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書畫家翠竹居人
-
2 # 陸家梧桐棲小鳳
我個人覺得,藝術家為什麼可以成名成家?因為ta把某一藝術領域的視覺、技法與審美髮揮到了近似於極致。
古典主義繪畫風格的審美標準就是“畫得像”,古代主義雕刻風格的審美標準還是“雕得像”。
如今時代進步了,新古典主義也應運而生,但審美標準還是沒有變。
-
3 # 簡齋書畫
寫實的需要吧,畢竟是基礎,畫的像之後再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感情後就會抽象,幾筆能把物件的神韻畫出來可能就是昇華到另一境界了
-
4 # 嗨哥愛畫線條
先說是畫家。畫家呀!可能只能停留在基本功層面嗎?問題是有的自稱呼畫家,畫的就是不像。基本功不紮實。畫的像寫實造形能力強。畫任何畫種一樣創新。就是藝術。藝術美脫離人民大眾的審美觀和趣味,也就快要自畫自息了。大家想想看一幅作品進入市場,是買給畫畫的還是買給大眾,還是另外一少部分人?所以首先你要畫得像再加上藝術的美,才能讓更多的人接受。我覺得藝術應該是這樣的!淺淺說說別太在意!謝了!
-
5 # 海螺號188
像只是一種表達方法。畫家追求的風格不同表現的方法也不可能相同,畫的像是藝術,畫的抽象也是藝術,繪畫的語言是豐富多彩的,應該說像與不像都可以出好的藝術作品。
-
6 # 吉星柔光
縱觀整個西方繪畫的歷史來看,“畫得像”是基本的要求,這個要求源於私人定製的肖像。在他們的宗教繪畫,即教堂壁畫或祭壇畫並非強調所繪人物必須像某個特定人物。因為無論是上帝還是眾神,無論是耶穌還是他的所有門徒都是虛構出來的人物,即使是有特定的人,也無從查起。於是畫家們在創作這類題材時也就直接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普通民眾的形象,因此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形象是具體的,只要是符合委託方的造型需求,“畫得像”即可。
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特別是攝影術的發明與應用,作為架上繪畫的命運就受到了挑戰。於是許多堅持傳統繪畫的藝術家一改“畫得像”的做法,尋找新的突破口,他們廣泛地吸取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民族藝術,闖出了一個前衛的藝術畫風,即抽象表現主義繪畫,強調個人主觀意識,突破了客觀“畫得像”的視覺束縛。無論是“畫得像”的寫實繪畫,還是“畫得不像”的抽象表現主義繪畫,它們存在於藝術視覺中的兩端,都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
7 # 葉金梁
齊白石老人有句名言:(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但是縱觀美術界,冷軍先生的超寫實作品獨樹一幟,不但畫的象,而且超越了照相機拍攝的照片,豪發畢現,令人歎為觀止。(不論是什麼樣的繪畫作品,都屬於藝術)作品!
-
8 # 短頸鹿瞎說畫
當然是!
因為畫不像的情況,只是最近一兩百年才出現的。
相機出現之後,對以前有記錄功能的繪畫來說,本身就是個很大的衝擊。而且西方繪畫發展了幾千年,在畫得像這個領域,實在沒什麼好發展的了。
你看近現代的這些大師們,經過了系統的美術培訓,再加上點天賦加成和刻苦練習,十幾歲就能達到以前畫家的平均標準。那都已經到這個地步了,還照著以前的人一模一樣的畫有什麼意思啊?
莫迪裡阿尼15歲、克里姆特17歲的作品
於是呢大家就想方設法的搞點創新,嘗試一下以前沒有過的畫法。比方說馬蒂斯,你看著他好像在瞎畫,但人家是嘗試用色彩給人的感覺,去代替用了幾千年的透視方法。
在過去大部分繪畫中,塑造空間感都是靠物體透視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近大遠小」,並不怎麼受色彩的影響。比方說拉斐爾的這幅《雅典學院》。
將畫面的顏色去掉,空間感依然存在
而馬蒂斯的畫,則是透過人們對色彩的視覺感受,去塑造空間感的。比方說暖色系有前進的效果,冷色系有後退的效果。所以如果把馬蒂斯畫中的顏色去掉,空間感就被大大削弱了。
所以說,這種畫得不像的情況,在漫漫的藝術長河中,根本算不得常見的情況,只是在藝術探索階段的一種有趣的反差而已。
-
9 # 朱儁傑簽名
第一 畫家作品 精氣神展示
第二 畫得像 畫出精髓 不停留外表面
第三 藝術文化 文化自信 傳承創新
祝您健康平安 幸福美滿
-
10 # 塗鴉匠
我認為稱不上藝術,還達不到藝術的層面。
境界達到了一定水誰,才能稱得上藝術。畫得像只是一個基本要求,是每個畫家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是邁向藝術的一個步驟,過程,還不是最終結果。
真正的藝術是畫家能夠付於其作品靈魂,能引起觀賞者的共鳴,有震憾的效果才行。不是畫得像那麼簡單。
-
11 # 自由藝術空間
繪畫藝術的風格多種多樣,照相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表現主義等等,不管像與不像都是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藝術追求。
-
12 # 易談文化
畫家停留在“畫得像”的層面上,是不是藝術?這個問題答案應該不是絕對的,我感覺應該“是,也不見得一定是!”
一幅畫是不是可以歸屬於“藝術品”,標準從來都沒有固定的公式一幅畫好不好大體可以這樣去理解:
第一看畫家創作的技巧等水平,第二看作品反映出的內涵,還有整體顯示出的美感水平,等等。至於作品“像或不像”不宜成為藝術品鑑定(好壞)的標準。
嚴格來說,我反對這種問法,竊以為:像與不像,從來就不是“鑑定一幅畫是否藝術、優劣的標準”!
過去不是,現在不是,以後也不會是!
很簡單的一個反證,很多的工筆畫,自身就是追求畫得像、逼真這個目的的。比如下圖的工筆貓:
還有提問者所發畫家冷軍的工筆人物,更是幾乎人人知道:筆下展現的那麼纖毫畢現的工筆少女,無疑屬於是非常成功的畫作精品的。
儘管也有一些聲音表示:畫得跟照片似的,還不如用相機去拍照片……,但,這一部分意見也不妨礙其作品可稱呼為“藝術品”。
畫家從“畫得像”到“畫得不太像”是一種進階大家都知道,除去寫實工筆畫以外,大多數的畫,任何一個參與者都是要經歷“從零開始”這個過程的。而在這個過程中,繪畫基礎中的太多訓練,都包含了“要畫得像”這個標準。
尤其是素描,從畫簡單的雞蛋蘋果,到人物雕塑,再到高階階段的“實景寫生”……所有這些都是衝著“畫得像”的目的,去從事“練基本功”的行為。
因此在這個基礎階段,“畫得像”,也可以說是這個時段“追求藝術的目標”!
而一旦畫家的水平達到成熟階段之後,畫風往往就朝著“神似”的高度進階了。
這個時候的畫家本人,也會將畫面元素中,加入一些“自己理解的藝術”成分,以期從更高標準的要求上,給作品灌注一些靈魂。
藝無止境,百家爭鳴才是藝術追求該有的轉態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藝術這個“圈兒”裡,永遠存在著這種現象:
就連千年前流傳下來的屈指可數的幾個“種子選手”如王羲之,其書法都有人“覺得沒水平”,——那還有什麼畫一定要被別人強行認可呢?還有什麼“像/不像,不是藝術品,不像/像,才是藝術”……可爭論的。
因此,廣而言之,藝術無止境,百家爭鳴當是永遠的狀態,我們要從“大眾”的角度去客觀對待“藝術上的那些事兒”。
-
13 # 詩夜城主
畫得像
我個人認為畫家停留在“畫得像”的層面上,這也是藝術。所謂“畫得像”,就是筆下的繪畫作品上的人或物或景象,與現實生活中的人物景象之間的相似度很高,像是用照相機拍攝出來的樣子,
比如,題主在問題底下的配圖,就是當代畫家冷軍的超寫實油畫作品,畫面中的女人和水果的樣子就和現實生活中的一樣,而且相似度非常高,幾乎可以說是一模一樣了。
我們具體分析,之所以說畫家停留在“畫得像”的層面上,這也是藝術,這是因為:首先,它具備了繪畫藝術或者說油畫藝術的“構圖、色彩、線條、光影”四大要素,
這四大要素可以讓一幅油畫作品的主體、背景顯的主次分明,從而主題鮮明,無論是畫家自己還是觀賞者都能讀懂畫作要表達的含義,那麼這樣的畫作,就足夠稱得上是藝術了,
當然了,至於如何構圖佈局合理,這裡就不多做解釋解釋說明了。其次,一幅油畫作品“畫得像”,這是一種風格,很顯然藝術是講究風格的,而且藝術的風格也是多樣化的,
並不是單一某種風格。“畫得像”,如果是畫得和攝影照片一樣像的話,這叫“照相式寫實主義”也叫超寫實主義風格,它是誕生於20世紀50年代的一種油畫風格,
從畫面效果來看,這種超寫實風格,是在寫實主義風格的基礎上,將人物的形態特徵“精細化”,比如說把面板上的毛孔、毛髮表現的讓人的肉眼都可以看清楚,
而且整個畫面的“清晰度”很高,就好比攝影照片的“高畫質畫素”,只不過畫家是用畫筆描繪出來的,攝影師是用照相機拍攝出來的,兩者的創作工具不同,
卻到達瞭如此相似的效果,我們通常把畫家的這種創作行為,比喻成“人工的自然”就是把現實世界的人物景象原原本本的“搬”到畫面上,可見畫家的整個創作過程是多麼的細緻入微,
或許有人會說,這都是技術、技巧,是的,這整幅畫作裡面包含了畫家太多的技術技巧,要是沒足夠的技術技巧,也不可能創作完成如此像照片的油畫作品了,但是,過多的技術、技巧,不代表就沒藝術意義和價值,
更何況,攝影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它的高畫質度,是對現實世界的高度還原,即便是不同文化、不同種族區域、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也能輕鬆的看懂一幅攝影作品,
作為一幅畫得和攝影照片一樣像的油畫作品,我們可以理解成,這是畫家在臨摹模仿攝影照片,攝影是藝術,那麼畫家臨摹模仿的也是藝術,因此臨摹模仿出來的也是藝術品,而不只是技術品,對吧!
另外,在藝術界,攝影與繪畫,尤其是油畫,被稱之為“姐妹藝術”,理由是攝影與油畫都是注重強調“寫實”,它們都是以“構圖、色彩、光影、線條”為要素,也就是說一幅油畫和一張攝影照片的完整形成,都離不開構圖、色彩、光影、線條;
再者,從藝術概念層面來講,從20世紀初開始,藝術的概念就發生變化了,無論是藝術家、思想家、文人學者,還是普通大眾,對藝術的理解是這樣的,當人的某種技術,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成為了藝術,
這“一定程度”指的是所表現出來的東西,有一個完整的表象,讓人能夠看懂;有一些思想含義,讓人能產生情緒感受,用20世紀西方繪畫大師杜尚的話說,繪畫是思想的產物,不只侷限於滿足視覺效果,
也就是說,畫面上的人物景象到底是什麼樣子,都不重要,即便是“塗鴉”讓人看不明白,也沒關係,因為這是畫家自己的思想情緒表達出來的結果,它同樣是繪畫,同樣是藝術,
由此,我們就明白了,既然連這種看不清楚的“塗鴉”也叫藝術,那麼,一幅“畫得像”,畫得和攝影照片一樣像的畫作,讓人可以清晰看懂,怎麼沒理由說是藝術呢?對吧!這肯定是藝術了!
回覆列表
當然不是啦!"畫得像"還不如拍照像吧!
中國畫歷來講究神似才是逸品才是好作品,才能啟發讀者許多想象空間!對於中國畫中“似與不似”的理解,筆者認為應該是既不屬於描摹客觀物象的再現,也不屬於思緒展露的直接揉入。而是畫家關注內心的真性情與自然萬物的巧妙結合,進而演繹真形的熔鑄。且不可誤解為即像而非。中國畫之所以博大精深,讓許多藝術家為之奮鬥終身而且前赴後繼,奧妙就在於此!
人民日報出版社為畫家劉慶浩出版的大型畫冊
《山水清音》劉慶浩國畫小品(冊頁)
《香君》劉慶浩國畫小品(冊頁)
《竹石圖》劉慶浩國畫作品(屏條)
《寧靜中秋》劉慶浩國畫作品(斗方)
《Sunny總在風雨後》劉慶浩國畫作品(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