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代甘羅十二拜相,康熙殺輔政大臣,十幾歲的皇后管理一個後宮。而現在三十歲當市長也會爭議一片,為何呢?
5
回覆列表
  • 1 # 老虎他爹

    首先,兒童是創造出來的,不是天生的。

    可以參考波茲曼的《童年的消逝》。

    固然,人生理上存在兒童與成人的區別,但關鍵在文化上如何去看,童年本身是一個文化結果。

    波茲曼認為,在前閱讀時代,人們只能透過演講、聊天等聲音媒介來傳播資訊,則成人與兒童之間沒有差別。從史料看,中世紀父母行為從來不躲避兒童,包括做愛,並不認為孩子看到了會如何。

    書寫文化誕生後,人需要長時間學習才能進行資訊交流,才能建立起自己與社會的關係,因此出現了學校,出現了強制學習,家長開始檢查孩子作業,孩子生來就要接受教育成為共識,為了管理孩子,父母開始資訊遮蔽,使他們對成人世界不夠了解並充滿好奇。

    權力來自資訊不對稱,經歷痛苦的童年後,絕大多數孩子長大後會發現成人生活不過如此,但他們從自身經歷中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幾乎所有家長都會說,不讀書,長大後就只能掃大街之類),所以也會要求自己而孩子繼續這個痛苦的過程。

    波茲曼認為,隨著網路、電視等新的傳媒技術崛起,兒童與成人之間的區別漸漸消失,童年將會逐漸消逝。

    其次,康熙等人依靠了成人。

    從這個角度看,在教育不太普及的時代,兒童對成人世界瞭解比較充分,所以能操縱成人,甚至戰勝成人,更何況,甘羅、康熙的成功中,有賴成人給予權力、幫助執行,否則光靠他們自己,也是不行的。

    其三,現代兒童在別的方面才能更好。

    現代兒童被拒絕在成人世界之外,有能力也發揮不出來,但不等於他們無能,他們的才能多發揮在學習上,古人7歲就能識字的有幾人呢?今天小學畢業生的數學水平,恐怕不比古代學者差。清代最盛期,不過400萬人屬能通文墨的文化人,只佔總人口的1%。現代社會能讀報的人怎麼也要在50%以上吧,則至少有5億人,兩者的規模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古代讀書人必須背誦的內容很多,不僅中國如此,當時歐洲、中東也一樣,但那是萬里挑一的頂尖人物,如果現代教育也只重視背誦,恐怕記憶奇才要比古代多。

    人各走一精,不能只從一點來評價。

  • 2 # 自酌酒杯空對月

    你的這個問題問得不妥。第一你怎麼知道現在的兒童不如當年的康熙和甘羅?第二你為什麼問的問題總是沒頭沒腦。第三現在是和平時期,凸現不出來個人太大的能力。甘羅和康熙其實都想有一個平和美好的童年。第四是亂世造就了能人。都是逼出來的。我們應該感謝現在的和平繁榮的時代。老一輩革命家革命就是為了子孫後代不要向前輩一樣從小受苦,從小就被逼迫謀生,沒有和平美好的童年。所以你問的問題,沒有可比性。

  • 3 # 茗軒書院之載茗軒主

    問題也許是想說古代尚處於童年即登基如康熙或處於少年如甘羅“拜相”,為何就表現為如史所記那般英勇果決,辦大事,立大功,不輸於當時的成人,反而幾千年之後的今天,孩子們倒更顯幼稚了……如果是這個問題,首先是我們承認甘羅和康熙都是傑出的古代孩子,但並不能說今天的傑出的兒童少年就遜於他們,建功立業真不只是才能的問題,機會才是第一位的。不言而喻,甘羅和康熙不是一般家庭的兒童,所做所為都是不得已而為,更合適的問題是為何讓甘羅那麼小的孩子“拜相”出使,秦國沒人了嗎?康熙雖主少奴橫又兼稚子寡(祖)母,但孝莊不是一般女人,況有老臣如索尼等對鰲拜掣肘,八旗制度尚未敗壞,康熙之能耐和價值也只是借勢而為,僥倖於鰲拜之僥倖,不宜拔得過高,何況少年天子有幾個是自己想當的?其次,現代世界希望孩子更有機會選擇在屬於孩子的世界裡成長,多一些從容或自我選擇的經歷(天朝很多家庭還談不上),這是要培養擁有健康心智的正常人,不是所謂甘羅或玄燁一類被逼出的“人傑”。最後,古代的個案與現代的普遍的對比,這在邏輯上本不成立,何況具體的個體之差別評價並不重要,能力高下事業成敗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做一個真正健康、自由、理性、幸福的人。當然,現代確實因為家庭和教育的因素,孩子成長中還真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問題。

  • 4 # 詩與南笙23

    你提的這是-個智商能量問題,他們所處的時代及情事不同,現代神童不乏其輩,再就是與一個人環境條件和自身修為有關,家人教授及自己慱學也有關係。某認為古代人和現代人智商並無出入。再加之先人之事並無考證,有的出於戲劇性需要傳延至今。過去封建禮制十分嚴厲,君臣之岡,不可愈越,過於愚腐,少有造次,較好統制。閒來無事,博君一笑,慚愧,,南陽人,王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為什麼要在阿富汗、伊拉克戰事久拖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