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攝影旅行手冊

    接觸攝影以後,我發現我變了,變得不一樣了。

    一、觀察力提升,對周圍的一切看的更仔細:

    一束光照在草叢中,或者一本書,亦或是一張椅子上,都能引起你的注意;路人專注看手機的眼神,情侶之間的嬉戲打鬧,孩子們的奔跑大笑等等;

    二、變得喜歡考慮細節:

    看到一張好的圖片,會去分析是如何得到的;這張是亮調還是暗調?室內拍的還是室外拍的?上午拍的還是下午拍的?自然光拍的還是運用了閃光燈?這套衣服是否符合場景?這個服裝造型是否得體恰當?人物表情是否自然?人物情緒是否深刻?道具是否與主題相呼應?光影是否運用恰當?模特是否擺姿正確?如果是我,我會怎樣引導?下一步,該如何提升畫面的美感?等等之類的問題。

    三、懂得了換位思考:

    拍攝一組好的照片,除了客觀準備的東西,更多的是主觀的引導,與模特之間的溝通尤為重要,需要良好的換位思考,天冷了,把暖氣開啟;天熱了,帶個小風扇在身邊,或者準備好一隻雪糕,一瓶冷飲;她為什麼身體緊繃?是不是這個擺姿無法受力?是否換一個位置尋找一個支撐點?

    當你懂了拍攝時的換位思考,模特跟你在一起拍攝會變得更加自然;

    四、審美自然提升:

    想拍的更好,除了自己的琢磨,便是看其他人拍攝的照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與喜好,照片中都蘊含了他的閃光點,不知不覺中,審美就慢慢提高了。

    五、更喜歡看電影和電視劇:

    以前看電影和電視劇都是看劇情,現在看的更多的是,這個鏡頭是從哪個機位拍的,原來還可以這樣構圖,虛實變化的好贊,冷暖的色調,人物與環境的融合等等,能欣賞到更深層次的東西。

    六、留意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場景:

    看到某些場景,我常常會幻想,如果有個妹子,在這個位置靠著,手舉高,自然伸展,融入場景應該會很贊;又或是這個水池不錯,若身著古裝,躺入水中,裙襬散開,漂浮其上,將花瓣散在四周,會很仙啊!

    攝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東西,它只是一種工具,如何運用,全看使用的人,他是否有一顆七彩玲瓏心。

  • 2 # 蘭闍藝文

    對攝影瞬間照片的觀看我悟出了一點心得體會。瞬間照片本質的闡述就是在遵循攝影本質的一種闡述。在拍攝者向觀看者傳遞資訊中,照片的價值也就隨之體現。觀看有價值的影象,能撼動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有了重新認識世界的態度。

    舉例來說,1972年美聯社黃公吾拍攝了《火從天降》的新聞照片在40年前的解讀在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下的世界,影像被有意識的微妙曲解就是為另一個意識形態下的宣傳服務工具。隨著時間的變化,還會讓照片產生新的解讀。當時的越南戰爭,作者的解讀是基於自身的身份和自己的認識和態度。之後的詮釋是有著各自不同語境的說法,傳播媒介把拍攝者原意的篡改,人們在欺騙中讀到的“真實”是無法真實的。

    再來說說關於拍攝的問題,我們拍攝時是在主觀思想驅動下開始的,而這裡的主觀思想和客觀看待又有什麼不同呢?其實就是在表象的基礎上,對你刺激的表現慾望是否被激發出來,直接影響由此產生的結果。決定拍攝的重要因素是主觀的動機,在這一過程中,你的思想意識決定著你希望未來傳遞給觀看者什麼樣的資訊。當然,同一張照片會產生多義性的解讀是無法避免的。這不僅在攝影作品裡發生,同時在文學、繪畫、音樂等領域也是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做什麼事覺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