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籣唲
-
2 # 粵看越經典
肯定是會普通話學粵語難。首先廣東話有9個調類,9個調類分別為:陰平、陰入、陰上、陰去、中入、陽平、陽上、陽去、陽入。而普通話只有4個調類,分別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簡稱四聲。普通話四聲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一平、二升、三曲、四降”,調型差別大,區別明顯。相對來講,普通話的調值粵語裡基本都有, 而粵語的入聲調是普通話沒有的,還有就是粵語韻母搭配比普通話多。普通話的聲母比粵語多,韻母搭配比粵語少。
還有的就是粵語的書面表達和口語表達很多是不同的!牽涉到大量的單詞不同。例如: “是不是” 的口語就是 “係唔係”。家=屋企,親一口=錫淡,幹活=做野,搗亂=搞搞震 等等。想說好普通話,只要搞清楚每個漢字的普通話發音就可以了。但學粵語就要掌握另外一種完全沒有接觸過的語言邏輯。例如 ,我先回家(普通話),我返屋企先(粵語)。先字所在的地方不一樣的。當然,這個習慣其實不改也可以,雙方都能聽懂。學粵語說得標準難,把語言習慣學進去更難,把當地俚語學進去最難。
在港片裡有很多有意思的名字,但是不能作為一個名字翻譯成普通話,例如九品芝麻官裡面的:吳好提,吳廣德。例如化骨龍與千年蟲裡面的:史伐龍,李竹松。意思變得不一樣了。
-
3 # 華山醉雪
其實學說活只要有心學,不怕學不會,我祖籍廣東梅州,但是父母上世紀五十年代就到東北工作,他們會講流利的普通話,我也出生在遼寧,我只會普通話,後來父母轉業回廣東,到粵北的兵工廠工作,該廠是從四川搬遷到廣東的,職工幹部百分之八十是四川人,所以四川話是該廠的通用語,我本來只會講普通話,在兵工廠生活學習十年,學會流利四川話,現在到四川旅遊,當地人以為是老鄉格處熱情,後來到珠海工作,珠海講的是粵語白話,我聽不懂,我去工後單位,同事是陽江人,我同住同吃同作,我一個月學會陽江白話,珠海白話也基本學會珠海很多客家人和他們來往我學會家鄉話,
-
4 # 星空天際
我是廣西梧州人,梧州主要是說土白話,和粵語差不多的,就是有些發音不一樣而已,基本上都聽得懂粵語,只要在廣東呆一個星期基本都熟悉粵語了,所以就容易學粵語。
會粵語的人一般不是從小就開始學普通話的話,基本很難說出標準的普通話,基本上都帶有粵語,因為很多粵語發音和普通話差不多就習慣帶一些粵語發音了。這個問題吧,在明星身上基本都能體會到,就是香港人、廣東他們的演員不進行專業培訓的話,說普通話基本都帶有粵語在裡面。
所以想學好普通話就必須從小學起才能說出標準的普通話來。
會普通話的學習粵語就沒那麼難了,以前我的同事是四川的,半年後就學會了粵語,比起粵語學普通話要快很多,也很標準。
回覆列表
我大專畢業直奔廣東佛山(我是武漢人,是投奔舅舅,舅舅是大學畢業工作分配到佛山的),舅媽是佛山電臺主持人,我初到佛山聽粵語感覺比聽英語還難,舅媽地道廣東銀又是做主持人的,在她的輔導下,我一年基本上會聽會講,過了兩三年基本地方方言,和土話都會講。我是1998年去的,到2016年又因工作回到武漢,一口標準的廣州話沒人知道我是武漢人,可當我忽悠接到家鄉的電話說著一口流利的武漢話時,認識我的廣東朋友都驚呆了,可當我在武漢的時候接到廣東朋友打過來的電話,我又會操著一口流利的廣州話和我朋友話談天說地的時候旁邊的人就會把我當成廣廣人。舅媽69年的,雖然是主持人,但她的普通話可是真的馬馬哋,還沒我講的好,不過語言也要看天份,舅舅幾十年在佛山,粵語也一直講不好,但從我在廣東生活的這麼多年中總結,會粵語的學習普通話比普通話學習粵語的更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