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俗話說,“子不嫌母醜”,這句話有什麼科學依據嗎?孩子審美的判斷標準通常是怎樣的?
7
回覆列表
  • 1 # 影視綜藝小看點

    大多數青春期的孩子對美的認識還不夠成熟,審美標準比較單一。對此,父母需要留意,引導孩子思考美的標準究竟是什麼。從古至今,環肥燕瘦,美的標準有很多,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比如唐朝流行以胖為美,當代人卻更中意骨感美人。不同地方的人對美的看法和見解也各不相同:在中國,我們認為濃眉大眼、面板白皙的女孩子很美。可西方人卻偏愛擁有丹鳳眼、柳葉眉、小麥色肌膚的東方女子。生活在泰國北部的克倫族,還覺得姑娘脖子越長越美!對美的認識和評判如此多樣,父母要帶著孩子一起觀察和發現,開闊孩子的思想和眼界。當然了,父母在尊重孩子審美標準的同時,還有責任把她引往正確的方向。

  • 2 # 學霸來了官方平臺

    中國有句古語:“有志者不嫌家貧,明理者不嫌母醜。”

    意思是:“一個志向遠大的孩子,是不會嫌棄自己家境貧困的,因為他們知道,應該靠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貧窮,不能抱怨父母;一個明理懂事的孩子,也是不會嫌棄父母長的醜陋的,因為他們明白,不管父母有多醜,都是生養自己的恩人,需要一生來報答。”這句話民間還有一種通俗地說法,那就是:“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醜。”

    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嫌家貧、嫌母醜的不孝子女,他們一邊從父母身上榨取血汗,供自己揮霍,一邊抱怨父母無能,不能給自己豪車、洋房、蘋果6。特別是功利主義環境下長起來的孩子們,沒有經過傳統文化的良好教育,虛榮心強,攀比心重,覺得父母的平庸給他們丟了臉,甚至父母不算漂亮的外表也被認為給他們帶來了恥辱,羞與為伍。不過,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一個另類的孩子。

    去年的一個週六,上高一的兒子放月假,我和妻子開車去接他。之前兒子有過提議,不用我們兩個一起去宿舍幫他拎東西,去一個就可以。他沒說原因,但我能理解他的想法,他認為自己已經上高中,成大男孩了,如果還由父母兩人接送,可能會被同學們嘲笑。

    但畢竟路途較遠,大多數孩子,基本都是由父母兩人接送。不過,我們還是採納了他的提議,決定由她媽媽自己去宿舍。一個月沒見到孩子,思子心切,作為女人可能更希望早一會兒看到她們的寶貝,雖然早也早不了幾分鐘。

    我站在樹下,一邊等一邊欣賞學校的美景。校園面積很大,網上說是河北省佔地面積最大的學校。有一大片樹林,遮天蔽日,鬱鬱蔥蔥。幾條柏油路相互交叉,都有一個很文化的名字,什麼求知路、曾子路等。兩個人工湖,佔地有十多畝,碧波盪漾,浮光躍金,也取了一個非常詩意的名字——春秋湖。雖然畢業的孩子們說,三年的求學期間,未曾到美麗的湖邊一坐。但我相信這兩池湖水能給每天匆匆於教室、宿舍和食堂的孩子們一些視覺、身體和心靈的調節。

    家長與孩子們揹著包、拉著箱,陸陸續續地往校外趕,突然,不遠處的一對母子,深深地震憾了我。男孩大約1.7米的樣子,很帥氣,很Sunny,左邊肩膀揹著一個大書包,右手輕輕攙扶著的,是他的母親,那是一個殘疾人,身高不足1.5米,一條腿明顯短於另一條,身體扭曲著,走路一瘸一拐,一隻手拎了個小包,我想應該是她兒子的衣服,另一隻手由她兒子攙扶著,慢慢地往前走,他們走得很慢很慢,我相信是兒子有意在就託著母親。

    這對母子引來了許多家長和學生們的側目,然而我卻看不出這對母子有什麼不好意思,相反,微笑始終洋溢在他們的臉上,那麼自然,那麼親切,那是發自內心的笑,那是一月未見的母子再次相逢的喜悅。兩人笑著、聊著、慢慢走著。我不清楚他的家庭情況,也不知道他爸爸是否是個身體健全的人,但從他們的衣著,我能推測應該是一個條件不太好的家庭。可是從這個孩子的臉上,我卻看不到一絲的自卑和恥辱,也看不到一丁點兒的難堪和虛榮,他整個身體充滿著的真情、慈愛和責任。

    16、7歲,正是愛慕虛榮的年齡,不知他為什麼能當著那麼多同學的面,做得那麼自然、那麼從容?一般的孩子,如果有一個這樣的母親,我猜想,打死也不會讓母親來學校,也肯定不會告訴任何人自己有一個殘疾母親。雖然,我常給兒子講中國的傳統文化,但如果把那個男孩換成是他,我不敢保證我的兒子能做的和他一樣。

    前面需要上一個臺階,男孩放下自己肩上的包,接過母親手中的包,然後輕輕把她攙上臺階,等母親站穩,再重新撿起地上的包,繼續攙扶母親。整個過程非常自然,如行雲流水,沒有一點兒造作。這絕不是一天、二天的功夫,應該是從小鍛鍊的結果吧!幸福的笑容始終沒有離開母子倆的臉,兩人也從未間斷談心和聊天。

    母子倆攙扶著、偎依著、親暱著走出校門,只剩下樹下呆呆的我,眼裡早已經浸滿了淚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國泡菜是怎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