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管是秦始皇還是秦二世,都被刻畫成了暴君的形象
16
回覆列表
  • 1 # 坐古談今

    秦朝統治者給人的印象確實是不關心百姓的死活,否則,秦亡之後也不會那麼平靜地接受了。但實際上,在西漢時期對於秦朝的態度仍然是羨慕與蔑視共存,不像後世和今世這般要麼“暴秦”,要麼“偉大”。統治者首先關注的是自己的位子、然後是國家的強大,最後才是治下的百姓。這其中,就摻雜著治國思想的鬥爭。

    始皇帝

    1.儒法鬥與法治人治鬥

    這其中有四個矛盾混入其中:其一儒家和法家思想的鬥爭;其二法治與人治;其三:國強與民生思想的爭論;其四:公平與不公平思想的爭論。下面我就混言之:

    儒、道、法三家是春秋學術爭鳴中最大的三家,其後一直到現在也一直影響著中國。儒家為顯學、道家為民間和沒落儒士最喜的學問、法家則一直為半技術型官員信任。例如我們常聽到的酷吏(從上到基層皆有)。當儒家成為統治之學時,秦朝的法的“暴虐”形象就被奠定了,尊奉“法”的精神的人也被稱之為“酷吏”。這就是儒家的“人治”(表象就是禮制)與法家的“法治”的爭論。

    西漢鹽鐵會議是中國經濟史、政治史上的極為重大的事件。其中就有“過秦”與“譽秦”之爭。而這一爭論,在後世經常上演。

    2.西漢時期,秦朝形象好壞兼半:桑弘羊盡力維護秦朝

    賢良文學(方正)們中大部分是儒家學說信奉者,漢初劉邦為了說明推翻秦朝的正義,自然會有諸多“過秦”言論,賢良們也多繼承發展了它們。然而,以桑弘羊為代表的人則堅持對“法家”思想進行了弘揚。例如他們說“故舟車之治,使民三年而後安之。商君之法立,然後民信之”“(商君)世人不能為,是以相與嫉其能而疵其功業”

    賢良們除了對商鞅進行攻擊外,還對李斯、蒙恬等所有秦國名人都進行了批判。桑弘羊等人則極力辯解,例如對蒙恬與匈奴作戰,雖然加重了當時百姓的苦難。但是,擊匈奴大敗之,使匈奴十多年不敢南下,對國家有大功。李斯雖然人性不行,但能力超然。

    同時,桑弘羊等人認為秦法即使輕罪也要重罰充分體現了“以刑去刑”的立法思想,不論是權貴還是老百姓,只要真正地以“法”去做,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平。雖然,法律嚴酷了卻是治理國家必不可少的手段和工具。

    3.秦之法律,過於超前和過於落後兼而有之:今人不能被秦法所矇蔽

    這點有人會納悶兒,要麼超前要麼落後怎麼還兼而有之呢?其根本就在於對於“法”如何考慮。奴隸社會對奴隸的殘忍與秦對法律的嚴苛有著共進現象,使得奴隸們對法有著驚懼;秦對法律的懼怕經過一百多年的時間變成了遵守,又和今人一直倡導的對法的尊重有著共進現象。所以,驚懼、懼怕時間長了的習慣性遵守、尊重法律之間,其實表相上是一樣的。

    因此,有人要求學習歷史時要學習秦朝對於法律的尊重,其實就是被上述表相矇蔽的。

  • 2 # slience36896972

    秦是一個很矛盾的朝代,讚譽的多,詆譭的也多。為什麼同一個東西有兩種看法?原因就是從誰的角度看。這就像西藏解放前,奴隸主也說自己吃的好,玩的好,有身份有地位;而那些奴隸呢,沒有地位,沒有財產,沒有任何保障,跟畜生一樣,得病之後就只能去吃活佛的屎。鬱悶,落後,貧窮。為什麼截然不同的看法?秦朝也是同樣的問題,秦朝解放了大量的奴隸,對於這些奴隸和平民來說,再沒有比這更公平的制度了。而對於那些貴族來說,封地沒了,花天酒地作威作福的生活沒有了,子孫繼承官位的權利沒有了,犯法還要受刑,沒有任何特權,所以看什麼都不順眼。然而,從今天的角度來看,秦就是先進,就是強大,就是值得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裝修的房子在交付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