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星vs風雪
-
2 # 柯晗
現代社會婚姻關係總體上呈現式微的趨勢,表現為幾個方面:青年初婚年齡的上升,離婚率的增加,婚姻存續時間的減少,和終生不婚率的增加。
2017年上半年來自全國各級民政部門和婚姻登記機構的資料顯示,結婚登記共558萬對,比去年下降7.5%,依法辦理離婚登記的185.6萬對,比去年同期上升10.3%。其中離婚率最高的城市都是一二線大城市,如北上廣深等。這和世界主要國家的趨勢是相同的。來自聯合國的世界婚姻資料表明,跟1980年相比,法國,日本,英國,德國和中國的2010年的初婚年齡都從20歲延後到了30歲,日本50歲人群中終生不婚的人達到進1/4,中國30年來婚姻存續時間也從平均16.8年下降到平均3.8年。
總體來說,國家/地區經濟越發達,結婚率越低。
理解現代婚姻的式微,首先要理解婚姻。婚姻是組成家庭的基礎和根源,而家庭的本質是社會最基本的單位。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裡指出,一夫一妻制家庭產生的唯一目的是為了保護私有財產的社會延續。他同時也指出:“一夫一妻制是不以自然條件為基礎,而以經濟條件為基礎。”“它決不是個人性愛的結果,”它“仍然是權衡利害的婚姻。”我們今天談論婚姻的式微,總是單純地歸結於道德和人心的變化,因此很容易發出“是否值得守護婚姻”的疑問,彷彿守不守護是個單純的信念問題。然而人是永遠的情景動物,信念、價值觀是不可能獨立於社會環境存在的。
家庭作為社會單位穩固存在的前提,是經濟需要依靠家庭分工來達到最大效率運作。它得以穩固存在的前提,是女性經濟和社會地位的低下,令女性需要透過婚姻的保障。現代婚姻在經濟發達地區式微的一大原因,是傳統家庭分工無法滿足經濟的發展,維護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分工效率低下,婚姻賴以存在的一套價值也失去執行環境,各種矛盾相應而生;而具備了獨立經濟能力的女性不需要依賴婚姻,離婚變得普遍也是自然而然的。
如果經濟持續發展,平權狀況持續改進,婚姻作為一種逐漸不適應現有狀況的制度,對它的去神聖化和它的消失是必然的。但也不意味著其中價值的徹底消失。婚姻依託於制度產生的忠誠等價值依然會在商業合作中體現,過去只能在婚姻中存在的相互依靠和信賴的親密關係,也會在更自由的關係形式中存在。
-
3 # 淡筆憶青春
社會在變,人慾在變。結婚時的海誓山盟全成為空談,嫌棄婚姻的羈絆,當初為何結婚!?千年修得同船渡,既然成為夫妻,就要用一生去守護!那些對婚姻有想法的人不妨多聽聽 給你們 。 願天下不再有離婚,不再有被婚姻傷害的孩子和那些從一而終的人!
回覆列表
希望媒體不要無限誇大離婚問題,中國離婚率也就3/1000,遠低於別的國家,再有我身邊七大姨,八大姑以及親朋好友數百對沒有一對離婚的,希望媒體要知道單親家庭孩子多可憐,這樣無限放大的報道對好多人是消極的,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希望我們秉承父輩的精神,不自私,多站在對方立場換位考慮,相信我們必定有美好的明天,才會有可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