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Easystudyabroad
-
2 # XinLv
美國商科研究生可選擇的專業比較多,比如說金融,會計,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商業分析,投資學,等等 叉學科如專案管理,工程管理,藝術管理,體育管理等等
像我現在在湖北金吉列留學做商科申請老師,遇到的很多學生對於去美國學商科存在著一定的誤區,我把這些問題總結了一下,以金融為例:
誤區1:身份問題
去年在金融風暴影響下,美國政府對上百家大小銀行及金融機構進行Bailout。這個program縮寫是TARP。然而政府對企業的條件是苛刻的。其中與我們直接相關的,簡言之是禁止在企業接收TARP money的期間sponsor H1B visa. 2009年下半年到今年初,大部分公司已經償還了TARP money,從此脫離政府苛刻法規的限制。
此舉很大程度上是對薪金的限制無法接受。這些已經還錢的公司包括所有華人熟知的名字:Citi, GS,MS, JPM, and WFC, etc. 也包括許多大家還不太熟悉的大銀行,信託公司,保險和其他金融機構。在企業相繼脫離政府資金的背景下,從法規上說,這些公司不會在H1上卡外國申請者。
誤區2:MSF適合大多數中國商科學生
MSF作為偏quantitative的商科專案,並不是許多美國本科畢業生,或者工作3-5年的美華人的首選,而卻深受亞洲國家留學生的歡迎。許多學生抱著想出國的想法,在沒有對program深刻的研究的前提下就盲目申請,結果非常多的人來了以後,發現課程很偏重數量研究和程式設計,而這些並不是其長項和發展目標,換句話說,沒有對個人能力有充分的認識和評估,而是硬著頭皮學這些並不適合自己的課程。
相對而言,大多數美國同學對program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而且數理能力一般的不會貿然申請,所以這些人本身大多在專業上比一些中國學生強一些。大多數美國同學都有相關工作經驗,也有人脈,又有語言優勢。所以,在職位本來就少的經濟危機下,大多數中國學生是沒有相對競爭力的。
有些公司仍然認牛校文憑,但畢竟只有少數牛人能進,對於普通學校的學生,唯有個人能力能夠幫你找到工作。請拋開80後90後的驕傲,冷靜下來分析自己的長短板,是否適合quant相關的工作,是否比你身邊的同學(國內的同學)在這方面就有明顯優勢。如果沒有,那你與這邊的競爭對手相比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找不到工作很自然。現實很殘酷,現在的美國更殘酷。
作為一個嘗過找工作艱辛,一個同樣曾經錯誤分析了自己能力硬著頭皮學MSF的不明智留學生,老師勸大家在來之前就想清楚自己是否適合,以免日後在碰壁中懊惱當初的選擇。
誤區3:現在商科留學生畢業了根本找不到工作
這同樣是不正確的。
大多人去的是一些在國際上不那麼知名的,或美國本土的,甚至小規模的公司。這樣的公司人數少,規模小,發展快,大多是私人的。他們不像大銀行那麼看重名校,而更看重你的能力。有些公司甚至沒有招收過外華人,但如果他決定要你,並不會被區區幾千美金的簽證申請費所嚇倒,因為你如果足夠優秀,這些費用與你能給公司帶來的回報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大多數留學生由於沒有經驗和人脈,並不知道這些小公司的存在,也不知道怎樣找到這些公司。其實美國跟國內一樣,國內叫關係,在這裡說得好聽叫networking,如果你不積極的與本地人打成一片,不積極加入各種社團組織,主動擴充套件自己的社交圈,許多資訊就這樣被忽視了。
當然,networking並不是那麼快就能得到回報的。然而多結交朋友,能讓你增長見識,甚至能幫助你發展你所不知道的其它自身潛力,讓你在美國的生活不侷限於中國同學和柴米油鹽。
誤區4:以後非得從事金融工作,忽視自己的興趣
許多留學生都覺得,家裡花了好多錢供我讀書,一定要找個掙錢多的金融工作,興趣什麼的,以後有錢了再說。為家裡著想是對的,但有許多人都認死理,非得在一棵樹上吊死。在美國學了個昂貴的金融,找不到工作,只好回國。然而來了以後發現自己完全不適合(沒有工作經驗的往往會意識到這點),但又得堅持。
但實際上,要正視自己的興趣和目標,即使在入學之後,也是有機會轉變人生軌跡的。
回覆列表
美國是全球教育資源領先的,接觸的圈子必然也不同。但是費用貴,這個看你要什麼了,只要找工作的話國內有便宜的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