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巴金幾歲寫成長篇小說《家》?
17
回覆列表
  • 1 # 歲寒心6

    巴老的激流三部曲,《家》是其中之一,是一篇不錯的值得閱讀的文學作品。至於探討巴老該作品幾歲完成的,個人認為這不是重點。與其去探究巴老完成作品的年齡抑或巴老一天吃幾碗飯、走幾步路、穿多大的衣服 鞋子等等毫無意義的細枝末葉,不如去認真閱讀巴老的作品,思考其作品的現實社會意義。

  • 2 # 使用者64542850661

    我有幸拜讀了《家》《春》《秋》,具體年齡記不太清楚了。從小說的內容來說,他所寫的是自己身邊發生過的事情,似乎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在其中。他所寫的主人公的年齡都是十八九歲,正是新文化運動時期,但成書應該是在他五十歲以後吧,記不太清楚了,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 3 # 燃燒的草原

    《家》是巴金寫的《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於1931年4月寫成,最初發表時用《激流》作為書名。1953年3月,人民文學出版社重印《家》的時候,巴金寫了個後記。巴金在後記中寫道:“《家》自然不是成功的作品。但是我請求今天的讀者寬容地對待這本二十七歲的年輕人寫的小說。我自已很喜歡它,因為它至少告訴我一件事情:青春是美麗的東西。”

  • 4 # 民國年間那些事

    1931年,《家》以《激流》之名在《時報》連載;1933年5月,開明書店出版了《家》的單行本——這一年,巴金剛剛29歲。

    青年巴金

    從結構形式上看,巴金的《家》與《紅樓夢》有些相似,是一部自傳體小說,是巴金以自己的家族為原型創作的。1929年7月,巴金大哥李堯枚來上海探望巴金,期間談及這部即將創作的長篇小說,大哥對弟弟的構思很滿意,後來他在給巴金的信中說:“《春夢》(《家》原名)我很贊成;並且以我們家的人為主人翁,尤其贊成。實在的,我家的歷史很可以代表一切家族的歷史。我自從得到《新青年》書報,讀過以後,我就想寫一部書來,但是我實在寫不出來。現在你想寫,我簡直喜歡得了不得。”

    李堯枚就是小說中大哥“覺新”的原型,是一位善良又懦弱的小知識分子,一生受家族禮教的束縛。巴金希望大哥“讀到我的小說,也許會覺悟,也許會毅然地去走新的路”,但就在小說剛剛開始創作時,大哥卻服毒自殺了,據說是不堪生活的重壓。巴金聞訊悲痛欲絕:“萬不想大哥連小說一個字也沒有能讀到。……沒有挽救他,我感到終生的遺憾。我只有責備自己。”小說出版後,巴金寫下了《呈獻給一個人》的序言——不言而喻,這“一個人”指的就是李堯枚。

    毋庸諱言,巴金的小說可讀性都不太強,但這部《家》卻是一個例外。《家》是巴金作品中思想性和藝術性最高的一部,小說以四川一個大家族為背景,描繪了覺新、覺民、覺慧、瑞珏、梅表姐、鳴鳳、高老太爺、馮樂山等栩栩如生的人物,為中國現代文學畫廊增添了一大批鮮活的文學形象,是一部史詩性的鉅作。

    《家》出版後,在社會上特別是在青年人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許多讀者給巴金寫信探討人生,其中有一位名叫“阿雯”的年輕女孩對巴金產生了感情。關於這段往事,巴金在文章中這樣寫道:“她是我的一個讀者。一九三六年我在上海第一次同她見面。……我認識她的時候,她還不到二十,對她的成長我應 當負很大的責任。她讀了我的小說,給我寫信,後來見到了我,對我發生了感情。”

    蕭珊送給巴金的第一張照片,照片背後寫著“給我敬愛的先生留個紀念,阿雯”

    這位阿雯就是後來成為巴金夫人的蕭珊(陳蘊珍),他們相親相愛了一輩子——這也是巴金創作《家》的一個意外收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君主專制制度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