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感覺還是跟su27似的,一體的機身非常的流線型設計,氣動感覺一流,但是還是發動機尾端裸露在外面,以及進氣口在腹部,為什麼不採用f22和j20那種進氣方式。
3
回覆列表
  • 1 # 阿爾法軍事

    T50戰機是俄羅斯新研製的用於替代蘇-27的第五代戰鬥機。然而,不得不說的是T50戰機是蘇-27的改進版,在許多方面都是對蘇-27的沿襲。

    T50戰機沿用了蘇-27腹部進氣的升力方式,將發動機置於機腹,這樣機腹的空間明顯減少。其實,當時蘇-27在研製出來以後,人們也發現了這個弊端。但是也許是出於節省成本的考慮,T50在進氣方式上還是沿用了蘇-27,畢竟這種對於蘇-27的改進比重新研發一種飛機的成本要少得多。

    當然T50在研製的時候被定義為第五代戰鬥機,而第五代戰鬥機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一個隱身效能。而具有隱身的飛機,其機腹彈倉肯定要設計在飛機的重心附近。這樣飛機在飛行、投彈過程中才能保持穩定的飛行狀態。但是T50機腹空間比較小,彈倉寬度受到限制,為了投放武器,不得不增加彈倉的長度。然而這種設計又導致產生了許多弊端,彈倉長度佔飛機長度的很大一部分,既不利於飛機的穩定飛行,也不利於飛機的結構設計。

    而且美華人一直不承認T50這款戰鬥機為第五代戰鬥機,因為美華人覺得這款戰鬥機根本無法實現隱身。但是,這款戰鬥機是俄羅斯和印度共同研發的。只要拽上印度這個冤大頭,俄羅斯肯定又能賺不少。

  • 2 # 兵工科技

    圖注:F-22的發動機更好,飛機機身可以做的更厚也不怕稍大的阻力,因此機身腹部可以做得平坦乾淨,極好兼顧隱身和氣動需求

    T-50即蘇-57戰鬥機採用腹部吊掛短艙式進氣道,這與蘇-27是較為相似的,應該說原因是在於飛機氣動設計理論和整體佈局設計思想,是具有繼承性和發展性的,新一代的佈局往往是對前一代佈局的繼承和發展,這也是在新一代戰鬥機上,往往能看到上一代戰鬥機影子的重要原因。在蘇-57戰鬥機上,我們能看到蘇-27的影子,同樣的,在F-22上也一樣能看到F-15等的影子。

    蘇-57從腹部吊掛短艙式進氣道設計來看,它問題出在沒有把機頭和機身、進氣道完全融合起來,甚至進一步來說,它的下機身(下半部分)沒有能擺脫蘇-27系列的影響。

    我們反觀F-22,它的底部是非常乾淨的,從外形設計上講,使得飛機整體外形非常乾淨整潔,這在氣動(減小阻力)和隱身上都是有利的。因為F-22和蘇-57這樣的戰鬥機,在敵佔區飛行的時候,大量雷達探測是從斜下方來的,因此飛機底部如果做得足夠乾淨,隱身效果好,那麼就不容易被敵人發現,而如果做的比較凌亂,那麼被敵人地面雷達發現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

    現在蘇-57採用腹部吊掛短艙式進氣道,機腹底部明顯凹陷進去一塊,不光是隱身,在氣動阻力和裝載上都會產生不利影響,而假設如果蘇-57能夠把凹陷進去這一塊“補平”,那麼無論從機載裝置佈置、載彈還是載油上來講,都會有好的影響。但缺陷是會進一步造成飛機迎頭截面積的增加,會增加超聲速飛行阻力,影響超聲速效能。當然,未來也不排除蘇-57獲得了推力特別好的發動機,會稍稍更改設計,但從目前情況來看,蘇-57基本就是這樣了。

    圖注:蘇-57(T-50)的發動機不給力,因此機身必須設計的更薄,這為發動機佈置帶來困難,使得其不得不延續蘇-27式的掛載方式

    也可以認為,蘇-57之所以設計成這個樣子,還是發動機不夠給力,因此機腹只能做得比F-22更薄,這樣才能在發動機效能與F-119存在差距的情況下,獲得較好的超聲速機動效能,而機腹更薄,就造成難有平整的空間容納兩臺巨大的發動機,只能沿用蘇-27的機腹吊掛短艙式進氣道設計。

    蘇-57的腹部吊掛短艙式進氣道設計的缺點,其實體現出來的,是在氣動和隱身設計兼顧方面,與F-22存在的巨大差距。目前來看,在世界第五代戰鬥機中,在氣動和隱身兼顧方面做得最完美的,依舊要數F-22。

  • 3 # 重大現場

    一架戰機的設計是為了需求設計要求,而不是什麼創新,如果設計師只是為了與眾不同才那麼設計的話,那麼這個設計師就是失職了。

    現代航空設計是相當複雜,不是簡單的拍腦袋就可以了,許多設計不是想象出來,而是試驗出來的,關於蘇57的設計,說是對蘇-27的沿襲,這本身就是推想。

    任何一個設計都是有利有弊的,象進氣道的設計,說是沿用了蘇-27腹部進氣方式,將發動機置於機腹,只談缺點,那當然是佔據了機腹空間,但是為什麼不能說它的優點那?進氣道的設定不是想象如何設計都可以,而是要看需達到什麼樣的目標。一個小小的改動,可能是帶動全身的。

    既然有人提出:為什麼不採用f22和j20那種進氣方式?那麼問題為什麼不能變成:為什麼要採用f22和j20那種進氣方式?

    這屬於設計風格吧,俄羅斯在航空設計方面自成體系的,與西方風格完全不一樣,如果非要拿西方標準來評價,很不合適。俄式在戰鬥機設計上強調機動性,要求比F22更高的機動性,至於說隱身性,只因長不象F22,隱身性就一定很差,這個說法本身不對,俄對隱身設計有自已的想法,以前有西方專家對T50的外觀進行模擬設計,結論是它在隱身設計,尤其中正面與F22相近,並不差什麼,真正的問題在側面與後面。這是俄方從自身需求的角度來如此要求的。

    有關T50/蘇57為蘇27的改進版,其實就是一種拍腦袋的想法吧,僅僅看著象,就是直接下結論,說誰與誰是什麼關係,這根本不是什麼航空設計的心態。如果可以說下結論的話,是不是說可以說,蘇57為F22的拉皮版那?

  • 4 # 軍武資料庫

    其實Su-57採用機腹進氣的方式也並無不妥。

    很多人在看待隱身飛機的時候太看重RCS的說法了,而且目前在網路上流傳的RCS是不可能是真實的戰鬥機的RCS。原因如下RCS可以是戰機形狀在雷達上的指紋,不同的戰機會有不同的RCS曲線,一旦這個曲線被暴露出來,那麼別說是不能隱形了,就是機型特徵也可以迅速的被地方識別。有那個國家腦子進水將自己的最尖端武器的RCS圖給大家公佈出來嗎?

    從Su-57的設計上來說機腹部分的不平滑主要是由兩個發動機吊艙印起來的,但這架飛機的整體機身厚度卻被限制到了最低。這樣的最大好處是充分的發揮了中央升力體佈局的特點,將飛機的機動性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雖然在隱身特性上很多人不看好Su-57,但Su-57的本身隱身特點也不會是特別糟糕的狀態。並且結合著新裝備的松鼠雷達和L波段雷達對普通的隱身飛機的探測能力也有了大幅度加強。那麼就是說基本上將Su-57又和其他五代機拉到了一個平等的地位,這個時候要拼的就又是機動性的問題了。

    實際上很多的時候許多人的思路是被美國的技術拉著走,往往只看到了問題的一面卻不曾理會問題的另一面。在這種狀態下會作出偏頗的判斷。看問題全面些就ok了

  • 5 # 嫻妹談兵

    因為T-50的整體佈局採用的是中央升力體常規佈局,所以必須採用機腹進氣下掛發動機。

    由此帶來了2個問題:

    1:機腹不平滑。

    2:進氣道曲度不夠。

    這當中,進氣道曲度問題可以透過雷達屏障解決。但是機腹不平滑是無法解決的,這也是造成Su-57隱身效能弱於F-22,J-20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在這方面,F-35和Su-57一個樣,F-35的隱身能力不會比Su-57好多少,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但是可以明確的說,Su-57採用這種設計和發動機沒啥關係。俄羅斯的發動機並不差,最新的產品30推力上甚至是超過F-119的。

    至於直通進氣道,真的算是陳年老段了,配備進氣道雷達屏障的直通進氣道在雷達反射面積方面相比S型進氣道沒有什麼缺點,美國的X-32原型機也是這樣。另一方面,YF-23的進氣道也差不多是個直通進氣道。

    Su-57沿用中央升力體常規佈局的原因並不複雜: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一直不景氣,甚至T-50研發還讓印度贊助了不少錢。飛機的佈局研發是需要花很長時間的,加之經濟不景氣就直接套用現成的中央升力體佈局了。

    另一方面,俄羅斯和中國在一些關鍵技術,如二元向量噴嘴方面,一直沒有取得突破,所以在飛機設計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取捨。

    和J-20不同,Su-57對亞音速飛行效能仍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不得不採用中央升力體佈局。代價當然是有的,Su-57在隱身方面不及F-22和J-20,不過在反隱身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對於一架空戰用的戰鬥機,犧牲一定的隱身效能換取飛行效能已經不是那麼忌諱了。

    最後一點,飛機好不好真不是讓人看出來的。

  • 6 # 樂水者樂山人

    俄羅斯T50戰鬥機,現在已經更名蘇57戰鬥機,是俄羅斯研製的一款新一代戰鬥機,對比目標是美國的F22、F35和中國的殲20。他的氣動佈局和外形設計大量由於吸收了蘇27系列戰鬥機的成熟經驗,整體看更像拍扁了的蘇27戰鬥機。

    他的進氣道位於機身下方,沒有像F22或者殲20一樣進行S型設計,這樣會影響蘇57(T50)的整體隱私效能,現在普遍認為蘇57戰鬥機在隱身效能方面不如美國和中國同類戰鬥機。不過俄羅斯蘇57戰鬥機採用這種進氣道,可以使空氣流通更方便,相對與S進氣道損失氣量更少,更能發揮發動機的效能和效能。由於這樣比S進氣道更簡單和更短小,也有利於日後維護和降低飛機重量。

    為了彌補蘇57戰鬥機在隱身效能上的不足,蘇57戰鬥機加裝機翼雷達翼和前鴨翼,並採用升力體設計機身,總體氣動佈局優秀,雷達也可以實現360度掃描,效能指標優秀。蘇57戰鬥機將採用的30號發動機,推力高達17000公斤,使蘇57擁有了優秀的加速和超音速巡航能力。蘇57戰鬥機擁有優秀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和雷達系統、機動能力,在俄境內利用完整的防空系統、其他配套設施等現有和未來新的裝備體系,擊敗入侵的其他隱身戰鬥機。

    任何一種戰術平臺,都是建立在自己的裝備體系上的,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能夠融入自己的裝備體系,使自己的優勢和裝備體系的優勢最大化就是這種平臺設計的目標。蘇57戰鬥機選擇這樣的設計,恰恰是俄裝備體系的需要,也是俄認為蘇57戰鬥機可以利用自己的裝備體系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從而在未來的衝突中保持勝利。

  • 7 # 區域拒止

    (T50原型機)

    戰機的研發是一個平衡折中各項屬性的過程,俄羅斯的T50採用蘇27那樣的進氣方式與佈局,的確會對隱身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隱身效果經過一系列技術處理後仍要遠遠強於傳統四代機,並且T50的設計著重點與殲20、F22明顯不同。

    (T50正面特寫)

    T50專案採用蘇27的這種升力體佈局,可以說是簡化了設計難度,畢竟蘇霍伊設計局早已吃透了這種氣動佈局,這種氣動佈局擁有較高的亞音速升阻比,可以說T50是全面最佳化亞音速機動的,但是寬大的機身佈局帶來的超音速阻力讓T50的超音速升阻比遠不如殲20、F22,T50若想實現超音速巡航就只能靠未來“產品30”發動機的高推力來彌補了,可以說T50相對於F22、殲20來說才是真正的“吃發動機推力”。

    (蘇35正面特寫)

    T50的其實並不是跟蘇27一樣的直通式進氣道,仔細看T50的側面的話,就能看出T50進氣道是與當年YF23一樣的上下曲折進氣道,也就是發動機位置略高於進氣道,這樣能跟S型進氣道一樣遮蔽一部分發動機裸露的頁面,在配合雷達遮蔽器的話,隱身效果並不是那麼糟糕,類似X32、YF23都採用這種設計,也沒有人說它們隱身效能差。

    (量產型蘇57)

    而T50的腹部跟F35差不多,都是有比較多的隆起,雖然經過精心計算的曲面也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雷達隱身,但是F35、T50的機腹隆起處理顯得比較粗糙,一定程度上的確會影響隱身,而T50更致命的是發動機座艙蓋還是傳統的分離式座艙蓋,不像F22、殲20、F35那樣採用一體化座艙蓋,肯定會影響隱身。而且蘇57還採用了可動邊條翼設計,再加上多了一對水平尾翼,正面雷達RCS面積肯定要差於F22、殲20,但是T50畢竟在總體上採用了隱身化設計,隱身效能還是遠遠強於過去的蘇27、米格29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動物可以殺掉古代的重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