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帝國的臉譜
-
2 # 奇石之家
佛教的傳入對喪葬禮儀之變遷所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容忽略的。首先,佛教為華夏民族帶來了一種新的喪葬習俗——火葬。火葬在中國古已有之,如《墨子。節葬下》雲:“秦之西有儀渠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燻上,謂之登退,然後成為孝子。”《荀子。大略》亦云:“氏羌之虜也,不憂其系壘也,而憂其不焚也。 ”但中國歷史上的火葬在佛教傳人以前,一直只限於邊少數民族,為中原華夏族所不斥。佛教因為信奉六道輪迴、轉世託生的死亡觀念,對死者肉體並不關切,實行的是所謂“荼毗”——火葬。佛教在中國的傳播,使火葬亦隨之傳佈開來,唐代敦煌地區由於地處中西文化交通的最前沿,便已開始流行火葬。 至宋,火葬已廣泛流行於中國各地,尤以河東、江南、福建等地為盛,以至宋、明統治者不得不嚴加禁止,並設立漏澤園、義冢,以解決貧困者無力購置墓地的問題。這些措施又反證了中國火葬之盛,據有些學者研究,“凡是佛教昌盛的地方大多也是火葬流行的地區”。 中國火葬的歷史已有兩千餘年了。
唐代為什麼流行火葬?
火葬,也稱“火化”“荼毗”“熟葬”“焚身”,即用火焚燒屍體的喪葬形式。《周易·繫辭下》載:“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說明西周時期,就有火葬。但這不過僅只有而已,並未形成百姓普遍施行的喪葬方式,直到唐代,才漸漸流行起來,形成風俗,尤其是在佛教僧、尼、居士間,以及四川、甘肅和少數民族老百姓中特別流行。那麼,唐代為什麼流行火葬呢?
一、與佛教有關。佛教重視靈魂超度和輪迴,鄙視肉體,視肉體為靈魂昇華的累贅,肉體被拋棄得越徹底,靈魂就越“無所牽掛”,所以實行火葬。
二、與當時厚葬的鉅額花費有關。唐玄宗李隆基曾說:“近代以來,共行奢靡,迭相效仿,浸成風俗,罄竭家產,多至凋弊。”說明當時風俗不淳,奢靡成風,辦理喪葬事宜更是如此,厚葬之風愈演愈烈,普通家庭因喪致貧的現象比比皆是,所以很多人為節省開支,便在家人去世後,選擇火葬。
三、與人們的觀念有關。當時,人們認為,非正常死亡者的鬼魂可以作祟,甚至為害,為了消災避禍,必須將其屍骨焚燒,讓死者早日入土為安,這樣,可以避免其鬼魂危害少著的親人。
四、與客死異鄉者有關。許多在外謀生或周遊天下的人,常常路途中死亡,厚葬無法,送回家鄉葬有時亦無條件,也便選擇了火葬。火葬後,攜骨灰歸鄉再葬,就要方便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