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畫外hoWide

    這個得說到一個模型,我們評價電影的營銷,看市場結果應該分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上映的前三天,甚至上映的第一天,那個階段是評價你前面所有的推廣工作。第二個階段是從第三天開始,那個階段更多的是屬於產品,屬於口碑的。

    在營銷上,有一個漏斗模型。1898年,美國廣告學家E.S.艾爾默·劉易斯提出了AIDA模型的雛形,2年後被總結為AIDA層級式模型。該模型由認知(Attention/Awareness)-興趣度(Interest)-需求與意願(Desire)-行動(Action)組成。

    1925年,斯特朗將AIDA模型引入廣告效果評價中,成為第一個廣告效果測量模型。該模型指出:廣告效果不是一個含混的概念,它可以分解出不同的層次,我們在考察某一次廣告活動的效果時應該分別測量該廣告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引起了消費者的“注意”、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刺激了他們的“願望”、改變了他們的“行為”或者“行為意向”。

    對電影產業來說,這個漏斗的下方還會有一個反向的喇叭口,形成了一個類似“沙漏”的形狀。前期營銷行為是開啟上面這個喇叭,而電影最終期望能夠觸達的人群則是下面的喇叭口。舉例來說,《戰狼2》達到2億人次的觀影,如果僅僅依靠上映前的宣發, “關注”部分就可能會需要覆蓋14億人,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實際上,《戰狼2》的營銷在“行動”部分可能就只觸達了2000萬人,而這2000萬人打開了另一個喇叭口,一傳十,十傳百,最終促成了2億人的觀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夕時,老人給晚輩發紅包的利弊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