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布衣牛XO

    說村上春樹,必提《挪威的森林》。關於他獲諾獎,每年都有要獲的猜測訊息,然,終無果。關於這個問題,我以為不必當真,也可不以為然,小視也無所謂。至於搞音樂的能獲文學獎,如同搞曲藝的能從政或從政的能寫小說並獲獎一樣,不必吃驚。從未獲諾獎而被公認偉大作品的文學家不勝列舉。其實,讀者才是最權威最公正的評委。

  • 2 # 香羅書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幾個有關諾貝爾文學獎的常識。

    首先,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單位——瑞典文學院。

    百度對這個機構的解釋是:

    瑞典文學院是1786年3月20日為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仿照法蘭西學院而建立,4月5日舉行成立儀式。文學院的座右銘為“天才和鑑賞”,其任務為致力於瑞典語言的純潔、健康和高尚,提高對文學作品的鑑賞能力,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

    從解釋中我們不難看出,這個機構的核心任務,就是提升瑞典語的逼格,至於文學作品鑑賞能力、促進文化事業發展,只是手段而已。理解了這一點,也就不難理解諾貝爾文學獎了,這也不過是瑞典文學院圍繞著自己的核心人物,發展的一塊新的業務!當然,也有人可能會提到諾貝爾先生的遺囑,有關文學獎的部分,他寫道:

    ……一份應授予在文學領域裡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傑出作品之人士……我的明確願望是:評獎不考慮候選人之國籍,不論是否斯堪的納維亞人,最夠資格者獲獎。

    諾貝爾先生的遺囑並沒又提到瑞典語,但諸位想必都記得科學界的名言:科學雖然沒有國界,但學者有 他自己的祖國。諾貝爾畢竟是個瑞典人,是他明確了瑞典文學院作為評審的機構,而不是任何外國組織,難道那時候的瑞典文學院比歐洲國家別的文學院更有這樣的資格?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說完這些,想必不需要我再過多解釋了吧。

    其次,我們來看一下瑞典文學院成員。

    瑞典文學院一共有18名院士,過去是終身制的,現在年滿70歲後則可以選擇自退,實際上還是終身制。如果有院士去世或者離職,那麼文學院就可以自行增補院士,但必須獲得瑞典國王的批准。根據諾貝爾獎官網和網友的整理材料顯示,目前的瑞典文學院的十八名成員名單如下:

    席位 1 Lotta Lotass, 生於1964年 (2009年當選)  席位 2 Bo Ralph, 生於1945年 (1999年當選)  席位 3 Sture Allén, 生於1928年 (1980年當選)  席位4 Anders Olsson, 生於1949年 (2008年當選)  席位5 Göran Malmqvist, 生於1924年 (1985年當選)  席位6 Tomas Riad, 生於1959年 (2011年當選)  席位7 Knut Ahnlund, 生於1923年 (1983年當選)  席位8 Jesper Svenbro, 生於1944年 (2006年當選)  席位9 Torgny Lindgren, 生於1938年 (1991年當選)  席位10 Peter Englund(常任秘書長), 生於1957年 (2002年當選)  席位11 Ulf Linde, 生於1929年 (1977年當選)  席位12 Per Wästberg, 生於1933年 (1997年當選)  席位13 Gunnel Vallquist, 生於1918年 (1982年當選)  席位14 Kristina Lugn, 生於1948年 (2006年當選)  席位15 Kerstin Ekman, 生於1933年 (1978年當選)  席位16 Kjell Espmark, 生於1930年 (1981年當選)  席位17 Horace Engdahl, 生於1948年 (1997年當選)  席位18 Katarina Frostenson, 生於1953年 (1992年當選)  (編譯自諾貝爾獎官網/邱琪)

    這裡我粗略的統計了一下,20年代及以前的有5人,30年代的有4人,40年代的有5人,50年代及以後的僅有4人,其中最老的Gunnel Vallquist出生於1918年,現年已經有99歲了,最年輕的Lotta Lotass也有53歲,可以說,這是一個真正意義的老年組織。

    最後,瞭解一下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分佈。

    這裡我引用了一張圖片,方便大家能夠清楚瞭解,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情況。

    從這張圖片中,獲獎10人以上的國家有法國、德國、英國和美國;獲獎8-10人的國家有瑞典、俄羅斯、義大利和西班牙;5-7人的有挪威、愛爾蘭、波蘭;2人的有南非、智利、日本等。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獲獎主要分佈的地區是歐美和俄羅斯,其次是他們過去的殖民地,廣大亞非拉很多地區仍然一片空白(如果莫言前年沒有獲獎,那麼中國也是),當然,日本作為一個地理上的遠東小國,出了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已然好過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

    首先,我們看看村上春樹和他的作品。他出生於1949年,從年齡上說他也算個老人,並且早早成名,29歲就在日本文學界嶄露頭角。他是高產的作家,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能看到他最新的著作,當然,其中最受歡迎的依然是《挪威的森林》。他的書我讀過的不多,其中當然包括他最暢銷的書籍——《挪威的森林》,但我可以負責的說一句,我讀過的那些他的小說,無一例外不彰顯著這位六七十歲的老年人一顆不老心,通俗點就是,他似乎刻意迎合年輕的胃口。比如《挪威的森林》,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本青春小說,而不是一個成熟男人的作品。這養的作品,對於一個老人社團而言,你覺得他們能接受嗎?再者,村上雖然貌似呼聲很高,但排除包括70後以後的童鞋,剩下的人到底還有多少?這其中又有多少人是西方人?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其次,作為流行歌手,迪倫為什麼就獲得而村上卻落榜了呢?我先看一下迪倫這個人,他出生於1941年,高中時組建樂隊,大學的時候已經開始演出了,到他20歲的時候,便直接退學當職業歌手。他被認為是美國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歌手,不僅改變了搖滾樂的歷史,也影響了無數音樂領域之外的人。這意味著瑞典文學院的老頭們,差不多一半可能是他的粉絲,更重要的是,他認為自己首先是一個詩人!甚至連喬布斯也曾說過,“鮑勃·迪倫是這個時代最受敬重的詩人和音樂家,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同樣是流行文化的產物,同樣有萬千粉絲,但在瑞典文學院的院士眼裡,迪倫的逼格是不是要比村上高呢?年輕的朋友,如果你看到這兒,就不要再爭論了!

    最後,沒有最後了,本來還想再寫點什麼,無奈肚子餓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為現實條件分後後,還能做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