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總說裝甲

    美國三輪蒸汽坦克

    該車為霍爾特工廠製成的試驗性坦克,0918年製成樣車,未能定型生產。其戰鬥全重為17噸,乘員6人,計劃裝一門75毫米榴彈炮和兩挺12,7毫米機槍。它的最大特點是採用了兩臺蒸汽機,總功率為75馬力(55,1千瓦)。另一特點是採用了一輪結構:後部的兩個大車輪為主動輪,前部有一個寬大的車輪,最大速度為8千米/小時。單從外觀上講,與其說它是“蒸汽坦克",莫如說它是“坦克壓路機"

    美國 M1917式6噸坦克

    美國仿造“雷諾" FT一17輕型坦克製成的一種坦克,雖然定名為 M1917式,但1918年才生產了若於輛。一戰過後,美國的一家工廠曾生產了近千輛這種坦克,到1940年以極低的價格(每輛240美元)賣給了加拿大,作為部隊訓練用。

    M1917式6噸坦克的戰鬥全重為6·47噸,乘員2人,裝一門37毫米火炮或一挺7·62毫米機槍。發動機最大功率為42馬力(31·3千瓦)。最大速度為16千米/小時。最大裝甲厚度為17毫米。

    美國 “自由號"坦克

    按說型“自由號"坦克應該不算一戰期間的坦克。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8年11月11日結束,而當時“自由號"坦克並未生產出整車。不過,美國和英國已經生產出上百套部件。1919年,這些部件齊聚美國羅克島兵工廠,工廠於當年組裝成100輛型“自由號"坦克。所以,這裡也把它計人一戰坦克之列。

    “自由號"坦克和英國的1型、 IV型坦克是同一系列的,以菱形車體和過頂履帶為特徵。其戰鬥全重為39巧噸,乘員11人,裝2門57毫米火炮,另有7挺7,62毫米機槍。動力裝置2為水冷式航空發動機,功率為338馬力(249千瓦),最大速度為10,4千米/小時。裝甲厚度為6一16毫米。在美軍中一直服役到1932年,後來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了加拿大。在加拿大軍隊中,一直服役到二戰初期。

  • 2 # 鑑史明鏡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所有上過戰場的人都見識並領教了一種新型武器:坦克。這其中就有美國的M3、M4系列中型坦克,這些坦克為西線同盟國提供了極大的裝甲援助。

    20世紀初美國陸軍的一些先進裝備都是從外國進口的,如第一種重型坦克就是從英國進口的MK Ⅷ型。這種坦克於1916年在美國服役,稱為"自由坦克"、"國際坦克"或者"英美坦克"。經過和英國協商,雙方同意由美國生產發動機和傳動裝置,英國提供裝甲鋼板、武器裝備以及內部的結構件。

    1918年7月英國將由低碳鋼鉚接而成的第一輛MK Ⅷ型重型坦克車身運往美國安裝發動機。1919年初美國羅克島兵工廠主管H.B.約旦接到命令,開始在該廠組裝100輛MK Ⅷ重型坦克。

    1919年2月1日首輛美國造MK Ⅷ試驗車經過一系列試驗和展示後運往伊利諾斯州薩凡納試驗場,進行了3500千米的行走測驗。陸軍對它的效能基本滿意,但該車在試驗中也暴露出了部分問題,比如安裝在底部的排氣管會使發動機艙地板溫度升高,不利於坦克長時間行進。

    在美國組裝的MK Ⅷ全長10.40米,比英國自己裝備的早期型MK Ⅷ坦克要大一些。主要武器為2門57毫米哈奇開斯火炮(每側1門)、7挺7.62毫米哈奇開斯機槍。火炮安裝在炮座上,運輸時可將炮座收回,減少寬度。有3挺機槍安裝在大型半球形的槍架上,其中1挺位於坦克的固定炮塔上指向後方,另外2挺在側門上,3挺機槍的槍架均能迴旋,射擊角度較大。其餘4挺安裝在固定槍架上,其中駕駛員炮塔每側都有一挺。美國版MK Ⅷ取消了最後兩挺機槍,加裝了M系列機槍。

    MK Ⅷ坦克在組裝時先安裝由角鐵和鋼條組成的支架,然後將鋼板鉚接到支架上。正面防護鋼板厚度6-16毫米,其中炮塔裝甲最厚。坦克內部有隔板將戰鬥艙和動力艙分開,隔板上有兩個能夠滑動的門,可以從戰鬥艙進入發動機艙。發動機艙右前側裝有一個換氣扇.每分鐘能夠吸入25.5立方米的空氣。該坦克採用一臺12缸液冷汽油機驅動。這種發動機原先為航空發動機,1400轉/分時輸出功率為248.43千瓦。發動機採用電起動,戰鬥艙內有發動機啟動手柄。在生產型坦克上,原先的頂點系列化油器被B&B公司生產的新型化油器取代。坦克內部共3個汽油箱,每個容量為303升。油箱位於坦克車體後部,同樣用隔板和發動機艙隔開。3個油箱採用氣壓泵將燃油壓至發動機上方的小型油箱中,再利用重力將汽油送至發動機。坦克全重43噸,共有28對負重輪,負重輪和坦克底盤之間無任何減震措施,車體中部還有一個專門用來調整履帶角度的支撐輪。在水平路面上,該車的前進速度約8千米/小時。

    大部分資料稱該型坦克的乘員為11人.但美國國防部的資料稱該坦克只有8名(即車長、駕駛員、2名炮手、3名機槍手和1名隨車機械員)。如果要配置11名成員的話,應該還有1名機槍手和2名炮手。駕駛員位於坦克最前側,頭部緊靠觀察窗,主要操作杆共4個。其中靠近駕駛員的兩根操縱桿為快速和慢速調節手柄,外側兩根則為方向手柄,另外還有腳剎和電啟動裝置的開關。車長的位置在固定炮塔的下方。車長的專用工具箱在戰鬥艙內。觀察時,車長必須站在工具箱上才能夠得著固定炮塔上的觀察窗。坦克內部的通訊透過喉頭話音器來實現。話音器由發射器和接收器組成,其中發射器是將鈕釦形的聲音收集器用帶子綁在乘員脖子上。駕駛員位置旁裝有一個控制盒。車長透過座位旁的控制開關可以和車內的任何成員通話。

    MK Ⅷ重型坦克的正式生產始於1919年7月1日,至9月28日已經有28輛坦克在組裝。次年1月5日首輛正式生產型MK Ⅷ正式下線。1920年6月5日第100輛坦克下線。在公路測試中,該型坦克的發動機逆火問題(燃料過早點燃)導致火災頻頻,後來更換了化油器才解決了問題。在用火車運載這些坦克的過程中,重達43噸的坦克使一段鐵路路基不堪重壓而坍塌.導致一輛坦克翻車。

    在MK Ⅷ服役後,一戰已經結束,所以該型坦克只能作為步兵的戰鬥支援用來訓練。由於體積龐大、裝甲薄弱的重型坦克逐漸暴露了其缺點。世界各國開始追求高速輕型裝甲車,但MK Ⅷ坦克畢竟是花了很大力氣才引進的,所以針對它的改進試驗繼續進行。例如在固定炮塔頂端安裝了車長周視鏡進行試驗,這種透過狹縫重合來實現周視的簡易型觀瞄器材防彈效能並不好,很容易被7.62毫米機槍子彈射穿,所以在1926年4月停止了試驗。

    為了提高可靠性,1932年有幾輛MK Ⅷ改裝了風冷發動機,車體左側有大型進氣口給發動機提供足夠的冷卻空氣。雖然不成功,但是兵器工業局認為在將來的新型坦克中可以考慮風冷發動機。

    不久MK Ⅷ全部退役,送到阿伯丁試驗場封存。二戰開始後,這些坦克被送至加拿大用於訓練。 【注:配圖與本文無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的系統軟體出了問題,恢復出廠也進入不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