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機甲部落挖機
-
2 # 地球修理者老趙
農業如何才能機械化,智慧化,標準化?
農業實現全方位機械化,智慧化,標準化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長期的統籌規劃投資。
老趙認為首先最要解決的還是土地集中耕種的問題,否則無從談起農業機械化,智慧化,標準化。結合中國的土地實際情況,凡是有條件集中的土地首先完成集中工作,第二保證土地流轉集中在一起的時間穩定性,不能說某一個種植企業,流轉了1000畝地,而這1000畝地的原有承包戶,想什麼時候收回就什麼時候收回,這不行,最好讓沒有意願種地的農民,終身放棄土地,否則糧食種植企業,就無法持續的開展工作,實現農業機械代,智慧化,標準化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
中國仍是以個體家庭為單位的形式進行小農耕種,實現全方位,全面機械化難度很大,因為個家庭是沒有經濟實力,置辦農業機械的,即使有國家農機補貼,也不能家家都必備農業機械,這樣就會出現如下局面,一是大量的農業機械沒有足夠的市場支援,二是也產生了資金浪費。農機單一數量飽和,但品種多方面的農業機械發展不足。
這樣即使減少了一定種地成本,但過多單一的農業機械沒有市場,對於種植戶來說還是沒有把成本降下來。如果依靠四處流動的專業農業機械隊伍來完成一系列耕種收工作,那麼對於現在的農民種植戶來說,種地成本還是太高。現在的尷尬處境是種植戶持有農業機械和專業商業農機隊伍,都不是最好的解決農業機械化,智慧化,標準化的辦法。
唯一能實現農業機械化,智慧化,標準化的這項工作必須由一定數量的種植企業來完成。這個綜合體,從對國家農機資金補貼的運用,到智慧化的普及,到標準化的建設才會形成高效的管理模式,那時全國到處屹立著一座座現代化種植工廠,它們是機械化,智慧化,標準化,技術化的有機整體。
實現農業機械化,智慧化,標準化建設,還必須進大量科技技術人材儲備和培養。
技術人材,是能夠實現這三化的重要骨幹力量,而從現在的農村狀況來看,農村留不住人才。大量年輕有知識有技術的人才都流向了城市,而農村成了真空地帶,要想真正實現農業機械化,智慧化,標準化的早日實現,從現在起必須三個工作一起開始抓。①土地早日高度集中工作順利完成②全國早日建立數量眾多的農業種植企業③加緊培訓農業需要的各類人才,同時還不忘後備人才的儲備和建設。
農村各類人才的培訓,應該學學當年中國掃除文盲的精神,全方位的展開,中國文盲工作做得就不錯,如果培養農村人才,也能象那樣,中國何愁沒有大批的農業科技人員。
中國的農業機械化,智慧化,標準化任重道遠,我們只有合心努力,才會最終實現。
回覆列表
農業如何實現智慧化?達到如何的程度,才能實現農業成本和產量的穩定增加呢?首先,農業生產的參與者,根本的還是需要傳統農民的參與,這也許只能算一個情懷,畢竟中國傳統了五千年的農業文明,不能缺少真正的農民!在我們農村有一個俗話,叫做莊稼不收年年種,在我理解的意思就是我身為一個農民,守著家裡的一畝三分地,即便是沒有收成不盈利,也要堅持把一個根,一個種子流傳下來!那麼農業智慧化,現代農業在淘汰傳統農業的生產工具的時候,首先要淘汰的是傳統農民,或者說傳統農業的思想!而這種思想是根深蒂固在億萬農民腦子裡的,流傳了幾千年了,相比於之前用拖拉機淘汰老牛,用收割機淘汰鐮刀,簡單的工具好說,改變習慣也好說,要做到翻天覆地,並且讓農民變得更職業化,則需要軟硬兼施!
這個改變的過程,機械化實現了,智慧化也實現了,就要培養農民會使用,懂保養,還要讓農民知道,智慧化不是做出來要噱頭的,我們在旋耕機上裝定位系統,是要實現監測機械化的過程,提升耕耘的效果,最佳化耕地在管理過程中對水肥的施用效果。農田管理過程中也需要更多的監控裝置,感測器,因為我們要更瞭解我們作物的生長情況,氣候條件,讓智慧裝置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該澆水施肥,該什麼時候防治病蟲害。並且用多少量的藥,還要保證食品安全,還要降低成本,還要提高產量。
現在國外如荷蘭,以色列這些國家的農業智慧化達到了領先的地步,產量和人均產值都是中國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對自然界的光照,水分,空間利用到了極致,而中國依舊是粗放的管理方式,所以這個改變之路還是相當漫長的,但這也是必由之路,隨著勞動力結構的變化,今後將有更多的農民退出農業生產,也會有更多的機械代替人工,也應該要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新的農業生產模式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