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錦壹未
-
2 # 影劇輿樂
影視作品畢竟不是記錄片,要想百分之百毫無破綻是不可能的,並且歷史這種東西更多的是靠記載、遺蹟和口口相傳來繼承,所以我接觸過的作品中,個人認為還原度較高的有以下幾部。
1、《孔子》周潤發、周迅、陳建斌主演的電影,主線是孔子50歲之後周遊列國的命運和經歷,大致講述了孔子治理中都、夾谷盟會、墮三都失敗、問道老子、被迫出走、流亡衛國、會見南子、陳蔡絕糧、齊魯決戰、歸國等故事。我真的沒有看過比這部電影更貼近所學的春秋時期的孔子作品了,場景、禮儀真的就是我想象當中,你們可以去看一看。
2、《青島往事》該劇以青島開埠到抗日戰爭的事件為背景,以三位異姓兄弟在青島的創業故事為主線,講述了青島第一代移民的奮鬥史。這其中涉及的服化道、臺詞口音以及時間曲線都是貼合青島的歷史的,僅僅對於青島這個地方來講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3、《末代皇帝》這個有電視劇版和電影版,我更喜歡電影,是由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執導,尊龍、陳沖、鄔君梅、彼德·奧圖等主演的傳記電影。這是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許可在紫禁城內拍攝的故事片,也是1949年以來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全力合作的關於中國的西方電影。影片講述了溥儀60年的跌宕一生,當時取景也是在故宮裡拍的,在我看來它的歷史還原度、參考價值以及收藏價值都非常高。
4、《鬼子來了》這部電影好像被列為了禁片,姜文自導自演的,影片講述了在抗日戰爭期間,一個村子的農民看管照顧日本俘虜卻招來日本軍隊屠殺的故事。姜文在拍的時候是沒有站在任何一個階級或者說任何一個民族的角度拍攝,既拍出了日本的殘忍和惡毒,也拍出了當下村民的愚昧和犯下的錯誤,在我看來會更真實,在真正的戰爭中哪有任何錯誤都不犯的絕對正義的一方呢?
5、《走向共和》這是電視劇,主要講述的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中國自二次鴉片戰爭後,又經歷了洋務運動、甲午戰爭、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對這段歷史進行深刻挖掘和全景式展現,其中中國結束了清朝的統治,走向了民國,這其中所涉及的重要年代人物的歷史軌跡,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客觀的。
-
3 # 奇趣故事會
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片長50集,反映唐太宗貞觀之治編劇的歷史劇,由張建亞執導。此片尊重歷史,嚴守主題,力求真實,《貞觀之治》可以說是一本歷史正劇的教科書。從劇情、臺詞到建築、道具、服裝等基本還原了初唐風韻,從人物簡單的頭飾、色調偏暗但袖口寬大的服裝,甚至李世民鬍子的形狀等看出,主創們做到了以史為準。
建黨偉業
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週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該片由韓三平、黃建新執導(海外部分由李少紅執導,五四時期部分由陸川執導,戰爭場面由沈東執導),由劉燁、陳坤、張嘉譯、馮遠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該片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開始一直敘述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為止共10年間中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大體上由民初動亂、五四運動及中共建黨三部分劇情組成。
影片較好地完成了對於建黨歷史、特別是對於建黨歷史背景的展現,使建黨的展現有了非常堅實的基礎。全景式地講述辛亥革命、護國戰爭、五四運動等歷史事件,準確地呈現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背景。
漢武大帝
《漢武大帝》是由胡玫執導,陳寶國、焦晃、歸亞蕾、陶虹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
該劇講述了漢武帝劉徹54年的統治歷程。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成為世界文明無可爭議的中心,而漢武帝的時代,也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偉大時代之一。《漢武大帝》故事的基本脈絡沒有離開歷史太遠。在這一點上,電視劇濃墨重彩,著力刻畫,從氣勢到細節多有與歷史合拍之處。劇中角色,除了李廣從自殺被改成戰死外,其他人的結局都可當作正史來看。除了景帝武帝兩代皇帝,一些配角的塑造也頗見歷史功底,比如劇中的竇嬰精神氣質與《史記》非常符合,而霍去病的少年氣盛與不恤士卒也都有歷史定論。本劇是以《史記》《漢書》為材料拍攝的電視劇,歷史內容比較豐富切貼近史實!
前清祕史
本片以《清史稿》和《明技略》為題材以演講和演義的拍攝方式非常客觀的站在歷史的角度來呈現明末前清的時代背景,非常具有可看性!
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是由張黎執導,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
講述的是嘉靖與海瑞的故事。以明朝嘉靖45年間為歷史背景,用濃墨重彩的筆墨刻畫了嘉靖、海瑞、嚴嵩等一批觀眾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形象。該劇所揭示的社會問題與矛盾——貧富對立以及清官與貪官的傳統議題,直逼現
-
4 # 囂張一隻貓
下圖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平原游擊隊》,下圖是近年拍攝的《雙槍李向陽》
差距就出來了!
所謂的差距不是說老電影沒帶墨鏡
真正的差距在槍。
仔細看就能看到,老電影裡,李向陽右手的槍沒有準星。那是因為:準星被鋸掉了。
當年的武工隊,能用雙槍的都是高手裡的高手,一般都不用準星,但是把準星鋸掉主要是因為雙槍要插在腰帶裡,如果有緊急情況,一般也是先撥右手的槍,在實戰中,準星往往會絆住腰帶(那種布帶)非常影響撥槍的速度,所以就把準星鋸掉了。
五、六十年代拍的電影一般一部要拍大半年,對所有細節的考證都是極其嚴苛的,拍出來的東西也會讓人百看不厭
回覆列表
首先推薦一部老電影《雙雄會》,於1984年拍攝的,陳懷皚導演,許還山主演。歷史顧問是明史專家劉重日先生。本片根據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改編,時代背景是明朝崇禎年間。整體的服裝和道具非常的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第一次看的時候,給我個人的感覺就是: 如果穿越到明朝末年,大概就是電影裡面的樣子吧。
先來幾張電影截圖:
下圖中皇宮裡面的士兵服飾,完全按照《出警入蹕圖》裡面的士兵還原的,可以看出劇組服裝人員還原的非常用心。
以下是《出警入蹕圖》中的明軍,描繪的是明朝萬曆年間的一次皇帝出行。大家可以對比一下。
接下來是大臣的服裝,難得的是影片中大臣在奏事時隨身攜帶笏板,這在很多明代的影視劇中是見不到的。前些年的電視劇《女醫明妃傳》服裝也算是近幾年還原的非常好的了,但劇中大臣奏事的時候並沒有笏板。
下圖是《出警入蹕圖》中騎馬的隨行官員,影片中官員的烏紗帽也符合那個時代的樣式,沒有像目前多數影視劇一樣,加上帽正。圓領袍,革帶的樣式也是按照明代留下來的古畫還原的。而且,老電影本身的那種質感,看上去就有一種古畫的質感。
接下來是影片中明代的官軍服裝,主要是張獻忠被招安後的部隊。可以看到影片對明代的具裝騎兵,范陽笠,藤牌,三眼銃等裝備還原的也非常到位。
騎兵的馬甲
具裝騎兵
明軍士兵佩戴的范陽笠,身上的是扎甲
明軍持藤牌訓練,戚繼光的鴛鴦陣當中也有這種藤牌裝備。
明軍的三眼銃,影片中當做迎接官員的禮炮使用。
歸順後的張獻忠,頭戴鳳翅盔,身穿山文甲,片中的這盔甲基本按照明孝陵將軍石刻的盔甲復原,還有後面右側張獻忠兒子(副將)頭上帶的帽兒盔也是明軍的典型裝備。
明軍的白虎旗,和《出警入蹕圖》中的基本一致
關於明軍的旗幟,很多關於明代的影視劇中明軍的旗幟就是一面旗子上面寫著一個“明”字。而這部電影,連行軍的白虎旗,還有青龍旗等等各種旗幟都還原出來了。很難得啊,在其他的影視作品裡面,沒有看到這一點。
官員出巡釋出的禁令,影片連這個細節都體現出來了。
迎接官員的儀仗樂隊。
這部老電影距今已有30多年了,可服化道的考究水平依舊超過今天絕大多數影視劇。再看看現在的影視劇的各種奇葩造型,只能說現在的影視圈認證搞好作品的人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