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irst4
-
2 # 貝勒看生活
淺談一下本人對橄欖核的認識,可能不全面。橄欖核雕刻是手工工藝的代表性雕刻,雕刻工藝屬於微雕。像魏學洢所作《核舟記》,就是描述的船型橄欖核雕。橄欖核雕又以羅漢、彌勒、蓮等眾多形態被人們熟知。核雕一是看核,而是看工。核有大小,四花三花,油性顏色等區別。其中極大或極小四花油核深受核雕界追捧。而工藝方面,又以名家為貴。補充表達下本人看到的,之前看到一個四花2.8寸原核單顆賣500元。再經過名家雕刻,估計呵呵~~~
要說橄欖核有升值空間,這是的確的。現在名家的作品幾千元甚至入萬。之前身邊的人在蘇州舟山入手一個羅漢手串,是名家(名家姓劉)徒弟做的,花了2000多。把玩幾年,等顏色好看有亮澤了,估計可以升值到三四千。為什麼橄欖核雕升值這麼大呢,這是由於它由一個剛出生的新核到包漿結束顏色亮澤上升到一個高度是要花費代價的。
橄欖核剛雕出來一般為土黃色,好的油核出來可能是發紅的黃色。保養橄欖核是一個大工程,尤其要注意防開裂、防水、防曬、防風吹、防暖氣。冬季要注意的更多。核雕平常要上油,刷橄欖油或淺色植物油,最好的油是人身上的油。為什麼核雕一定要上油:橄欖核本身有很多油性在內,但隨著時間推移,油性是會消散的,因此必須上油,來加強它的油質,油質少則易裂,就如木頭太乾了會裂,是一個道理。在表面上油,它會吃進內部,塗抹均勻,整個核都可以吸收油分。
平常我們把玩是對它的最好保養。先在軟刷上均勻刷上橄欖油,輕輕地刷個遍,一是可以刷去上面的灰塵,二是防止核雕上的油性消散。把玩前淨手,雙手揉出汗,再來搓。手上的汗和油是包漿的關鍵,汗液和油脂前者幫助包漿變色,後者能增加橄欖核的光澤度,也就有了“下增色,冬增光”的說話。
包漿是指油脂和汗液滲入在橄欖核表面形成的一層保護膜,經常盤玩,大概一年就會慢慢晶瑩起來了。本人前段時間入手了兩個單核,一個雙面浮雕羅漢一個喜上加喜彌勒,盤好了,送給藍盆友。看別人盤不覺得怎樣,自己實際操作起來才發現真得有足夠耐心才行。網上有很多相關資料,同時也建議親自到蘇州舟山看看,看多了才知道手工和機器雕的差別。忘了說了,機器雕的沒有什麼工藝價值。核雕的魅力就在於工藝和把玩的過程。
首先在於這幾種果實具有可雕塑性的原因,這幾種果外觀都比較古色古香,質地也是能在上面進行雕刻加工的,而且能過長期儲存並且不會損壞,而且核桃體積小,能在上面進行雕刻也體現了工匠們高超的技藝水平,毫釐之間,集大千世界之妙,而且這些果實本身就具有一些紋理路式,本身就具有藝術觀賞性,順著這些紋理創作會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藝術品,靈感也能源源不斷。其次,核桃又稱做仙木,中國傳統認為這是能驅邪避鬼的物品,那麼將其加工成藝術品.更具觀賞性也能隨身攜帶,既能辟邪圖個吉利,也能裝飾點綴。久而久之,形成傳統亦或是風氣,為啥能成為風氣呢,本來在這種小體積的果實上面就需要很高超的技術和大量的時間,能雕刻好成藝術品價格便不菲,所以基本上是有錢人的玩意,也便流傳下來。
總的來說,就是因為其本身質地和外觀賦予它的可雕塑性和藝術性以及傳統和風氣給他帶來的價值性,讓其流傳,讓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