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胡小滿

    孩子在外面吵並不是簡單的招呼一下就能解決的問題,更多的還是在平時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父母和家庭的一面鏡子,在外不聽話,吵鬧的孩子,往往在家中也是被溺愛,不受控制的人。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平時的家庭教育。

    一方面父母和家人在家中要營造出和諧的家庭氛圍,不能家裡人之間平時也大吵大鬧,同時家長自身也要做好表率作用,無論在家還是在外尤其是在孩子面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另一方面,一旦孩子在外吵鬧了,一定要及時制止,嚴肅批評,將這個行為扼殺在萌芽中。

  • 2 # 英傑162601202

    謝邀。我認為孩子終歸是孩子,對孩子行為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不能武斷和強制,在孩子哭鬧時最好將其帶離現場,儘量不影響他人。然後哄一鬨孩子,讓他安靜下來後,再教育他為什麼不能在公共場合哭鬧,也可以給孩子說說外國兒童在公共場合是怎麼做的。有人說孩子哭鬧是家長沒做出表率,沒教育好,我對此不敢苟同,孩子的天性就是他的要求沒被家長重視和滿足,他就會發洩,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家庭的學校的教育,加之他的自悟,慢慢就會改變其壞習慣的。

  • 3 # 土豆媽媽育兒

    孩子在外面哭鬧時,一定有孩子無法滿足且覺得委屈的地方。父母要第一時間把孩子帶離現場,儘量不影響到別人,並找出孩子哭鬧的原因。沒有哪個孩子會無緣無故地喜歡哭鬧,打罵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要重視孩子的情緒控制,問題發生時,告訴孩子哭是沒有用的,而是要用行動或者要用嘴巴清楚地表達出來你的意圖,別人才會理解你,從而怎樣去幫助你。如果孩子不聽,父母也可以告訴他,“我知道你現在很難受、很委屈,既然你現在無法表達你的目的或要求,你就暫時哭泣一會,冷靜一會,什麼時候想明白了再來跟我好好說話。”

    當孩子用哭鬧作為武器,卻又得不到他想要的結果時,他才會慢慢改變自己。父母認可他的情緒的同時,溫和而堅定地表達自己的立場,當有一天孩子能冷靜地處理自己的情緒的時候也就是孩子講“禮貌”的時候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星馳可以重新上映的作品多還是周潤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