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源哥哥

    以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為例,其他行業類似。

    本文將網際網路金融新媒體推廣常見的九類新媒體平臺,劃分為層次不同,重要性不同的三大陣營,並對每類新媒體平臺的運用方式進行介紹

    新媒體(New Media)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環境,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誌等

    運營是以特定產品為運營物件,以企業階段性發展要求為導向,透過對運營資源(人,財,渠道)的配置、實施、最佳化,持續提升產品的目標人群與產品的關聯度。)

  • 2 # 靚車大咖匯

    至於效果,說出來可能大家都不信:3天賣掉了近800噸(約15萬箱,具體數字沒有細問),全部是預付款,款到發貨。廣告費是多少呢?大約2K的一頓飯,一個1K的紅包,2條煙,加上幾箱冬棗。這條滿打滿算不過1萬塊的廣告讓這個農商老闆掙了大約100萬,是純利潤。當然這裡面的朋友關係無法用金錢量化,不議。

    案例2,我們當地一實體企業,老闆完全是網際網路小白一枚。聽說現在新媒體營銷效果好。從網上找了一個據說有幾百萬粉絲矩陣的廣告主,花了大約20萬塊給自己的產品做了幾次文案營銷,效果如何呢:產品的流量增加了約4%,銷售額幾乎沒有變動。

    這時老闆們就會問了?新媒體做產品營銷效果到底好不好呢?

    這裡面就牽扯一個業內無法規避的問題:刷量群體。作為花錢投廣告的老闆,我能給的建議就是:擦亮眼睛,甄別出廣告投放載體的真實程度;自己主動去接觸瞭解新媒體這個圈子。要知道當你一無所知又有大把錢的時候,你=肥羊。

  • 3 # 脈達傳播

    傳統企業要做好新媒體,最需要改變的是思維方式!

    衝破傳統思維,重塑品牌格局。

    思維的改變,恰恰是最難的,也是最痛苦的,這意味著自我顛覆、否定,接納全新的思維方式和玩法。

    積累了大半輩子的東西,突然失效了,玩不轉了,好像一夜之間,突然斷層了,脫節了,這個世界徹底屬於年輕人了?

    其實,新媒體營銷,沒那麼難,這種思維的轉變,就如同一層玻璃紙,捅破了,就天亮了!

    這種思維的轉變,不僅是營銷上,更是商業運營的方方面面,從產品設計到客戶管理、流程最佳化,新媒體思維,就是新媒體語境下的商業思維!

    傳統商業思維就該徹底被拋棄了嗎?

    錯!萬變不離其宗!

    做新媒體營銷諮詢,離不開調研,離不開行業、競品、使用者、產品分析,離不開對企業自身的優勢挖掘,因為,商業的本質並沒有發生變化!

    傳統企業只需結合所處行業的特點,自身的優勢,實現傳統思維和新媒體語境下的思維的靈活組合!

    我們先看一下傳統營銷與新媒體營銷的對比圖:

    還記得史玉柱的送禮就送腦白金嗎?

    一定想起那對老人在電視機裡的廣告了把?

    那首廣告歌,我現在還能哼出來。

    看我中毒多深,多少年了,還記得!現在想到給父母送禮,首先還是想到腦白金!

    沒錯,傳統營銷就是這麼玩的,首先使用者基本不會參與到產品調研過程;

    其次,當年的史玉柱,透過電視黃金廣告位、雜誌、戶外媒體和網際網路海量的軟文,向我們進行了廣告轟炸,就如同強迫的向我們的腦海裡植入了品牌形象。

    當有人產生購買需求時,就會立刻想到品牌,成為潛在使用者。

    如果有其他競品比較和試用,會有一部分潛在使用者選擇購買腦白金,成為正式使用者。

    這個過程是呈現漏斗狀的!關鍵在於儘可能大的潛在使用者基數,和儘可能高的轉化率!

    傳統媒體渠道,是傳統企業更青睞的廣告渠道,轉化高不高,看廣告拍的好不好,創意夠不夠新,廣告投放越精準,使用者轉化率就越高!

    雖然近幾年,不少傳統企業開始投放網際網路廣告,向垂直網站,主流入口網站轉移,但根本的營銷思路,並沒有改變!

    仍是單向輸出品牌形象,漏斗式獲取正式使用者!企業並沒有直接面向用戶,而是透過傳統媒體!

    這意味著:無法準確獲取使用者反饋,與使用者互動極少,使用者忠誠度完全以來產品和售後!

    五個短語總結了傳統營銷思路:單向輸出、漏斗式獲取、多層級銷售、長反饋週期、低使用者維繫。

    關於新媒體營銷的本質,總結起來有五個特點:雙向互動、擴散式獲取、直接銷售、短反饋週期、高使用者維繫。

    而這一切得以實現的根本原因在於移動社交媒體的普及。

    種子使用者的獲取問題。

    因為,種子使用者,是新媒體營銷非常關鍵的起點!

    keep,小米,小黑裙,非常多的案例,無不都是從種子使用者開始的!

    有如何獲取種子使用者的途徑。做新媒體?先想清楚這三個問題!

    種子使用者是品牌的第一批真愛粉,真誠的喜歡你的產品,無時無刻不關心你的產品動態。

    種子使用者是誰?畫像越精準越好!知道他是誰,才知道去哪裡找他們!

    按照傳統營銷思維,發廣告就可以了把?

    錯!你需要和他們做朋友,進行有價值的平等的交流!他們是被你吸引來的!

    如今已然落魄的小米,在最初做“手機發燒友”的時候,種子使用者方面算是做到了極致。

    他們從手機論壇出發,不斷輸出有價值的資訊來吸引發燒友,回答他們的問題,發帖子互動,如圖:

    吸引到種子使用者,更重要的是如何讓他們主動傳播!讓他們在社交網路分銷!然後裂變吸引更多的感興趣的使用者!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找到一個種子使用者,等著你的是他身後的120個種子使用者!

    這種擴散和刷選,也只有在社交網路可以實現!這時,企業便以非常低的成本,不斷獲取了使用者的反饋,並迅速做出調整!

    這張圖,值得看一個小時!

    企業新媒體人格化,為什麼一定要確立自己的人格個性,從高冷、單向,變成親和,雙向!

    企業新媒體人格化的模型與套路!

    變化的,表面是個性,其實是思維!

    和朋友不斷交流,分享,輸出價值,他們才會喜歡你,願意分享你!

    傳統營銷到新媒體營銷,最根本的思維改變就是:永遠從新媒體的使用者需求和使用者價值出發,和使用者做朋友!!

  • 4 # 說點手機的事

    這裡面有兩個問題,第一選擇什麼樣子的新媒體,媒體很多,一定要選擇和產品有關係,和消費者有關係的媒體。記住尤其和消費者有關係的媒體。第二,選擇媒體合適的欄目,這個欄目也是目標消費者經常看的,這些資料,新媒體會提供給你的。第三,媒體的組合策略,每一個媒體都覆蓋不了所有的消費者,並且媒體擅長的領域也不一樣,不同的媒體起到的作用也不一樣。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你的產品準備怎麼賣給消費者。這個是重點,但是放到最後說,就是為了強調,前面的三者都離不開它。具體說到操作,你可以多瞭解一下合作的新媒體公司的擅長領域和地位。

  • 5 # 周原廣場

    這幾年的新媒體很火,許多自媒體大號站在風口上,狠狠的賺了一把,除了寫這些情感軟文之類的,其實新媒體還可以讓我們來做好營銷工作,也就是新媒體營銷工作,那新媒體營銷具體又需要做些什麼才能做好這個工作呢,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做好一件事情,首先我們得先了解這件事情的本質,就好比說,新媒體營銷,你知道新媒體營銷嗎,所以接下來闡述一下何為新媒體營銷

    瞭解了什麼是新媒體,接下來我們就要知道如何做好新媒體營銷,首先,我認為,你要先了解你的使用者,而瞭解使用者的方式有使用者調研或者與使用者直接交流從而獲得使用者畫像

    其次,既然是做新媒體的,那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有一個好文筆是很重要的或者寫的一手的好文案也是非常不錯的

    接著,我們的渠道要開啟,也就是你的內容要傳播出去讓別人看到,只有曝光在別人面前,才有機會找到銷售機會

  • 6 # 電商小檸檬

    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媒體形態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功能不再僅僅用於社交,其具有的變現能力日益凸顯,並且自行衍生成一種產業鏈。新媒體營銷本質上仍是一種傳統媒體的“微經濟”,新媒體運營只有在內容持續輸出價值的基礎上,才能源源不斷的招攬粉絲產生持續效益。

    1、廣告公關費過去,傳統媒體確實擁有極強的權威性。像黃金時段插播的廣告,不知道需要經過怎樣的廝殺才會有企業入圍。比如在時尚圈中,時尚雜誌擁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任何女星都以上過封頁而自傲。為了搶佔那一點點的廣告位置,各大金主不惜一擲千金。但自媒體時代的來臨,傳統媒體受到的衝擊不亞於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

    2、發起知名品牌團購組織團購也是自媒體的主要盈利方式之一。透過發起團購,一些剛需的消費者可以聚合起來,形成一個類似批發的買單,從而獲得商家更加優惠的產品價格。另外,團購的同時也是在提高品牌知名度。消費者在選擇的產品時候,除了考慮價格,最關心的是買家評價。但後來消費者意識到,網站上的評價真實性真的有待考究。反之自媒體上可信度較高,這樣也擴大了團購力度。

    3、線上線下活動相結合線上競爭愈演愈烈,自媒體便開始發起線下活動進行互動促進營銷效果。即所謂的線上線下同步營銷。也就是說,如果自媒體的傳播物件是全國,那麼主要進行的是網路上的資訊傳播,如果是針對本地傳播,則多注重線下發展,開拓當地客戶。

  • 7 # 媒玩兒

    傳送你在運營中出現的問題,你的困惑都可以迎刃而解!

    提問

    看人家在公號裡推產品,我也想試試。但是產品型別那麼多,究竟什麼樣的產品才適合在公號裡推?

    回答

    1、在公號裡推產品,其實是一道連線題

    首先,雲知團隊認為,符合公號銷售的產品應該具備以下幾點特性:黑科技,高顏值,話題感強。就算不能全部具備,最少也要佔其中兩條。然後,要確保你推的產品沒有過季,如果你在冬天推電風扇,夏天推暖風機,算了……相信大家不會這麼幹的。

    當你的產品滿足以上特性,接下來要做的只是一道簡單的連線題,連線題的兩端分別是使用者畫像所引匯出的需求產品特點兩者高度契合,轉化必然會高,也就是賣得好。

    2、使用者畫像模糊不要緊,找對方法是關鍵

    雲知團隊一直認為,作為一名運營工作者,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去摸準自己的使用者畫像(包括使用者性別、年齡、學歷層次、家庭情況、消費水平、消費喜好)。公號銷售亦是如此,想要把產品賣給使用者,先要知道什麼是他們所需要的。但在公號運營初期,你的使用者畫像一定是模糊的,我們可以透過嘗試不同型別、不同單價的產品,去測試使用者的需求。

    測試也有方法,在不清楚使用者畫像的初期,你要做的是“擬定”,假想你的使用者畫像是某個範圍,他所能接受的產品是什麼型別,客單價在一個什麼區間,你大概就可以摸清了。

    比如你在做一個旅遊攝影的號,那你就可以假想你的使用者大多是喜歡旅遊的驢友,或者是對攝影感興趣、愛街拍的青年。什麼產品是他們所需要的呢?我想,一款高顏值的旅行睡枕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3、避免進入誤區:單價越低越好賣

    挑選合適的產品型別是大多運營者會仔細考慮的事情,但公號銷售要做好,不僅要選對產品型別,產品的價格也很關鍵。我接觸過不少做公號銷售的人,他們都有這樣的一個誤區,認為產品價Grand SantaFe便宜越容易被使用者接受。

    確實,某些藝術類的號,天天推一些單價大幾千甚至上萬的藝術品,能賣出去才怪。但在合理的價格區間內,適當提高單價,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這裡說的合理的價格區間是多少?雲知認為,符合新媒體公號銷售的產品價格應在幾十到五百元之間,一般單價超過五百,就不太好賣了。在這個價格區間內,具體客單價多少的產品更容易被使用者接受,也需要我們不斷測試。

    依舊回到使用者畫像的問題,不是所有人都覺得便宜的東西好,你在高逼格的使用者面前推一些廉價品,反而會不受待見。不同使用者有不同的客單價接受範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購買力。

    比如王大拿想買一款剃鬚刀,心理價位在100到200之間,這時候你推給他一款50塊錢的,他可能就會看不上,如果你在同款剃鬚刀上多加兩個功能,或者新增些設計成本使其顏值更高,售價提高到150,沒準王大拿就欣然接受了。當然,我們做公號銷售一定要名副其實,如果你為了觸達使用者的心理價位,硬生生把50塊錢的東西賣到150,只會降低使用者對你的信任感。

    4、場景化內容導購稿,重點在“場景化”

    產品選對了,價格也適中,可是轉化效果依舊不好,你該考慮考慮是不是文案的問題了。其實我們可以觀察到,同一款產品有時會有很多不同版本的文案,為什麼運營者們會做這種看似“重複且浪費時間”的事情呢?

    公號銷售說白了就是靠文案介紹產品,從而引導使用者購買,那文案就至關重要了。雲知團隊一直把產品文案稱為“場景化內容導購稿件”,是因為我們認為,公號銷售稿件的重點是要做好“內容場景化”。

    所謂“內容場景化”,就是在文案內搭建能夠直擊使用者痛點的場景。拿一篇很久之前看到的文案舉例,那篇文案是在推紅豆薏米芡實丸,有祛溼排毒的功效。文章內多次以圖片的形式來構建溼氣重導致出現的場景,如睏倦、疲憊、四肢無力等等,我當時被這篇文案從頭暴擊到腳,腦子裡就一個想法:說的不就是我嗎!

    被暴擊之後,文案內緊隨其後的是吃紅豆薏米芡實丸之後症狀減輕的場景,我再一次被帶入:原來我還有救,我也要像他們一樣棒棒!怎麼辦?只有下單購買可以拯救我了。

    以上確實是我的親身經歷,可能文字略顯誇張,但那篇文案的場景化構建確實成功把我帶入,並直擊了我的痛點,最終構成了我的衝動性購買。

    示例

    你可能會好奇,一個插線板憑什麼能成為爆款?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款插線板身上的特質:

    設計簡約,顏值很高

    黑科技功能,可貼牆面,使用方便

    類比同類產品,價格適中,價效比更高

  • 8 # 義採寶

    新媒體運營是什麼?

    根據運營級別劃分:初級運營,中級運營,高階運營。

    根據運營流程劃分:拉新(找到使用者在哪,低成本獲取使用者),留存(讓使用者持續用你的產品),促活(喚醒不用產品使用者)。

    根據運營內容劃分:使用者運營,內容運營,社群運營,商務運營,活動運營等。

    2.定目標

    一般來說,制定目標參考幾個原則:

    2、第三方平臺無法給你呈現資料做為目標引導,可以交付給技術部門去做統計報表系統來做監控。可先從日指標下手,再延伸到周,月,季,年去做統計。

    3、團隊需要有一個終極目標。

    比如對於O2O的專案來講,團隊的終極目標就是日訂單量。

    比如對於一個工具型APP,團隊的終極目標是日活躍率。

    4、各部門對目標進行分解:

    結果目標:微博曝光量、粉絲較上月的增長比例。

    5、目標設定不能太範範,要有具體數字。

    比如:當月目標為日均新增啟用從8000到12000,註冊轉化率40%。

    3.做預算

    根據推廣方案做預算,每個推廣週期涉及到的推廣細項做預算,預算最好越精細越好,可控性更強,執行效果更明顯。

    新媒體運營是為達到目標/目的所做的高效、系統的協調工作,所以建議需要關注、學習、鑽研與之相關的體系,來建設自己的系統性;而不是隻把關注點放在預算、刊例、價效比這些公司、老闆關心的問題上。

    4.寫方案

    1、推廣整體策略(方法+執行力)

    測試最有效推廣方法,集中優勢資源在一個可能爆發的點上,不斷放大,不斷分析,直到引爆。

    目標消費者集中出現在哪裡,我們的市場推廣就集中在哪裡出現。

    2、種子使用者期

    1000名種子粉絲,為期一個月,區域內,可控。

    3、初始使用者期

    初始推廣期要去嘗試各種推廣渠道,找到你最擅長的渠道,讓粉絲自然每天增長,最終完成你的目標。

    擁有渠道的好處就是,每一天你都能獲得穩定的粉絲,而不是一天進500粉絲,再過3天就沒有粉絲關注。

    4、品牌推廣期

    A、繼續”初始使用者期”推廣方法穩定獲取每天流量。

    B、本地O2O服務號或APP合作,經過初期推廣後,已經積累了一定粉絲量,可以與本地O2O一起合作推廣。

    C、地面推廣,可以針對性與商場,學校,社群等商圈合作,進行線下活動策劃推廣。

    E、加入本地行業聯盟,進行產品推送,推廣服務號在本地品牌知名度。

    五、 推廣策劃方案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是懷有一定的目的的,做方案也是這樣。所以我們知道了什麼是產品推廣策劃方案之後,我們就要來明確一下推廣策劃方案的核心目的是什麼,瞭解核心目的可以幫助我們在思考如何寫推廣策劃方案時不會跑偏。

    1、在產品初創期:目的是要解決的運營目標和運營戰略的方向問題,以及配合目標及戰略方向,所需要進行的系統準備、人員準備以及商業模式

    2、在產品的發展期:目的是在一個較短時間內的運營目標定位和所需要進行的運營準備,同時需要去回顧之前的商業模式以及驗證結果,後續建議如何調整。

    3、在產品成熟期:目的是去分解各個時間節點上的運營設計和預案,安排競品運營策略的研究和市場動態的管理。

    4、在產品衰退期:目的是要制定運營退出步驟、時間點和後續的安置工作。

    六、如何寫一份好的推廣策劃方案

    我們現在知道了什麼是推廣策劃方案,也知道我們寫推廣策劃方案的目的是什麼,那麼我們就該動手寫一份推廣策劃方案啦。做是最好的學,我們用知乎內容營銷推廣舉例。

    3.1 目標

    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從目標開始,營銷工作自然也是一樣。如果沒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目標,我們就無法知道這一項工作結束以後,我們到底是把這一件事情做好了呢?還是搞砸了呢?所以,在營銷推廣過程的第一步就是確定一個清晰合理的目標。

    那什麼是清晰合理呢?我們以在知乎做內容營銷文來舉例,先從「清晰」開始說起,再說說「合理」的部分。

    清晰:清晰簡單來說就是可量化,那麼對於知乎的內容營銷文來說,在知乎獲得穩定流量不是一個清晰的目標,30天內提升一篇內容營銷文的排名到前 3 名則是。

    合理:其次就是合理,合理就是綜合所有現有資源和行業水平,所提出的目標是可以實現但是又有一些挑戰的。比如,你選擇的文章第一名的贊數是 1000 多個贊,你要在一週內就超過他,那是不合理的,除非去淘寶;如果你提出的目標是 一週內排名達到前 30 , 而這個問題的回答總數只有 31 個,這顯然也是不合理的。具體到我們的內容營銷文,我們將目標定為30天內文章的綜合排名達到前三名,根據以往的資料,我們曾經在一個月內達到了前四名,那麼如果透過合理的選題和渠道,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且略具有挑戰性的,所以這個目標是合理的。

    3.2 策略

    現在你已經清楚了我們的目標,但是在做推廣營銷方案時,我們僅僅提出目標還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一個可以執行的策略,透過制定合理的策略來實現我們的目標。

    那什麼樣的策略才算是合理的呢?這就需要我們對我的使用者、渠道、內容選題進行分析,我們先說使用者、再說渠道,最後再說內容選題。

    使用者:我們在確定使用者群裡時,往往先要對產品進行分析,要推廣的產品的使用者群裡和我們內容營銷文面對的群體是一樣的。透過對我們自身要推

    廣的產品進行分析,我們產品的使用者主要集中在 0-3 年的新媒體從業者,因此,在內容營銷文這部分我們也需要將我們的使用者定位為 0-3 年的新

    選題的時候要注意三點:

    一個是被瀏覽數和關注問題人數,另一個就是已經回答問題的人的贊數。在選擇的時候,首先要選擇被瀏覽人數比較多的問題回答,瀏覽人數要在 50000 人以上,關注問題的人數要在 1000 人以上,同時在確認選題以後要不斷的監視每日瀏覽人數,選擇每日瀏覽人數變化量最大的做本次

    選題;在關注已經回答問題的贊數的時候,可以拋開前兩名,直接看 3 - 5 名的贊數,如果他們的贊數並不多,100 贊一下,那麼就可以用來做選題。

    3.3 執行

    策略只是我們一個大概的方向,當我們知道了我們大概的方向以後,我們就要確定更加細節的部分,來方便我們執行我們的策劃,而這個部分就叫做執行。執行這個部分具體到內容營銷,我們就從選題、內容創作、渠道釋出、最佳化四個方面來講。

    如果你覺得這個新媒體營銷太複雜了,別擔心,找全網天下,我們是專業的,幫您輕鬆搞定網際網路整合營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銀行辦卡,銀行工作人員這樣算不算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