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牽一群蝸牛散步

    我們常常在商場或接待上看到這樣的情形:孩子一定要買玩具,家長先是抱在懷裡勸,不管用就開始罵,可孩子哭的聲音越來越響亮,於是家長假裝要走,孩子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撒潑打滾。家長看圍觀的人多了,也不能真的不管孩子,只能轉過來,一邊罵一邊把東西買了,心裡恨得牙癢癢的。

    第一步,溫柔的堅持

    1.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帶孩子去商場購物,孩子非要吵著買這買那,如果家長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他們就在人群密集的商場哭鬧起來。人來人往的,自然不好。媽咪們大發脾氣也不是,如果不管教孩子他們又會鬧得更厲害。想個招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吧。比如挑挑孩子喜歡的玩具。總之不要大聲指責孩子,也不要任由孩子在那兒哭鬧,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之後,孩子也會很快不鬧了。

    2.馬上離開現場 如果孩子在商場車站等人群多的共公場合大發脾氣,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靜下來,帶著孩子快速離開現場。而不是讓所有人群看到大人和孩子在對峙,這樣子即不能解決問題,又會讓孩子以為自己握有籌碼而更加任性。離開之後,父母再進行管教。

    第二步,事前預防

    除了臨時救場,父母也可以提前做好預防,父母要帶孩子外出公共場合,可以先提前跟孩子講好是要去哪兒,都去做什麼,到了那兒不要亂跑亂跳,也不能亂髮脾氣,如果做不到這些要求我們就不去了。比如去朋友家做客,到了要有禮貌,不能人來瘋等。孩子都是講道理的,只是到了陌生的環境之中,孩子很是興奮才會表現出與平時不一樣的好動,父母提前打個預防針很有必要。

    第三步,事後處理

      對於教育,非常強調總結和反思,而處理孩子發脾氣也是如此,這是許多家長忽略的。一般的事後處理,首先當孩子停止發脾氣的時候,應該給與一定的表揚,讓孩子知道越早停止其他人越喜歡這樣。其次,要讓孩子知道,無論什麼緣由,對人發脾氣都是不對的,也是不尊重其他人的表現,所以應該向對方道歉。第三,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什麼是合適的情緒表達,遇到問題應該用什麼樣的合適行為,來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感受。

  • 2 # 小馬pp

    我家孩子一般不太在外面亂髮脾氣,我總是會告訴她小朋友不能瞎鬧,太任性的孩子別人都不喜歡,你自己也不喜歡亂髮脾氣的人對麼……其實小孩子也很聰明的,我們大人對待孩子的時候別太暴躁,別把這種負面情緒帶給孩子,多溝通

  • 3 # 智慧音樂社群

    這種情況情況非常的常見。

    1.我們要先弄懂孩子為什麼發脾氣

    2.如果是孩子提出無理需求,試著轉移一下他的注意力,用另一件事情吸引他。

    3.如果可以,要快速把孩子帶回家,冷靜的給他講道理,千萬不可以大聲斥責。

  • 4 # 陳嵐的女拳

    外出時,孩子在路上發脾氣。在這個當下,先溫柔而又大大的擁抱孩子!如果孩子“踢打”“掙扎”,就緊緊地抱住。直到孩子在你的懷抱裡,慢慢軟下來,弱下來,然後,孩子膩在媽媽懷裡,享受媽媽溫柔的擁抱撫摸,媽媽柔和慈愛的眼神凝視。 待一切靜下來,可以嘗試類似下面的談話。

    媽媽:寶貝兒,剛才怎麼啦,嚇到媽媽了呢(眼神溫柔對視)。

    孩子:啊……哦……媽媽,我害怕……

    媽媽:不怕,媽媽在呢。呃,你剛才害怕什麼呀?

    孩子:小狗……

    媽媽:怕小狗咬你嗎?小狗不會咬人的,你這麼喜歡小狗……

    孩子:不是,不是,是有一個大人在打小狗……

    媽媽:啊?媽媽沒有看見呢。你在哪裡看見的?

    孩子:在樹林裡……

    在和孩子的一問一答中,媽媽終於瞭解到:孩子坐在車上,望著窗外,發現一個大人在一片小樹林前面的空地上,打一隻小狗。孩子可能被那個場景嚇到了。幼小的孩子沒有能力一下子清晰表達出來,又著急,就開始哭泣,繼而發脾氣。

    媽媽和孩子溫柔擁抱,輕聲細語地訴說,孩子情緒平和了。兩個人膩歪一會兒後,孩子瞥見了一個玩具,就離開媽媽,自己玩玩具去了。 這件事兒就這麼解決了。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水平往往跟不上孩子思想的發育水平。

    所以,很多時候,因為無法一下子表達清晰,孩子可能會著急發起脾氣來。這時就需要媽媽耐心又細心地安撫孩子的情緒,慢慢用簡單的一問一答的方式,引導孩子說出他想要表達的緣由。知道了發脾氣的原因,解決它,這件事情就告一段落了。

    有時候,孩子只需要媽媽的擁抱和傾聽(媽媽可以一句話也不說,只是嗯,啊,哦,地簡單迴應孩子),待孩子自己表達了自己,說出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媽媽也知道了,這個事情在孩子那裡就已經解決了,不再哭鬧發脾氣。

    孩子都是活在當下的,解決後,就很容易變得開開心心,繼續享受路途的快樂。 用溫柔的擁抱和耐心的傾聽,去關愛我們的孩子。有一天你也會發現,孩子會用同樣的方式來愛我們。

  • 5 # 積木育兒

    孩子發脾氣,和人的喜怒哀樂一樣,是一種情緒的發洩,與成人不同的是,孩子的社會經驗單一,發洩情緒的方法也很單一,就是發脾氣,偶爾發脾氣,對於2~3歲的孩子來說很正常 ,只有持續發脾氣或者非常嚴重的發脾氣才算異常。

    這位家長的問題是孩子在路上發脾氣,家長要如何教育與處理,從字面上更多的能理解為,孩子在外人面前發脾氣,要不要當面糾正,可能 還考慮到孩子的面子和自己的面子的問題,我們就從這一方面一起探討一下。

    有一位家長描述過這樣一個場景,有一次全家去公園郊遊,在下車的時候媽媽幫寶寶關上車門,結果在半路上,孩子哇哇大哭,引人側目,媽媽抱住孩子,安慰孩子情緒,平靜下來孩子說他想關車門,結果媽媽先給關了,他要回去重新關一下,此時已經距離車很遠了,大家都不願意回去,可是孩子不依不饒,媽媽對孩子說:“現在離車已經很遠了,如果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你需要直接告訴媽媽,這一次媽媽陪你回去關車門,但是這種情況只能發生這一次,如果下次還是這樣,沒有人會陪著你回來,好麼?”

    這位媽媽處理的很得當,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及時給到孩子安慰,幼兒時期寶寶在情緒失控的時候擁抱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先讓孩子控制住情緒,孩子才能從不理性的失控狀態恢復到可以描述情緒背後事件的狀態,此時才能聽得懂大人的勸慰。但是安慰並不代表妥協,我們可以遵循先跟後帶的原則去處理孩子的情緒,所謂先跟後帶,指的是家長先跟隨孩子的情緒,再引領孩子去表達情緒。

    需要注意的是此時的寶寶很有秩序感,他需要按部就班的去做事情,例如位置的擺放,做事情的先後順序,都不能被打亂,這是一個很好的培養孩子秩序感的好時期。家長要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

    這位家長在引領孩子正確表達情緒之後,幫助孩子把情緒和表達建立了一個連結,這一次,你不會去表達自己,所以我會陪你去解決問題,可是下一次就不可以了, 讓孩子懂得發脾氣並不會解決問題,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你要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外人面前,大人很要面子,孩子也很要面子,無論什麼時候千萬不要當著大家的面全部應承下來,結果不去做,或者當場拒絕,讓孩子一直處在不良情緒中,謹遵先跟後帶原則。

  • 6 # 使用者6869010970

    慢慢解釋唄,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應該經常和孩子做一些親子活動,看看電影什麼的,兒子要放寒假了,說讓我帶它去看那個麥兵兵之奪寶聯“萌”,是部動物喜劇搞笑電影,應該會比較好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美國月入4千可以過怎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