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玩的國學

    王陽明有著名的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個可以看作是王陽明心學的總綱。王陽明繼承了孟子的性善論,認為人的內心先天存在一種善性,但這只是人向善的一種潛在的能力,人之所以有不善,就是因為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外界的物慾矇蔽了人的眼睛,人無法真正發現自己的良知,所以,王陽明創造性地提出了致良知的哲學思想。但人的思想一旦發動,不一定就可以得到良知的結果,可以向善,也可以為惡,所以王陽明又提出了在人的意念一發動之時,就要辨別良惡。僅僅是一念發動知道良惡沒有用,關鍵是在生活中去踐行這個良知。這就是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的思想。王陽明特別重視在生活中踐履這種致良知的精神。他認為,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蘊含著致良知的精神,所以,這是指導我們現實生活的一劑良藥。

  • 2 # 木欣欣工社

    近來研習陽明心學,亦有所得,與諸位探討。

    既稱心學,應知其主要學問有修心上。以修心致良知,使為人處事不為私慾所礙,而合乎應有之理,這是知行合一之道。

    《大學》是儒道的基本理論之一。儒家六證:止、定、靜、安、慮、得。其中知止,更是重中之重,也是儒門修證的根本。

    關於知止,我認為是指導現實生活的根本。陽明心學的知行合一,只在此。想作如下分說:

    1.止是一種境界:《大學》中說得明白,止的境界從不同方面來說,有仁、敬、慈、孝、信。這是君子努力要達到的境界和目標。

    2.止是一種功夫:為什麼說是種功夫,是因為只談境界,大致是空談。比如說要仁,那麼什麼是仁?怎麼做才是仁?很難說得明白。所以《二程遺書》說得好:惟止於事!要把這種對境界的理解運用到具體的事上去!按我的理解,止的功夫有三層:

    於事上止:一是遇到事要按仁敬慈孝信的標準來判斷,來定如何作為;二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要因私慾而諸事交纏,難於釐清。

    於時上止:做事要時行則行,時止則止。大致上是要動、靜合乎時宜。《易經》說:艮,止其所也。

    於心上止:很多人遊於藝,耽於物。很多大家也落入耽於物中。但儒門修止,是要:外物不接,內欲不萌。使心光明而不為物慾所動。

    3.知行合一才是知止:止是一種境界,說說容易做到難。知行合一的根夲觀點是,只說不行,那就不是真知,是假知。只有於行動上體現止,才是真正的知止。

  • 3 # 阿呆求學記

    如果我告訴你,陽明心學曾給我的生命帶來最深刻的影響,你可能要說我誇張了,沒關係,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要簡單介紹下什麼是陽明心學。簡單講三句話可以概括。

    一,吾性自足。這是37歲的王陽明在龍場,天天躺在石頭棺材裡面睡覺悟出來,也就是傳說中的龍場悟道。那麼簡單明瞭的說便是,向自己內心尋求,一切皆有答案,答案在風中飄,那是一首流行歌曲。

    二,知行合一。沒有認識學過王陽明的人容易字面理解,想的跟做的不一致,《傳習錄》中有說到真正的知行合一是什麼。

    三,致良知。事上煉,煉就是經過事物錘鍊,那麼知行合一的道才會在身,影響到自身,改變生活,工作和學習。

    其實瞭解了陽明心學,就可以知道他是如何應用於工作生活了。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當下的力量》,《沒有任何藉口》《聖經》,你去讀這些書,會發現,他們都只是陽明心學的一些皮毛而已。

    日本人已經把陽明心學發揚的很好。可惜500年來的今天,陽明是不受重視,為什麼呢?

    你仔細想一想就會懂的。

    解放思想才是第一生產力。

  • 4 # 致道絕學

    在這裡,前面先不展開講王陽明他的人生經歷是如何的?在他的一生當中發生了哪些故事?這個是後面會講的,開始講的時候,得先講下它的原理,《心學》的原理、核心根本點是什麼?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是道上面的東西,他人生的經歷包括平叛,包括鎮壓朱辰濠,這些事上面的運用,把這個道在術上去結合,道術結合天下無敵,如何去運用,那是術上面的東西,這是東西是什麼,這是根本點。內心的心法是什麼?這個是道上面的東西,所以說: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這個道是最根本點,所以說首先得去知道王陽明心學的根本是什麼?你知道這個核心的本根點,你才能夠去運用。

  • 5 # 邂逅WCB

    陽明心學作為儒學的一個分支,具有劃時代的變革意義,說到底是解放思想、以人為本的學說。

    在14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一場文藝復興運動,作為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恰巧明朝中後期的陽明心學,可以說是一場當時的思想解放運動,在當時舉國上下同樣引起極大關注和學習熱潮,只是由於當時統治者的狹隘思想,消極應對,嚴苛的封建制度埋沒了這一思想。

    沒料到遠在日本,吸收借鑑了陽明心學的思想,稱為了日本當時乃至近現代的理論武器,成功的進行了明治維新,開啟了近代歷史的大幕。

    國內研究王陽明的知名學者周月亮曾說,王陽明最大的特點就是打破了約定俗成,所有的套路都是別人的,一定要堅持活出自我來。核心是“知行合一”的心學,就是用“良知”建功立業、詩意棲居活出靈性的意義學;

    靠意念貫通心物、自我成全的成功學,如何逆向思維,如何在別人看不到道路的時候找到縫隙。王陽明給我們的啟示是:凡牆都是門,聖雄事業從心頭做。他高度強調道德的自我完善並因此救時濟世,而不是光講道德,什麼都不幹,成為藝術品一樣的君子。他的秘密在於超道德而道德化、超實用而相當實用,高度恪守道德又相當心智自由,將一生變成了自覺改造自己、自覺改造社會的覺世行道之旅。每一天都不白活,無事時成聖,有事時成雄。匹夫而為百世師,古往今來許多人都從心學中取了一瓢飲。我們學王陽明,是為了把我們的心靈稍微提高一點點。日本著名實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就是應用王陽明學說把京瓷、日航辦好的。

  • 6 # 邂逅WCB

    陽明心學作為儒學的一個分支,具有劃時代的變革意義,說到底是解放思想、以人為本的學說。

    在14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一場文藝復興運動,作為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恰巧明朝中後期的陽明心學,可以說是一場當時的思想解放運動,在當時舉國上下同樣引起極大關注和學習熱潮,只是由於當時統治者的狹隘思想,消極應對,嚴苛的封建制度埋沒了這一思想。

    沒料到遠在日本,吸收借鑑了陽明心學的思想,稱為了日本當時乃至近現代的理論武器,成功的進行了明治維新,開啟了近代歷史的大幕。

    國內研究王陽明的知名學者周月亮曾說,王陽明最大的特點就是打破了約定俗成,所有的套路都是別人的,一定要堅持活出自我來。核心是“知行合一”的心學,就是用“良知”建功立業、詩意棲居活出靈性的意義學;

    靠意念貫通心物、自我成全的成功學,如何逆向思維,如何在別人看不到道路的時候找到縫隙。王陽明給我們的啟示是:凡牆都是門,聖雄事業從心頭做。他高度強調道德的自我完善並因此救時濟世,而不是光講道德,什麼都不幹,成為藝術品一樣的君子。他的秘密在於超道德而道德化、超實用而相當實用,高度恪守道德又相當心智自由,將一生變成了自覺改造自己、自覺改造社會的覺世行道之旅。每一天都不白活,無事時成聖,有事時成雄。匹夫而為百世師,古往今來許多人都從心學中取了一瓢飲。我們學王陽明,是為了把我們的心靈稍微提高一點點。日本著名實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就是應用王陽明學說把京瓷、日航辦好的。

  • 7 # 邂逅WCB

    陽明心學作為儒學的一個分支,具有劃時代的變革意義,說到底是解放思想、以人為本的學說。

    在14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一場文藝復興運動,作為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恰巧明朝中後期的陽明心學,可以說是一場當時的思想解放運動,在當時舉國上下同樣引起極大關注和學習熱潮,只是由於當時統治者的狹隘思想,消極應對,嚴苛的封建制度埋沒了這一思想。

    沒料到遠在日本,吸收借鑑了陽明心學的思想,稱為了日本當時乃至近現代的理論武器,成功的進行了明治維新,開啟了近代歷史的大幕。

    國內研究王陽明的知名學者周月亮曾說,王陽明最大的特點就是打破了約定俗成,所有的套路都是別人的,一定要堅持活出自我來。核心是“知行合一”的心學,就是用“良知”建功立業、詩意棲居活出靈性的意義學;

    靠意念貫通心物、自我成全的成功學,如何逆向思維,如何在別人看不到道路的時候找到縫隙。王陽明給我們的啟示是:凡牆都是門,聖雄事業從心頭做。他高度強調道德的自我完善並因此救時濟世,而不是光講道德,什麼都不幹,成為藝術品一樣的君子。他的秘密在於超道德而道德化、超實用而相當實用,高度恪守道德又相當心智自由,將一生變成了自覺改造自己、自覺改造社會的覺世行道之旅。每一天都不白活,無事時成聖,有事時成雄。匹夫而為百世師,古往今來許多人都從心學中取了一瓢飲。我們學王陽明,是為了把我們的心靈稍微提高一點點。日本著名實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就是應用王陽明學說把京瓷、日航辦好的。

  • 8 # 果少的哥

    陽明心學做為儒家學以致用的光彩照人的一個分支,正如題目所說的就是要充分的運用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在工作中開拓創新,銳意進取,不斷做出更大貢獻。在生活中,不斷提升個人品性,與人溫暖,給人方便。我自己的應用體會如下:

    用誠 與人交往,但凡做一件事,誠為先。對人誠信,對事誠敬,對物誠意。這個誠必然自內心而來。

    用敬 無論溝通者何人,可能是門衛,也可能是普通職員,也可能是權力人士,需帶著敬意,不輕視誰,也不哈著誰。把自己最真的一面展現出來。

    用心 一件事情,認準了的事情,就用心做,反覆嘗試,集思廣益。不沉迷於空想,不狂奔於莽撞行事。實在困苦,可以緩一緩,但不可放棄。

    一個普通人時時刻刻都是一心萬念,倘若能夠臨事選擇信任,真誠,為達成一個目標而萬念一心,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人事都變的簡單

  • 9 # 職稱通

    第一是每個個人需要良知的自我建立,良知雖在,需要理會它,呼喚它,與它發生關係。那麼用什麼辦法呼喚良知呢,透過反思。真正的反思,將所思所行放在心靈面前進行審查,而且這個過程,也是知行合一的。這個反思著的自我,才是我們真實的主體性。只有自知自明(別人也無法幫助),才表達了真正主體性的自我建立。用陽明的話,這就叫做誠意”,即誠意以正心。如果不願意自知自明,只會在背離良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鏡子生鏽,磨完之後仍然明亮。磨鏡,要在意念發動之處去磨。有境,則心動,則意念發動。在這關鍵時刻,一定要聽從良知。要在心的動念之際,去為善去惡。第二個層面,良知自我建立之後,需要表達出來,“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也就是良知的展開。也就是主體性的自我顯現,也是存在本質的自我顯現。這就是明明德於天下。一個人怎樣,不是說出來,而是行出來。每個人的世界,是透過良知的自我表達建立起來的,而且就是本來之世界。良知即是基礎。有也只有人的實踐,把內心的主觀世界和可觀的外在世界聯絡在一起。致良知兩個層面,一是主體性的自我建立,二是主體性的外向展開在這個意義上,人的存在才是完整的,人的生活才是完善的。陽明堅決拒斥人的異化,人透過致良知回到他的本源狀態。惡是怎麼產生的?人在天道之性外,還有一個物質的軀體。人在試圖獲得物質(一種本能)的同時,當這種慾望的擴張超過一定限度,成為惡。本能(本性)本身不是是惡的,但是包含向惡轉化的可能性。慾望是本能的越界。

  • 10 # 慧勝伽藍

    陽明心學之核心是知行合一!是孔子一以貫之之行動。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在佛門即普賢菩薩之願行。於道是真,是道法自然。行基乃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把禮落實於生活。讓周邊人感覺到你真實的尊重。是自利利他的工作及朋友信任,甚至純利他。是成全人之善行而非惡事!是君子之真而非虛偽!是春風化雨的存在與平等!是善惡分明的立場與和光同塵的把握!是聖賢在人間的代言卻從不落於空泛~

  • 11 # 辛冠並讀

    心學不是什麼神秘玩意,就是讓一個人的心靜下來?那麼,為什麼人的心靜不下來?這個問題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搞清楚了,讓一個人的心靜下來也就容易了。

    我們人的頭腦一次只能關注一件事情,沒辦法同時注意兩件事,你沒辦法一心二用。那就是頭腦的特點,一次只能關注一件事有好處,也有壞處,容易執著在那件事情裡面,特別是做不到的事!很容易執著在裡面。做得到的事情,我們不會執著在裡面,對於做不到的事情,我們很容易執著在裡面。

    怎麼辦?我們常常是透過執著另外一件事情來代替執著那件事情,用一個執著代替另外一個執著,工作當然是最好的執著。用執著於做得到的事情,代替執著於做不到的事。那也是一個好辦法,問題是沒工作做的時候呢?

    沒事做的時候,你只要注意到兩個事情,你就繞過執著了。最好的注意就是注意自己的內在,因為,那樣是最省力的,你注意到外在還是在用力,試試看,注意到內在,你基本不需要使勁,最佳的狀態就是一點都不要用力,那就是無為。那就像兩個手垂在兩邊。

    正確的看自己的內在,內在有一部分動,有一部分不動,兩者都要觀察到。那就是如是觀。

    那樣就繞過執著了!對於執著只能繞過去。不要去執著那些做不到的事情,只要每天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是進步。那就是做一個本分的人。

    那是我的修煉體會!每個人走的路都是不一樣的,歸根到底就是心要靜下來!

    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摩托車撞大車,摩托車司機無證醉駕闖紅燈受親傷,大車怎麼賠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