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家所產都是一兩種!客人買的!你不一定有!你賣的!客人不一定需要!一個地區的零售額太低運輸期長!成本高!
8
回覆列表
  • 1 # 攜筆從農

    這個問題,我也有思考過,我想大概是跟我們的文化及制度有一定關係,當然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我們自古以來,甚至到今天,都是小農經濟,大家都習慣了自掃門前雪了。“大鍋飯”時代,也算是一種聯合吧,但大家都沒飯吃。分田到戶後,大家的積極性提高,結果還有餘糧。當然,這也是一個制度問題。

    在歷史上,所謂農民起義就是失地的農民聯合起來反抗,但是一旦戰爭結束,農民分到地後,天下就會太平,甚至是盛世。一個有趣的現象時,分到地的農民都一畝三分地,老婆孩子熱炕頭,幾乎沒有在農業方面進行聯合,有的是資源共享,比如,幾乎人家公用一頭牛。

    好像自古以來,農民都不太喜歡聯合。

    就現代的農業合作社來說,更多的其實是企業的性質,並不是農民自發的一種聯合組織。所謂的農業類協會也基本是官方組織成立的,並不是一種真正的民間自治組織。

    但是與我們文化相近的日本、臺灣卻又比較好的農民組織機制,農民的產銷都是聯合的。雖然他們也是小農為主體,但他們的小農可以組織起來成為“大農”,能夠在產銷上使用者話語權,內部也能形成互助機制。

    因此,個人認為中國的農民需要一種新的組織形式出現,能夠把散落一地的小農組織起來,讓他們在生產、流通方面有話語權,這也是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業問題。

    至於是什麼樣的組織形式,目前就我所瞭解的,還沒有看到有比較好的方式。國內有不少搞鄉建的有志之士他們好像有在嘗試,具體可以參看他們的相關試驗成果。

    另外,農產品的買賣,不單單只是交易資訊的匹配問題,關鍵還涉及到物流問題、成本問題等等,所以單單一個網銷平臺的意義性並不大,具體可以研究下一畝田的發展。

  • 2 # 浙江省楊梅鄉土專家

    我早2013年的時候提出農產品抱團、聯盟營銷,由於每個果農的想法、銷售理念不統一,原先有8人聯合的,到目前只有二人。但我沒有放棄這個念頭,在重新組織優質水果聯盟,把各單一品種的果農(都是我們鄉土專家)組成聯盟,基本一年四季有健康、安全的好產品供參,借住好平臺合作營銷。如果有好電商企業可合作交流!

  • 3 # 小小明曦

    專業的銷售網一直都有,只不過和底層的小種植戶關係不大。就農產品而言,真正具有議價能力的還是資本。具體可參考蒜你狠和豆你玩。首先來談網銷,我們先來看看真正現在具有勞動力並且紮根於黃天厚土之中的是我們父輩,年齡平均在45到55左右。注:我父親52左右。

    而具備網際網路基因的年輕人在對比大都市的燈紅酒綠而言,顯然農業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這個行業相對來說是很枯燥乏味的。

    上述觀點闡明之後,回答樓主問題,網銷這個思路很好,當農業中任何單一產品成規模並且農場主或者農民可以直接對接市場的時候,那顯然農業將是一個巨大的風口,並且農業從業者將具有議價的話語權,收益也將成倍增長。不可控因素也會減少。土地使用率提高,低收入者將大幅減少,全國奔小康真的就指日可待了。

    但顯然是不可能的。不是說這個思路不可能,而是農業產品的話語權絕不可能落在農場主或者農民的收入,不管你如何變革,如何操作。自古至今,處在食物鏈底端的始終是農民。而題主所說的模式成立之後,收益的也只會是這個行業金字塔頂端的從業者。最好的情況就是農民會有更加清晰的種植選擇,不會盲目跟風,因為行業資訊會比較透明,每個地方會有選擇種植適合於當地的特色產品並形成規模。而農民依然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但至少會掙到錢,不會出現種地賠錢的情況。

    舉個例子,我老家陝西渭南,今年大旱。玉米出了芽就沒下過雨。雖然有井水,有黃河水。但是都要算賬,澆一水撐不到成熟階段,澆兩水就賠錢。按今年的玉米行情,渭南一斤七毛多,最高八毛多,你說是澆水還是不澆水。

    當我們父輩做不動的時候,我們還會種地嗎?或許也沒地種了,土地集約化之後,國家不是更好管控嗎?然後農民地被收租,再掏錢買比現在貴的麵粉,玉米。收租者象徵性的給補助一畝700到1000。我們那就是這價。

    自古至今,苦的都是農民。這個恆古不變的法則會變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球如果沒有人類,會有其他代替人類的物種生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