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直很好奇這個問題,而且有的地方是兒子下跪女兒不用跪。
13
回覆列表
  • 1 # lanv1

    跪拜禮 ,也叫“九拜”或“稽首”、“三叩九拜“,現代稱為“磕頭”。源於上古周禮。

    中國在漢朝以前,沒有正式的凳子或椅子,古人只能席地而坐,接待客人或會見尊者時,為表示尊敬,伸直上半身,後俯身而下,逐漸形成日常社會跪拜禮。周朝時,對跪拜動作和物件,都做了嚴格規定,其中“九拜”是當中規格最高的,一般用於君臣或祭祖禮儀。漢朝之後,跪拜禮主要用於廟堂之上,其中三叩九拜為最高禮儀。民間則以拱手、打千等禮節為主。

    跪拜禮的規定: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以享右祭祀。——《周禮·春官·大祝》

    從《周禮》中記載的“九拜”便能發現,西周時期就已經對跪拜的物件和動作有了嚴格的規範。前三拜“稽首”、“頓首”、“空首”稱為“正拜”。

    1. 稽首禮稽首者,拜頭至地也。既拜手,而拱手下至於地,而頭亦下至於地。拱手至地,手仍不分散,非如今人兩手按地也。手前於膝,頭又前於手。荀子曰‘下衡曰稽首’是也。——段玉裁行稽首禮者,屈膝於地,拱手(男尚左,左手扣於右手,女尚右,右手扣於左手即為“拱手”),支撐於地面,掌心向內,雙手不分散,然後緩緩叩首於地。手在頭前,頭在膝前,稽留多時。後來演變成雙手分開於地。稽首禮是“九拜”中最重的禮節,是見尊之禮,臣於君,君於天,行稽首禮。

    2. 頓首禮稽首者,言乎首舒遲至於地也;頓首者,言乎首急遽至於地也。是稽頓之別也。——段玉裁頓首與稽首的區別僅在於行頓首禮者必須急於叩首於地。有驚恐不安之意,是下對上的行禮方式。在奏表中是請罪之辭,因其禮重,後來在有重大請求時也用“頓首”。在書信中的開頭結尾用“頓首”,表達尊敬之意。

    3.空首禮既跪而拱手,而頭俯至於手,與心平,是之謂‘頭至手’,荀卿子曰‘平衡曰拜’是也。——段玉裁

    空首與稽首的區別在於兩手拱合,俯頭到手,與心平而不到地,故稱“空首”,又叫“拜手”。兇拜,即行禮時,先頓首,後空首。吉拜,則在行禮時,先空首,後頓首。

    跪拜禮的消亡到漢代以後,尤其在唐朝時期手工業發達,外國文化大量流入,“桌”、“椅”、“凳”已經十分普及。跪拜禮仍根植在當時的社會習俗文化中,但從椅子上起身跪拜已經不方便,並且行禮者與受禮者之間高度差異大大增加,造成心理上尊卑差別的產生。清朝開始時,便制訂了繁冗的社會政治禮儀。到了近代,西方各國的社會政治禮儀傳入中國,傳統跪拜之禮在外交上曾受到極大衝擊。隨著清朝後期,外國文化的大量湧入,西方各國官員的增多,華人對西方禮儀有了深刻的認識,尤其在當時民族危機日益加深,華人自然而然地反思中國繁冗禮制與民族自救之間的關係。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廢除了跪拜禮,代以鞠躬為日常禮儀。

  • 2 # 娛娛Anymore

    禮俗的形成過程非常複雜,禮拜姿勢的產生也有人類生理、心裡、文化的多重原因。跪拜,俗稱“五體投地”,人在做這個姿勢的時候,身體大面積接觸地面,卸除了一切防禦,對於受拜者而言,真是居高臨下,可以感受到對方的謙恭和敬畏。

    其次,對方此時的身體行動全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身體蜷縮,行動不便,對於受禮的人來說,最有安全保障,因此,跪拜成為表達敬仰、尊崇、屈服的重要禮節。《周禮》對於跪拜的禮儀動作乃至動作的含義、姿態標準、使用場合已經有了非常詳盡的記載,可見至少在先秦時代,跪拜禮就已經非常成熟了。

    但是,跪拜禮主要用在身份有尊卑差異的人之間,而並非以年齡長幼為行禮準則。中國古代對長輩行的禮有很多種,分場合、辨親疏、論生死,各有不同。隆重的跪拜,一般用於血親、尊長、節慶、生日這樣的條件下。

  • 3 # 知我君

    《周禮》對於跪拜的禮儀動作乃至動作的含義、姿態標準、使用場合已經有了非常詳盡的記載,可見至少在先秦時代,跪拜禮就已經非常成熟了。中國古代對長輩行的禮有很多種,分場合、辨親疏、論生死,各有不同。隆重的跪拜,一般用於血親、尊長、節慶、生日這樣的條件下。

    自1912年8月由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頒佈的“禮制令”中明確規定,脫帽鞠躬和不脫帽鞠躬分別為男子和女子的相見禮節,此舉從制度上正式廢除了跪拜與作揖禮節。但春節期間,中國民間部分地區仍流傳著跪拜長輩的風俗。這種跪拜在古代稱為“頓首”,即跪下磕頭觸地,一次即起。

    這是古老習俗的延續,但多數地方都是有意讓小孩子“學學規矩”,瞭解瞭解以前的習俗,並不是真的要建立威信或宗法制度。磕頭有錢拿,帶著點要挾,帶著點玩笑。由於重男輕女的思想仍然還存在,要求男孩子磕頭的相對多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友隱瞞自己的貧窮,女生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