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撲稜撲稜000

    手風琴是奧地利人達米安在一八二九年發明問世的,後來發展為鍵盤式和巴揚式兩種型別,並於上世紀50年代左右在中國普及開來。兩種型別的手風琴,左手貝司部分都是透過觸控來感受音高和音位的盲拉樂器,並且是需要右手、風箱、左手協調配合的樂器。

    首先,零基礎最好能報班學習,有老師指導進步會比較快,並且能避免一些指法上、姿勢上、手型上、樂理上的硬性錯誤;其次,與其他樂器一樣,一定要打好基礎,特別是是節奏的訓練與樂感的訓練,基本功的紮實程度尤為重要。有的朋友會覺得基礎只是一些簡單的曲子的必修課,其實,實踐告訴我們,一些較難的曲子,如考級書上靠後的曲目,更是需要紮實的基本功,比如輪指,比如左右手的配合,比如節奏的穩定性等;再有就是要有耐心。手風琴上手在樂器裡不算容易,但趣味性強。

    都是左手走和絃,右手走旋律,音樂非常完整。好比吉他中的指彈曲目一樣,既體現了和聲與節奏,又兼顧了旋律。手風琴在樂團中也是非常靈活的存在,既可以做伴奏樂器,也可以SOLO。所以手風琴學起來還是相當有意思的,只不過就是需要克服一些難點,演奏才能越來越完美。我還清楚的記得小學時第一堂手風琴課,老師就對我們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堅持,一定會更好。

    下面我對初學者會遇到的一些問題與難點進行簡單講解:

    (1)是找音,尤其是左手的貝司部分。有一個“凹槽”的按鍵為do音,有“井”字記號的按鍵為mi音,除此以外貝司按鍵的豎著的排列是按五度的關係進行排列的,即從do往上為do、so、re、la、mi...等等,橫向為大三和絃、小三和絃、屬七和絃。

    (2)是指法、手型。演奏時手腕要立起來,不要趴著,既難看又難以發力。指法應先從簡單的音階與琶音練起,培養感覺。推薦中央音樂學院手風琴考級教程,裡邊有詳細的音階與琶音的訓練。

    (3)樂理。樂理的學習要慢慢積累,右手在彈奏旋律時,嘴巴跟著唱出旋律可以培養樂感。左右手配合時,跟著節拍器,放慢速度,尋找配合的感覺。

    最後,每天至少一小時練習時間是進步的保障。

  • 2 # 普陀山小胖

    俗話說得好“一張白紙好寫字”。在我看來零基礎的比有些所謂有基礎的只有好,因為有基礎是確立在正確的學習方法上為基礎的。

    在我的教學經驗上來看,一些曾經學習過手風琴有“基礎”的基礎並不紮實,特別是手指按鍵,因為手風琴按鍵不像鋼琴那樣有直觀性,手臂可以很自然的按在鋼琴鍵盤上。而手風琴是揹著演奏的,必須先學會自然抬起手臂,手背和手指自然彎曲並豎起與鍵盤平行。當然還有很多基礎掌握等。一旦錯誤的“基礎”養成習慣必須得糾正過來,否則學下去的,但糾正“習慣”是件既費時又痛苦且收效甚微的事。所以,“一張白紙好寫字”,零基礎學手風琴反而快的道理就在與此。

    那麼零基礎如何學習手風琴呢?一是,求師學藝。無論是專業還是業餘的老師要找個有真才實學的,這樣入門快少有彎路。不建議去藝校上大課,大課中學不到什麼,大課老師不可能針對你一個人的。二是,可以自學,購買一本手風琴演奏法結合D 片影片教學來自學,自學的要善於研究多動腦筋,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練習。我上世紀70年代初學手風琴只有一本簡譜教材,基本靠得就是自學。現在是資訊社會數碼時代,給自學者帶來了很多方便。

    無論你是還是求師還是自學千萬不要急於求成,特別要注重基礎練習曲練習,看上去似乎慢了,實際上已經為快打下基礎了。也不要擔心你不會識五線譜或者簡譜和沒節奏感等,這些都可以在學手風琴的練習中慢慢學會的。

  • 3 # 送你一罐快樂

    1、我為什麼要學手風琴?

    2、我願意每天花多少時間學手風琴?

    3、我要達到哪個級別?初級?中級?高階?

    4、我該怎樣制定學習計劃?又該怎樣克服懈怠情緒,堅持每天學習?

    5、有哪些更好的學習方式?

    6、怎樣把學習課程細分到每一天?

    ……

    【萬能三大思維模式】

    提問思維、目標細分思維、單點爆破思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好想你,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