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小女孩4周半,經常跟打小朋友,或者跟小朋友有矛盾時,就恐嚇小朋友說:“我叫我媽媽來打死你。”“我叫我外婆/奶奶來打死你。”
11
回覆列表
  • 1 # 凳瓜影視

    產生因素有很多,包括父母平常言行、身邊小朋友的性格、以及所接觸到得電視劇情節等有關。從專業角度來講,這歸於兒童對於一種從未嘗試的行為的好奇心和試探心,以及模仿心。

    攻擊性是人類自生以來的行為屬性,嬰兒時期就具備這一行為特性,比如有的嬰兒因為餓了而大哭大鬧用手掌拍打他人,但這一階段嬰兒是屬於潛意識狀態,到了兩歲以後,對各種新奇事物有了個人的感知時,兒童會主動嘗試這種行為帶來的初體驗,如果父母和老師不給予正確的引導,會加劇這種行為及心理的惡化。

    尤其是教育者要以身作則,避免錯誤的示範行為,舉個列子,某母親在與他人爭執時,說“叫我家某某打死你”,當時小孩也在場,可想而知,孩子以後一旦遇到糾紛,而不是冷靜的採取應對辦法,只會有樣學樣簡單粗暴的對待。

    同時,也要留心孩子平常在一起玩耍的小夥伴的言行舉止、性格、家教,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當然,積極引導和提供有正面教育意義的電視劇、影片、書籍給小孩子觀看也是很關鍵的,就拿很早時很火的《**仔》港臺片來說,毋庸諱言,這系列影視導致多少青少年拉幫結派、打架鬥毆、走上歧路!

    總之,這雖然看似個小問題,但有可能在孩子心裡埋下一輩子的種子,家長萬萬不可以“以暴制暴”,而要耐心引導,平時要多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氣氛,教會孩子以禮待人以理服人。

    ——————————————————————————————————————————

  • 2 # 十八線mama

    孩子這個話不會是他自己發明的吧?我覺得家長平時可以多留心,是不是孩子從哪個家庭成員身上學來的, 或者是從哪個動畫片電視劇當中學來的。家長及時發現這個問題的源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另一方面,家長只要強化孩子正面的好的行為,對不良行為採取忽略的態度,不要去反覆強調和強化他負面的行為,慢慢孩子就會變得更加積極向上團結同學。

  • 3 # 月月媽媽親密育兒

    幼兒攻擊性行為的影響因素

      1.生物因素

      一些研究表明,父母的遺傳也是導致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影響因素,父母性子急,脾氣暴躁的幼兒容易攻擊性行為,幼兒的某些生理特徵(如荷爾蒙的分泌、外貌特徵、體質、氣質等)對其攻擊性行為的表現有一定影響,但是生物因素對幼兒的影響並不是主要的,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後天環境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芽糙米可以生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