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逍遙遊》是《莊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可作為《莊子》一書的代表。《逍遙遊》的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
6
回覆列表
  • 1 # 禺先生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我認為文中的這句話就包含了此篇的思想。

    追求無己、無功、無名。

    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至人無己

    人是自私的,而至人就是能認清自私,並且拋棄自私之心的人。

    追求這個境界的人,少了自私之心,少了得失感,收穫一份對世界的豁達。

    神人無功

    人是會受利益驅動的,去追求功名。神人沒有慾望,沒有追求功名利祿之心。

    追求這個境界的人,不被名利捆綁,有了放棄一棵樹擁有一片森林的自由。

    聖人無名

    人容易在意虛名,在意別人眼中的自己。聖人不會在意流言蜚語,不被人言左右。

    追求這個境界的人,好壞不入耳,情緒不被他人左右,本就是一種快樂。

    當你追求到這種境界的時候,你就會清楚自己該去哪裡了。

    鯤鵬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

    鯤鵬飛要去南冥,它會在意麻雀的譏笑嗎?它會在意需要飛九萬里那麼高嗎?

    它只管飛,只管追求它所求。

  • 2 # 飄1962

    中國自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後,世上只剩兩大門派一直糾結著中國的知識分子:一是入世說,比如孔子的學而優則仕;一是出世說,比如莊周的逍遙說。儒家的干預世事、進而實現自我價值的觀念一直成為漢以後讀書人的主流世界觀,所謂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把讀書及第直接與財富美女相勾結,引誘一代又一代讀書人放棄自己成為純粹知識分子的可能,或成為弄臣、或成為貪官汙吏。惟有官場遭貶了,不得志了,才拾起了老莊的哲學……屈子被罷權,才仰天長嘆曰:舉世獨醉唯我獨醒。但事實上,他真的清醒了嗎?陶淵明不受官僚待見,方走進了雞犬相聞的桃花源,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們換個角度看,如果皇帝老兒在屈原或者陶淵明窮困潦倒之際,下一道聖旨,說,愛卿,朕想你了,你別在那天啊地啊的酸了,趕緊回來吧!大家猜下,會是什麼結果?入世,求得功名,乃是歷朝歷代讀書人的死結。所以,在中國,腐朽沒落的封建制度如此大有市場,與中國的儒家入世文化息息相關。而莊子的哲學理念,也只能成為那些在官場上失意的知識分子們的一塊臨時遮羞布。這不能不說是莊子的悲哀。

    莊子,是最早看清讀書人應該怎麼做才有真正的未來的。他看見有一棵樹,因為樹幹長得七扭八歪、長得醜,才未被伐木人選中,遂得以參天,於是他想到,無用之用,方為大用。他表面上告訴人們與世無爭、逍遙世外,其實他是在告訴人們,只有跳出世俗你才能看清俗世,才能夢蝶蛻變,達到哲學的更高之境。老莊哲學的意境雖然沒有西方哲學那樣直接探問人是什麼人從哪裡來的命題,但最起碼,他告訴了我們,人應該追求自己什麼樣的精神世界,應該怎麼清醒地活著,應該怎樣實現自己的蛻變……有時我一直在想,如果歷史上沒有漢代董仲舒那老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昏招肆行於世,百家爭鳴一直爭鳴下去,那麼,中國封建王朝的家天下說不定早已滅絕,真正百花齊放民主自由的先進的資本主義社會也不會晚於西方,中國的近代歷史,也許就不會有中英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大雪都阻擋不了廣場舞大媽們跳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