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歪先生看電影

    《嘉年華》是一部很值得社會反思的影片,透過一樁性侵女童案,來探討女童如何擁有自己的嘉年華,非常具有衝擊力。

    提到《嘉年華》,那我不得不提到一部南韓里程碑似的電影《熔爐》。

    影片透過真實事件改編,講述慈愛聾啞學校的未成年殘障學生,被禽獸教職工虐待和性侵的故事,觸目驚心。

    影片上映以後,在社會上形成了“熔爐”效應,在民眾的高聲疾呼下,南韓國會特別通過了熔爐法(即《性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部分修訂法律案》),加強了對殘障人士和未成年性侵案件的懲罰力度,後續更修正和出臺更多相關法律。

    因此,《熔爐》是南韓第一部促進並修改法律、推動司法改革的電影,是一部前所未有直擊現實衝擊黑暗的電影,值得我們學習。

    電影不只有風花雪月,也承載著進步和反思的意義。

    《嘉年華》如果想同《熔爐》一樣來促進中國的司法改革,那麼首先它必須要成為話題性的影片,需要更多人來關注,如果觀影人少,票房不高,讓整個社會得不到足夠的熱度來反思,引不起一定的重視,肯定推動不了相關法律和制度的完善。

    所以,《熔爐》的勝利,是南韓社會的勝利,是南韓民眾的勝利。

    而《嘉年華》想要達到《熔爐》的高度,則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來推動,每個人都覺得電影只是電影,反映的社會問題與我無關,那麼要想相應的司法改革成功,那肯定是難上加難。

    中國近幾年也一直在修法,象轟動一時的孫志剛事件,就直接促使了收容遣送制度的廢除。

  • 2 # wang丶耀

    謝邀。關於《嘉年華》也沒去看。看他們評論這電影是中國版的《熔爐》那就能明白了。關於推進一些相關制度,那是國家的一些事情我們肯定不能任意評論。上映後如何反思很明瞭該熊孩子還是熊孩子。好孩子也能有家大人好好保護 反正我們小時候幼兒園就自己上學了 現在的孩子初中了家長還天天接送 保護也就更好。對於我們來說能有什麼反思 我們也沒有對孩子怎麼樣。熊孩子我們還是那麼恨

  • 3 # 侃球盟主

    嘉年華最早是歐洲的一個傳統的節日。嘉年華的前身是歐美“狂歡節”的英文音譯。到今天成為包括遊樂在內的各種狂歡活動。這本來是一個讓人很激動的名詞,但是狂歡背後的黑暗很少人看到。

    於是一部命名為嘉年華的電影的出現似乎給這個名詞冠上了另一種意思,嘉年華只是一部分人的狂喜,而這部分人的狂喜卻是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痛苦之上的,很多人看到的是光鮮亮麗的景象。

    但是我們真正要做的不是隻有言論的正義,我們更需要的是行動上的支援,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憤怒的謾罵,更需要的是行動上的支援。行動,行動,行動。可能一個人的力量很弱小,但是一夥人,一大群人呢?那時候我們的力量足以引起一些改變。

    會不會推進一些相關制度的完善我不清楚。但是我想足以引起一些改變,或許這些改變很小,但是隻要有改變,那麼我相信華人的爆發力,曾經那一股撼動世界的力量,足以撥雲見日,看見光明。

    最後改編魯迅先生的一段話結尾:願華人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光,不必等候炬火。

  • 4 # 方立在加州

    作為人母,我看完後首先想到的是,該怎樣疼愛我們的孩子,讓TA在最需要懷抱的時候首先想到父母,尤其是女孩子,在中國目前的語境下。

    相信不少人與我一樣,會發現這樣的怪現象,父母是孩子的天,為什麼受傷的小孩卻不敢告訴父母?誰之過?

    讓我們回到電影。

    小文媽媽,一見到檢查完身體的女兒,劈頭就是一巴掌,罵女兒夜不歸宿,儘管正是因為她夜不歸宿,女兒才不願晚上在家呆而去找同學玩。回到家,小文媽媽不撫慰受傷的心,而是剪掉了她的頭髮,罵女兒不檢點,“叫你穿那些不三不四的衣服!”把女兒的衣服全部從衣櫥裡拿出扔在地上。

    小文媽媽眼中,是不三不四的衣服、是小文的長髮的錯,是它們“勾引”了性侵者。

    然而就是這一巴掌,這一堆碎髮,這一地衣裙,告訴了我們,為什麼受傷的孩子不敢告訴父母,在她們最需要慰藉的時候,找不到自己最親愛的父母。

    在一個網路社群看到過不少受害者的講述,都提到了父母,他們大多數都和小文媽媽一樣。好一些的旁觀者,好心地質疑:女孩子怎麼不知道保護好自己?

    是的,女孩子怎麼不知保護好自己?可是,誰告訴過女孩子,如何保護好自己?父母?學校?

    “知道“就是性教育,它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習得的。

    此外,性侵本身就是暴力,一個成年人,遭遇暴力有時都無可奈何,何況孩子。

    從這部電影也可以看出,很多性侵背後,崩潰的不一定是孩子,而是父母,覺得這是孩子一生的汙點,無顏見人,抬不起頭。現實亦如此,

    可是,這是父母的錯嗎?是父母的過度反應?

    其實,更多的父母只是滔滔洪流中的一粒沙塵,被挾裹著走。

    挾裹他們的,是社會,是文化。

    從這個角度,與其說是父母的錯,不如說這是社會的錯,我們的社會缺少接納,我們的文化,至今仍太過看重有些東西。

    一位遭遇過傷害的好友告訴我:性侵是一種錯,但是作為一個受害者,尤其是孩子,最大的傷害來自事後他人的眼光,其中包括絕望的父母。

  • 5 # 影視控

    嘉年華是一部看完以後,人會比較悶的電影,悶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劇情的拖拉或者演員表演的不到位,而是片中說講述的故事,讓人很是難受。

    回到問題本身,《嘉年華》裡你印象深刻的演員是誰?為什麼?我覺得這部電影裡各個草根演員都演的很好、很真實、如果非要從中間選出以一位的話,我選擇文琪飾演的小米。

    文琪其實也不能算是新人演員了,她在2013年就已經出道了,17年還憑藉《血觀音》拿過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之所以我會選擇文琪。

    第一因為文琪在片中扮演的小米,在戲中戲份非常重,而且始終貫穿電影本身,作為一個要挑大樑的角色,文琪演起來遊刃有餘。

    第二、文琪在片中飾演15歲的小米,一位從小地方獨自來到大城市想要立足的年輕姑娘,而且還是沒有身份證的黑戶。在文琪身上,一部電影裡展現了各種各樣的情緒,作為黑戶在大城市的自卑、看到一個陌生人帶著兩個小女孩進入房間時,偷拍時候的那種好奇卻又害怕的心情、當性侵事件出了以後面對警察的調查,怯弱、不知所措、甚至害怕的情緒、在最終自己邁出那一步,告訴律師真相,那種釋然,甚至還略帶了一點點為自己而驕傲的感覺,這些迥然不同的心情和感覺在短短的一部電影中集中地在一個人身上爆發和演繹出來,是極其考驗表演功底的,而文琪做到了給了我們驚喜。

    最後補一句,希望這樣的電影可以拍的更多點,讓我們更多的去了解我們真實的社會。

  • 6 # 俊俊電影

    最近,國內出了一部電影,叫做《嘉年華》。這部電影反映了社會上一些侵害兒童、婦女的問題。

    現實中,關於這樣的案件,很多都無疾而終,甚至不為人知。我們經常對奧斯卡的《聚焦》,南韓的《熔lu》等等電影改變現實,推動文明讚不絕口,有良心。而這部電影,就是中國的良心。

    可能大家不知道,這部影片的排片率,一開始只有.08%-1%。是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呼籲下,才漲了一點,但至今還是隻有5%。很多人說中國電影行業不好,然而有了良心之作卻又不去看。其他國家的好電影,也是需要群眾支援的。市場如果都支援爛片,那麼你就只能看爛片。都支援良心,你以後就能看到更多的良心。這種時候大家去買一張票,表示支援,真的算是為社會做貢獻了,真的。

    當然,我不是說大家必須要去看,不看就道德批判你。不會,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不愛看這種型別,當然是個人自由和喜好。但我跟大家保證,這部電影不僅是題材好,內容也真的很好,從故事內容和電影質量上來說,確實值得一看。如果只是題材好,內容爛,那麼豆瓣評分不會這麼高。如果你不看當然可以,但我保證你如果去看,肯定不會後悔。

    我在這邊,只是告訴大家,有這麼一個良心電影的存在,不僅良心,質量也很高。

    關於這個電影和這個事的稿子,我的文章寫了又刪,來來回回,甚至有點哽咽了。不知道要怎麼說。所以就照直說了。今天,拿出時間,不聊書,不聊娛樂。單獨的說一下這個電影《嘉年華》,意思就是和導演的呼籲一樣:救救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馬上開賽,你有什麼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