奉太郎都多。但這種互動的味道卻不太相似,大老師的互動帶著一絲苦澀。而阿虛的互動則帶著一絲矯情。從故事後面的劇本來看,大老師和阿虛的內心一直追求著自己一直在否定的東西。大老師是追求著和別人坦誠布公的交流。阿虛是追求著非日常的生活。

    一個是從未得到實現,決定放棄。而另一個則是得到了,只是隔了一層窗戶紙等待戳破。從心境上來對比,二人就不太相同。在從處世方式來看,阿虛更像是處在和事佬的地位,想要達到一個人人都能快樂,自己也不用受傷的結局,雖然自己被捅了幾次刀。但阿虛的出發點是以自己不受傷為前提。

    而大老師,則是因為一直抱有實用主義的思維,再加上不願傷害他人,從一開始就將自己當做可以犧牲的消耗品。希望透過傷害自己的方式來達成"不會有人受傷的世界"。從表面來看,我們看見的是大老師惡毒的口舌和不討喜的人物定位。但聰明的人,瞭解他的人,都能看破大老師那顆滴血的心。

    總結,這三個相似又截然不同的人,既是聰明的人,又是笨拙的人。聰明到他們會看清事件立場,同時也笨拙到只能想出透過獻祭自己的方式來達成完美結局。願他們身邊的人能多給予一些他們直接的愛。好讓這些笨拙的人知道有人在他們身後默默支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網易雲眼睜睜看著大量歌曲下架、海量使用者流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