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海戰等戰爭都以清朝戰敗而告終,簽訂了一個個不平等條約,又割地又賠款。但是回首望去,150年前那場與俄國,在雅克薩的戰爭後,已經開始走向詳割地的程序。
那場刀矛弓箭對火槍的戰爭,那場幾千對幾百以多打少打了2年的戰爭,被捧為“千古一帝"的康熙難道就沒嗅出點什麼嗎?
回覆列表
-
1 # 南憶先森
-
2 # 焦糖綠
可能是政策宣傳的原因,一談到雅克薩總會聯想到割地,其實並沒有割地,反而擴大了領土,,那塊區域本身不受清政府管轄,但向政府進貢稱臣,也向沙俄進貢,後來沙俄吞併了這塊區域,於是清政府的貢品就少了,清一問才知是沙俄佔了,可能是威脅到東北老家的原因,清才開戰端掉了據點,最後因為葛爾丹的問題,,康熙不想深入戰爭,就重新和俄國劃分了邊界,清朝佔了大塊土地,俄羅斯則劃了一小塊,並且俄國夢寐以求的東部出海航道也在清朝手裡。 所以實質上中俄雙方瓜分了這塊地方,算是清朝開疆之舉,而且是在俄羅斯到嘴肉裡開的疆,當然現在我們宣傳肯定要表現的我們吃虧點。。。。
雅克薩之戰雖然是勝利了,但是它的意義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簡單,這是一場比戰敗還要危險的勝利。為什麼呢?
1.雖然勝利了,但是軍事差距還是存在的,康熙沒有在此之後發展其軍事實力。在第一次雅克薩之戰時,俄軍只集結了包括農民、商人和獵戶等在內的450人作戰。而第二次雅克薩之戰時,俄軍雖加強了守城兵力,但也只有826人。可以說,清軍是依靠兵力上的絕對優勢和充足的戰爭供給才最終贏得了雅克薩之戰。
2.作為清軍在雅克薩之戰中獲勝的利器——紅衣大炮,也不過是歐洲的“舶來品”而已。很不幸的是,以康熙皇帝為代表的清朝統治者們深深地沉浸在了戰勝的喜悅之中,沒能對這場戰爭進行反思,雖然與俄國進行了戰爭較量,卻未能對俄國的真實情況加以瞭解,還把正在崛起的俄國當做北方邊境之地的眾多蠻族之一。取得這場勝利之後,清軍落後的軍力在以後的一百多年裡幾乎是停滯的,而同期的西方世界卻在進行著天翻地覆的躍進式發展。待百年之後的鴉片戰爭爆發之時,清朝上下只知驚呼變局,卻沒有意識到,這個變局其實早已開始。
3.《尼布楚條約》在中國取得大勝的前提下籤訂的。當時的大清國力不可謂不昌盛,而當時的俄國呢,則因與波蘭爭奪烏克蘭深陷戰爭泥潭,與當時北歐強國瑞典的戰爭也一觸即發,兵疲財乏,根本無力東顧。這樣的大好形勢下,大清卻與俄國簽訂了這樣的一個邊界條約。這個條約充分顯示了大清統治者對西方新勢力崛起的無視,而這種以土地換和平的策略無疑是對侵略者的一種內在激勵。
所以我認為雅克薩之戰,可以算是“鴉片戰爭”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