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集彩文化

    雲南盛產稻米,在得天獨厚的氣候下,一年甚至可以熟3季!

    稻米清甜香糯,吃法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

    聰明的雲南人,將稻米蒸熟舂打成泥狀,揉製成長條形的半成品,放涼定型後,可切開炒吃、煮吃、蒸吃。

    因其顏色白如雪,像內地做的白米粑,而云南本地又稱其為餌塊,故有“雲南十八怪,糌粑叫餌塊”。

    關於餌塊的種種吃法,在雲南這片神奇的熱土上,怎麼可能沒點來頭,沒點歷史呢!

    相傳明末清初,農民起義軍靳統武,護送南明永曆皇帝至騰衝。

    當時天色已晚,一行人走了一天山路,疲憊不堪,飢餓難忍。

    找到一處歇腳地之後,老百姓炒了餌塊送上。

    飢寒交迫之時,得吃騰衝炒餌塊,竟如同吃山珍海味般,永曆帝不覺脫口道:“真乃大救駕也!”。

    炒餌塊——“大救駕”之名,便由此而來。

    “大救駕”是將餌塊切成薄如紙的三角形,以鮮豬肉片、雞蛋、糟辣子,番茄、白菜心、蔥為主,決不放醬油,只用鹽調製鹹味。清新明快的味道,盤中紅、黃、白、綠相映,如水粉畫一般雅潔。食之,別具一格。

    還有個名聲大噪的,是大理巍山的粑肉餌絲。

    相傳,當年大理王皮邏閣,曾用它招待大唐使節,從此名聲大振,被譽為南詔故地飲食文化的品牌,從古至今都是南詔古街上最具特色的名小吃。

    巍山粑肉餌絲做工精細,選料考究。

    用巍山有名的“黃皮谷”米,製成色澤潔白,口感細軟甜潤,不脆不粘的餌絲。

    用剛剛宰殺的新鮮豬肉後腿、肘子、腹部三線肉,在炭火上將外皮烤焦,再放進溫水浸泡刮洗乾淨。

    然後放進大砂鍋中加草果、臘骨頭用文武兩火煮燉一天一夜,下足功夫把肉煮燉至鬆軟,才能做出美味的上湯和粑肉。

    煮時,將餌絲在八成燙的開水中燙到熟而不爛,加上燉好的肉和湯汁,放上蔥花、醬油、大紅袍花椒麻油、蒜汁、辣椒麵等,吃起來真是湯汁鮮美,回味無窮,令人百吃不厭。

    世間情動,不過盛夏白瓷梅子湯,碎冰碰壁叮噹響。

    情動雲南,邀你來品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被比較優質的大叔追求,你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