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城54
-
2 # 菁城子
學好經濟學,和學好數學沒有關係。經濟學好,數學不一定好;數學好,不一定學好經濟學。現代經濟學有嚴重的數理化傾向,這種發展方向是錯的。
我的經濟學不是大學科班出身,而是在大學畢業以後,透過閱讀經典的奧地利學派經濟學著作而學得。讀大學期間,我學的專業的是新聞和法學,典型的文科專業;再往前溯,高中讀的是文科,學習的歷史、地理和中學政治——這導致我現在與熟悉的朋友談經濟學時,經常會面對詰問:你一個文科生,懂什麼經濟學!你高考數學得多少分?言下之意,文科生不配談經濟學的,至少是學不好經濟學的。
學好經濟學,必得有良好的數學功底——這是今天很多人(包括很多學者的認識)。我在接觸經濟學以前,也抱這樣的認識:數學是學好經濟學的工具。數學不好去學經濟,尤如文筆不行,偏偏去學寫作課,無論怎樣努力,基本功還是不紮實。
這樣的認識完全錯誤;經濟學和數學是兩碼事。經濟學並不依賴數學作為工具。數學可以輔助經濟學理解一些事——這種輔助並非必要,相反往往會帶來強烈的誤解。
我來舉個例子吧。用最簡單的數學工具,談最淺顯的經濟學問題。幾乎所有的經濟學教材,都舉過這個例子。
供求定理:(其他條件不變),一種商品價格上升,需求亦隨之下降,供給亦隨之上升;一種商品價格下降,需求隨之上升,供給亦隨之下降。
舉個例子:市場上的冰激凌定價5元,一共8人購買;冰激凌漲價至8元,購買冰激凌的人數,就會減少到5個人。如果價格上漲至10元,最終只有2人購買。
雖說例子是我隨手舉的,你在任何一本初級經濟學教科書,都會看到下面這樣曲線。
從圖中你能看出,價格P1的時候,對應的銷量是Q1,其市場均衡點是B;價格上漲至P0,銷量減少至Q0,其市場均衡點是A。用函式表達需求定律,這是多麼簡潔的事情,還顯得特有檔次。這大概是數理經濟學愛好者隱秘的自豪感。可就是這樣簡單的數學對應,曲線表達,都隱藏著對經濟學致命的曲解。
函式是一一對應關係,價格P1,對應銷量Q1。這樣的表達符合真實世界嗎?價格上漲一倍,銷量真會下跌一半?很顯然不會,有干擾條件;把條件拿走(真實世界中,其他條件卻不可能拿走。畢竟社會不是真空實驗室),這種一一對應關係還會存在嗎?還是不會,人有自由意志,此情此景、彼情彼景,後果完全不同。
真實情形是:價格上漲引起銷量下跌,這是基於人類行為規律的預判,而不是某種機械規律。這裡面只有趨勢關係,卻沒有一一對應關係。價格上漲一倍,需求也許減少一半;價格上漲兩倍,需求也許就迅速趨近於零。這裡面並沒有軌跡清晰的曲線。
從數學角度理解需求曲線,並且深信不疑,很容易被欺騙。它意味著最微小點滴的價格變動,都會引起銷量的輕微變動(函式的自有之義)。一款每年銷量100萬輛的汽車,價格上漲10元,會引起銷量減少嗎?從函式角度看啊,肯定會啊,需求曲線畫在那裡,銷量會減少1臺啊——誰都知道,這樣的函式對應關係,完全是胡扯。
說到這裡,就很明白了,經濟學數學化的最大問題:數學並不能準確表述經濟學的思想,還容易造成誤解,使人誤入歧途。我所舉的例子還只是最簡單的錯誤,一般人都能看懂。事實上,大量數理經濟學公式、模型,研究比這個還荒謬。宏觀經濟學領域,有大量精確到小數點後幾位的內容。什麼力度的調控,會引起具體怎樣後果,好像都已被註定似的。還有一些預測分析,其實都是建立在對模型和數字的迷信上。
說到這裡也許有人反駁:經濟學數學化只是假設,是抽離其他條件,幫助別人建立理解。一畫出需求曲線,一條斜向下的曲線,很多人就明白是怎麼回事,比語言講上百個字要凝練得多吧。對於這類“追求抽象”的風氣,我很不以為然。科學的首要標準應是追求準確。這種準確,不是數字般的準確;而是對真實世界的反映。對抽象數學的迷戀,恰恰使很多人忘記經濟學最有力的工具,那就是文字和邏輯。
只要邏輯能力強,能讀懂文字,準確理解文字意思的人,都是能讀懂經濟學的。
-
3 # 家族財富密碼
這個要根據你是否是科班出身,所在學校,所讀學位,所研究方向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如果只是作為興趣愛好,或者擴充知識面,就沒必要學好數學。經濟學本質原理都是很濃縮的邏輯和思辨的,只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與現實相結合就好。經濟學經典的理論都不是數學,只是說可以透過數學方法來證明。
如果是科班出身也分情況。
一般學校對數學沒有很高,但都會開簡單的經濟數學課,認真學好就好,比較簡單。
一些好學校可能在本科階段要求會高一些
普遍來說,本科階段,經濟學不需要太多的數學基礎。接觸到的中級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裡也只有一些簡單的微分。
到了碩士階段,對數學的要求就不低了。經濟數學,高階微觀經濟學,高階宏觀經濟學,高階計量經濟學,博弈論等對數學思維的要求都不低。需要紮實的數學基礎。
不同專業的要求也不一樣
數量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往往對數學的要求很高。金融學,世界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產業經濟學次之
經濟史,經濟思想史等專業對數學要求不高
到了博士階段,經濟學一定程度上就是數學和經濟思想的結合了,一方面需要紮實的理論思想功底,一方面也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學計量軟體,構建數學模型
-
4 # 常四荒學經濟
與其他社會科學類的專業相比,經濟學最大的特點之一,似乎就是它使用了大量的數學語言來表述其理論。因此,想學懂經濟學,必須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至於需要掌握多少,則要根據你想把經濟學知識掌握到什麼程度而定。
一般的大學本科經濟學專業,必修的數學課程包括微積分、線性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這也意味著,一般情況下,大體掌握這三門數學課的基礎知識,就完全能夠應付經濟學對數學的要求了。其實,即便對於想讀經濟學博士,將來想以經濟學教學、研究作為職業追求的人來說,這三門數學課程也基本夠用了。原因在於,經濟學研究中,用到的數學知識集中程度非常高,也就是說,只要掌握常用的一些知識就可以了。而且,經濟學的研究,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絕大多數(大約佔到了90%)都是實證研究,這類研究需要基於資料,使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去探討變數之間的關係,檢驗已有的經濟學理論,或者發展新的經濟學理論,而計量經濟學所用到的數學知識主要是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當然,對於一些特定的研究領域,比如宏觀經濟學、博弈論等,對數學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去深入學習。
如果是普通的學習者,只想瞭解一些經濟學的常識,則只需要能看懂經濟學原理的教材就可以了,其中也會用到一些數學知識,但都非常粗淺,比如函式、導數的概念、求最最佳化問題等,這些都是微積分中最為基礎、簡單的知識點。對於一些悟性好的人,甚至只學過高中數學知識,也可以靈活地應付經濟學核心課程。
其實,數學只是工具,隱含在其中的經濟學道理,才是學習經濟學最應當掌握的,也是最難的。
回覆列表
經濟學的學生,一般學的都是經濟數學。簡單講,就是不會告訴你原理,推導過程,讓你直接應用這些公式。
牛逼學校牛逼的老師,他們會要求學經濟學的學生,學應用數學,只有數學功底紮實,才能搞得定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