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人們說到捐助,都會回答我這麼窮誰給我捐啊?
5
回覆列表
  • 1 # 北方飄雪10

    捐款本就是自願的事情。但是在很多地區都是強制性的捐款,而且還拿這一項來作為政績。一般的平頭老闆姓,想著是捐款給那些窮困的大山孩子幫助,讓這些上不了學的孩子,可以上學。但是往往都是不知所蹤。不知道自己捐的錢去哪裡了,錢也捐了,娃娃們也沒上學或建設學校。久而久之,老闆姓就比較反感捐款。因為捐出去的錢,都進了XXXX的腰包,反而沒去把這些錢用到該用的上面。所以啊。。。。哎。。。。。

  • 2 # suixin77

    我覺得這種情況出現學校比較多吧。以前在學校的時候就有這種捐款活動,當然也有同學正義感爆棚捐很多的,但是有很多人其實是吐槽的,“沒有錢,能不捐嗎?”“我也很窮,怎麼沒人給我捐”。我那時候就很討厭捐款,雖然有些事情真的是需要伸出援助之手,幫扶一下受害的人,但是作為學生,真的也沒多少錢可以捐。捐少了吧,還被別人笑話,背後說。其實現在想想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還是捐錢的不透明,說是捐到受災或者受害人那,但到最後學校或者老師也沒說結果怎麼樣了。當時我們有同學就議論其實錢是到不了受災那的......反正一傳十,十傳百,加上學校在捐款後也沒提起錢最終怎麼樣了,我們的這種捐款意識真的是越來越薄弱。

    而且當時的時候,有些孩子的攀比心特別強,看別人捐多少他就捐多少,覺得那樣說起來有面子。(小孩子有時候真的是這麼想的,真的是稚嫩啊。)其實他家裡的情況可能不知道,經濟情況還是很困難的,之後父母跟他再一說自己家裡的情況,自然而然捐款的時候就會想起自己來了。

    那時候很多人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起到的作用的,也沒有意識到受災那的嚴重性,有時候“捐的少”“窮”就是孩子們口頭上一說的,其實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還是會捐款的。

    捐款本來就是自願的事情吧。

  • 3 # 姜小白公子

    我覺得這個與個人素質沒有很大關係,更多的是因為社會環境,自改革開放以來整個華人的心態變得特別浮躁,因為物質生活的匱乏所以特別渴望財富,整個社會階層的流動除了當兵和從政有了第三種選擇,但因為無序的社會準則與永遠落後現實的法律造成了人們互相之間的戒備與敵視,人們不相信別人,更對自己不自信,幫助別人不僅僅可能會被傷害而且會受到道德壓制,某種意義上我們都是弱勢群體,但又在成為幫兇,在欺負人的狀態下尋求強勢支援,我們不相信法律,只相信強權。捐贈也是一樣,九十年代中期,一臺灣同胞捐贈一百萬給某國家級貧困縣,但該政府用這筆錢給縣裡面大小領導配了幾臺車,美其名曰:領導辛苦。該臺胞自此發誓不再與政府打交道!別人捐款,你把別人當傻子,騙你…捐多了政府就會上門,查你有沒有偷漏稅,媒體會質疑,社會團體會要求你再捐;捐少了就會說你為富不仁,沒有愛心等等……其實這都不是事,最為關鍵的是,我自己捐的錢我自己無權知道花在了什麼地方!捐也好不捐也好,都不應該成為衡量道德的標準,我們幫助別人不是為了求得回報,但至少不應該成為我們的負擔。

  • 4 # leiyangmeizi

    慈善出於自願,也是每個人愛心體現,你有那份愛心是很好,同時根據自己能力量力而行,當人也不能讓道德去綁架任何人,有愛心的人不需你督促,不捐也不能否定為沒愛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夜班期間突發重症腦出血導致癱瘓,能否認定工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