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嘟嘟媽成長記

    育兒本來就是一個需要不斷討論不斷改變的過程。父母之間有育兒分歧是很正常的。在父母之間討論爭議的時候,不要互相指責對方,而是應該互相聽聽彼此的意見,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對。如果說服不了彼此,那可以保持自己的意見,但是不要把爭吵和指責放到孩子的面前,那樣是很不好的,讓孩子不知所措而且特別容易讓孩子的心靈受到無法撫平的傷害。

  • 2 # Annie媽媽育兒

    在孩子面前相互指責,就算不了解育兒知識,猛然一聽,下意識也會覺得不好。我們直覺反應就是不行,只不過,腦子一思考,好像也講不出來什麼地方特別不好。可是,通常我們直覺的反應,是最真實,也是正確的。就算不知道因果。

    在家庭中,上一輩與這一輩的育兒分歧一定存在,因為時代不同了,教育理念可以說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以前帶孩子,孩子活著、健康就好,不管孩子的人格、尊嚴,簡單說就是沒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來對待,等到孩子16歲、18歲,有的甚至30歲,還是對孩子管來管去,好像孩子是自己的附屬品,或者是自己的一部分,理所應當應該聽老人的。現在的教育理念則更趨向於把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哪怕孩子只有兩三歲,在處理孩子的物品、購買孩子的衣服等之前,都會詢問孩子,孩子有了更多做主的權利。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恆久存在,所以,就算是同一輩中,爸爸和媽媽的生長環境不同,從小得到的教育不同,遇到的人生經歷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價值觀、育兒觀。

    只要有差異,就有分歧。

    在孩子面前爭吵,首先受到傷害的是自己。你首先已經被對方的態度傷害了,因為對方指責了你。其次,你被自己的負面情緒傷害了,這種負面情緒對你的影響甚至已經讓你失去理性,明明知道在孩子面前發脾氣不對,卻沒辦法管理自己的情緒,無法在孩子面前保持平和。

    孩子是吸收性心智,他反覆看到什麼,就會在他今後的生活中呈現。打個比方,小時候媽媽總是早早叫他起床,不許遲到,很可能孩子會變成一個守時的人,甚至對時間要求很高的人,厭惡別人遲到。而在這裡,爸爸媽媽維持婚姻的模式會成為孩子的模板,讓孩子覺得爭吵、指責在婚姻中是正常的,無形中使孩子的底線降低,指責變成可接受的。

    其次,指責或吵架的時候,會有大量的能量產生,這種能量讓孩子,甚至周圍的成人都會覺得不舒服。孩子如果總在這樣的環境中,他會認為爸爸媽媽感情不好,產生擔心、害怕、怯懦的毛病,或者恰恰相反,讓孩子變得富有攻擊性。

    靜下來,想一想,也許兩個人對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只是源於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為一個傷心事而導致情緒失控止不住眼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