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玉儒於成
-
2 # 環車視界
和珅出身正紅旗鈕祜祿氏,他的老祖先叫索和濟巴顏,清代鈕祜祿氏裡身份比較高的支系,基本都是索和濟巴顏的後代,特別是在清代十分知名的“弘毅公”家族,也就是開國元勳額亦都,也是索和濟巴顏的後裔,與和珅共祖。
(和珅與額亦都的血緣關係標示圖 可見血緣很遠)
但是,和珅這一支鈕祜祿氏,也憑藉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提升,那就是和珅的五世祖尼雅哈納。尼雅哈納本身只是正紅旗滿洲的一個閒散兵丁,清初的時候從徵山東,梯攻河間府,因為“首先登城”的功績,被賜予“巴圖魯”名號,並得到了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所謂世職,即是爵位,輕車都尉是一個相當於武三品的爵位。
(和珅一門輕車都尉傳承示意圖)
因為有爵位者出仕的基礎和白身完全不同,所以有了爵位也就相當於有了出仕乃至於當高等職官的保障,故而一開始和珅這一脈的確似乎“風生水起”了。其父常保幼年襲爵,以輕車都尉為基礎出仕,一般的官途即是從侍衛做起,之後升任旗內中高階職官,如副都統、都統或護軍統領等,然後根據自己的能力,再向中央職官轉任,為侍郎或京卿等。常保即做到了福建副都統一職。有文章說副都統一職十分有權勢,這也是不瞭解清代職官系統的結果,清中葉以來,副都統一職多數是世家子弟出仕之後轉任的中轉,有時也是一些不大靈光的世家子弟的終官,應該說遠沒有中央職官有權,公務相對而言也不多。結果,和珅三歲時喪母,九歲時喪父,剛剛有點“風生水起”意思的家庭,一下子便急轉直下。
從此觀之,《清史稿》中說和珅“少貧無籍”,還是有所依據的。“貧”即窮困,“無籍”即無所依靠。和珅一直門第稍稍回升便遇到幼年父母皆亡,族中也沒有什麼太多的長親能夠依靠,“貧”且“無籍”的稱呼是適當的。但是我們若將“少貧無籍”理解為“出身低賤”,這就是兩碼事了。和珅家有世職,其父是中等官僚,只是因為父母早亡而短暫困窘,門第並未下降,和珅出仕的路也走的是世家子弟的路線,實在是靠不上“低賤”這個詞。反之,上面我們已經分析過了,和珅可以成為世家子弟,但是他這個“世家”剛剛恢復身份還沒多長時間,跟那些名門著姓相比,也有相當的差距。
-
3 # collyels
應該是普通的貴族吧,其父官居副都統,相當於省軍區副司令。按現在說屬少將級別。雖級別不算不低,但和珅自幼母親早逝。父親續絃。然後沒幾年父親也病故。和珅與弟弟地位隨著父母相繼病逝後在家也比較受歧視。雖然上的貴族學校,但在當時條件在的同學裡算比較差的。所以和珅哥倆相對於別的同學更加用功。
-
4 # 刺蝟歷史
和珅的出生並不好,沒落貴族。他出身武將世家,有滿蒙血統,高祖父鈕祜祿·尼雅哈納是清朝開國元勳,與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為堂兄弟。
可見其滿洲貴族血統。清鎮武將軍鑲白旗蒙古都統伍彌泰是其外祖父,其父又是掌管福建地區軍事的第二號人物,所以和珅幼年的生活十分富足。
和珅本來可以與其他八旗子弟一樣玩樂人生,但常保的猝死卻徹底地粉碎了他和弟弟和琳的美好童年,令他年紀輕輕已經備受磨練。
回覆列表
有的說和珅“出身貧賤”,有的說和珅“出身名門”,各種說法互相矛盾不說,而且一來都對和珅家世並不是特別清楚,二來都其對清代職官的分析也不是很正確。今天我們便來仔細說一下和珅的出身。 (和珅朝服像) 和珅出身正紅旗鈕祜祿氏,他的老祖先叫索和濟巴顏,清代鈕祜祿氏裡身份比較高的支系,基本都是索和濟巴顏的後代,特別是在清代十分知名的“弘毅公”家族,也就是開國元勳額亦都,也是索和濟巴顏的後裔,與和珅共祖。 路人甲:你看,鈕祜祿氏是名門姓氏!額亦都家也是貴族!說明和珅是貴族出身! 您這種說法是典型不瞭解清代家族制度的。和珅雖然是索和濟巴顏的後裔,但是他這一支和額亦都家族的血緣相當遠。具體說來,如果以索和濟巴顏為“一世”往下排的話,和珅是第“十五世”,額亦都是第“七世”,要到額亦都的曾祖父,“四世”的薩爾都巴圖魯的時候,才跟和珅是一家子。這麼遠的血緣關係,實際上額亦都家族的所謂“貴族性”,是不大有可能影響到和珅這一支的。 (和珅與額亦都的血緣關係標示圖 可見血緣很遠) 但是,和珅這一支鈕祜祿氏,也憑藉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提升,那就是和珅的五世祖尼雅哈納。尼雅哈納本身只是正紅旗滿洲的一個閒散兵丁,清初的時候從徵山東,梯攻河間府,因為“首先登城”的功績,被賜予“巴圖魯”名號,並得到了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所謂世職,即是爵位,輕車都尉是一個相當於武三品的爵位。 路人乙:哇,有爵位,你看,和珅果然是貴族! 唔,這麼說還有點早,這也正是和珅出身的有趣之處。您聽我慢慢道來。 在尼雅哈納去世後,其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理應由其後裔來承襲。尼雅哈納有兩個兒子,第一子叫音達瑚齊,第二子叫鄂錫裡,或許是遵循了滿洲入關前的“幼子守家”傳統,尼雅哈納將自己的爵位傳給了幼子鄂錫裡,而和珅恰恰是音達瑚齊的後裔。沒過幾年,鄂錫裡病故,沒有留下後嗣,按說其輕車都尉的爵位應該傳給其親兄音達瑚齊本人或後裔,但是不知為什麼,鄂錫裡的爵位最終傳給了尼雅哈納的堂孫,也就是鄂錫裡的隔房堂弟蒙裡綽。之後的近一百年裡,和珅的祖先尼雅哈納努力換來的爵位,一直在尼雅哈納的堂兄弟的後裔裡承襲了五次之多,到了其中一位襲爵者無嗣病故之後,朝廷才終於將這個爵位還給了尼雅哈納的親生後裔,也就是和珅的父親常保。而在此之前,常保一支人的身份已經淪落為八旗的小官,常保之父為閒散旗人,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則均為護軍校,只是六品的低階武官而已。 (和珅一門輕車都尉傳承示意圖) 路人丙:真是曲折,不過這下好了,爵位還過去了,應該就沒問題了吧! 因為有爵位者出仕的基礎和白身完全不同,所以有了爵位也就相當於有了出仕乃至於當高等職官的保障,故而一開始和珅這一脈的確似乎“風生水起”了。其父常保幼年襲爵,以輕車都尉為基礎出仕,一般的官途即是從侍衛做起,之後升任旗內中高階職官,如副都統、都統或護軍統領等,然後根據自己的能力,再向中央職官轉任,為侍郎或京卿等。常保即做到了福建副都統一職。有文章說副都統一職十分有權勢,這也是不瞭解清代職官系統的結果,清中葉以來,副都統一職多數是世家子弟出仕之後轉任的中轉,有時也是一些不大靈光的世家子弟的終官,應該說遠沒有中央職官有權,公務相對而言也不多。結果,和珅三歲時喪母,九歲時喪父,剛剛有點“風生水起”意思的家庭,一下子便急轉直下。 從此觀之,《清史稿》中說和珅“少貧無籍”,還是有所依據的。“貧”即窮困,“無籍”即無所依靠。和珅一直門第稍稍回升便遇到幼年父母皆亡,族中也沒有什麼太多的長親能夠依靠,“貧”且“無籍”的稱呼是適當的。但是我們若將“少貧無籍”理解為“出身低賤”,這就是兩碼事了。和珅家有世職,其父是中等官僚,只是因為父母早亡而短暫困窘,門第並未下降,和珅出仕的路也走的是世家子弟的路線,實在是靠不上“低賤”這個詞。反之,上面我們已經分析過了,和珅可以成為世家子弟,但是他這個“世家”剛剛恢復身份還沒多長時間,跟那些名門著姓相比,也有相當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