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坐照入神
-
2 # 勝振
這個提問本身就很有問題。
首先,原文到“今已亭亭如蓋矣”就已經結束了。後來的一小段是網友們惡搞的,但是續的意境不錯,體現了父母對子女的深情和祝福他們恩愛的期望。所以這個續文才火了。但是原文可是並沒有交代這顆樹的結局。
其次,問題中曲解了續文的含義。續文中作者是為了女兒砍伐了這顆樹,而不是小妾。本來是父女情深,殷殷的祝福,但是問題中直接設定成為了小妾砍了樹,變成了只聞新人笑的負心薄性的行徑。相去萬里啊。
-
3 # 新晴12新晴
是為小娘子(吾女)造出嫁之物。有把小妾送人還陪妝奩的嗎?歸有光沒砍枇杷樹,是續貂者砍了自家祖墳上的樗樹。你知道續的這一段為什麼能讓很多同學都欣然接受嗎?它昭示了人類精神深處反物質的本性,一種虛無的美,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
4 # 輝城啊
假的。這是網友或段子手惡搞的。
歸有光在《項脊軒志》中是這樣寫道:
餘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餘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餘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枇杷書,亭亭如蓋,乃是眼前之物;而今物還在,人已去,歸有光睹物思人,更覺得哀傷與悲痛。姜夔有詞雲:”樹猶如此,人何以堪”,與這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歸有光一生之中娶了三個妻子,為魏氏、王氏和費氏。《項脊軒志》中所寫的妻子便是第一任妻子魏氏。魏氏青春年少之時,便嫁給了歸有光,兩人一起共同生活了六年,生有一子一女。
古人不像現代人,可自由戀愛。從這個角度來說,魏氏實際上是歸有光的初戀。人的一生,對自己的初戀念念不忘,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況且,歸有光續絃之事,也是妻子離世之後,並無納妾之行為,何來為了“小妾砍了枇杷樹”一說呢?
現在是娛樂社會,一些經典作品,會被網友或營銷段子手惡搞。說歸有光為了小妾砍了枇杷樹,跟幾年前很流行的古詩後面接上一句”自掛東南枝“一樣,是對古典文化的褻瀆。有時候,我挺討厭段子手的,他們為了流量為了粉絲,簡直是毫無底線,肆無忌憚地惡搞經典惡搞文化。他們所創造的笑點與熱點,除了給我們帶來文化垃圾之外,毫無正面作用。
所以,網路段子笑一笑即可,不必當真。
回覆列表
歸有光的那株枇杷樹長在他寫的《項脊軒志》中,在高中課本中唯一篇有情懷的文章。
“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餘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餘泣,嫗亦泣。 …… ”這句感動了很多人。一反過去唐宋倡導簡單文以載道敘事方式,講的都是日常生活小事,確透露出歸有關的別樣柔軟情懷。但你想做文章不一定比的是才華思想高大上的優劣,還有這種比內心溫暖比內心柔軟感動的文章。
而這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懷念前妻淡淡無盡憂傷心情令人無法平靜。
也正是這句話讓一些人搞起了嘻哈式反轉: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小娘子一笑,恰似吾妻年少時。小娘子為吾與吾妻之女,今伐樹,為小娘子造出嫁之物,願伉儷情深,不輸吾與吾妻。
總覺得這個反轉破壞了原文的情懷。歸有光當年參加科舉考試8次,每次回家都消沉得不得了,是他妻子陪他寒窗苦讀還款款深情的安慰,讓他雄心再起,也是他妻子的日常經營才得以衣食無憂,當他考到60歲才中進士,當上縣官,抗擊過倭寇,慢慢成就了以後輝煌。試問這樣的好妻子怎麼能忘懷?所以這棵枇杷樹是最有情懷的樹,長在心裡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