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滄心MAN
-
2 # 跑步天涯
搞IT的跑馬拉松的相當不少哇,可能只是你們單位情況有點特殊。
據筆者所知,幾乎所有由幾個跑友合夥成立、從事跑步行業的創業公司,裡面都有一個IT出身的跑步愛好者擔任CTO,分管技術開發。
隨便舉個例子:我採訪過人稱“高原坦克”的中國越野跑名人王曉林,就是在中國銀行雲南分行資訊科技部負責軟體開發工作。
2012年他首馬在海南儋州跑出3:19的好成績,高居業餘第三,跑贏不少老馬甚至專業運動員。不過在第二年創造3:05的PB之後,他不再認真跑馬拉松,改而玩起越野和大鐵。
王曉林是第一個完成美國越野跑大滿貫(Grand slam of ultra-running)的中國大陸選手,也是今年大滿貫打通關者中的第一名。其中在6月的西部100越野賽,他更以22小時15分改寫中國選手歷年參賽的最好成績。
2014至2016年,他還連續三年完成330公里“巨人之旅”越野賽,外加馬來西亞大鐵。
國外IT出身的馬拉松高手同樣為數不少。順手舉兩個例子:
擁有一份高薪IT職位的英華人史蒂夫·韋(Steve Way),曾經每天抽20支菸,嗜吃外賣、巧克力和甜食,導體重一度達到104.5公斤,還有高血壓。
他從2007年開始堅持跑步,風雨無阻地平均每天跑11英里(17.7公里)。經過7個月的苦練,2008年倫敦馬拉松他以2:35:26獲得第100名,2009年帶傷跑出2:25,2010年突破2:20。
2014年,40歲“高齡”的韋在英聯邦運動會與專業選手同場角逐,最終創下2小時15分17秒的驕人戰績。
還有一個是保羅·馬特雷蒂(Paul Martelletti)。這位在紐西蘭出生、定居在英國的軟體開發員2006年才開始接觸馬拉松,訓練方式是跑步上下班,往返距離大約25公里。
經過5年苦練,他在2011年柏林馬拉松跑出2小時16分49秒,踞業餘高手行列。
所以說,“搞IT的人跑馬拉松的不多”並非普遍現象,不可以偏概全。
-
3 # 跑者阿飛
我也是做IT的,一個寫了二十多年程式碼的程式設計師,碼農,也算是資深IT人吧。我從2010年開始跑步,2011年開始跑馬拉松。其中從2013年開始每年都在做上海馬拉松的官方領跑員,今年已經是第5年了。
(注:這不是我的照片,我比他要帥很多的。)
1. 做IT的跑馬拉松的少說到做IT的跑馬拉松的人,有肯定是有的,要說多麼?肯定是不算多。我現在公司裡跑步的有好幾個,但在跑馬拉松的就我一個人。我曾在日本工作過5年多,日本可以算的上是馬拉松大國,我上班的公司也是上千人的公司,日本馬拉松比賽很多,但公司內參加比賽的很少。馬拉松真的是小眾運動。
跑馬拉松需要長期系統的訓練,需要大量的時間。而做IT的,一般都是加班加點沒有底線的,特別是做碼農的,在軟體系統上線前後經常通宵達旦,年輕的時候我也曾有過連續3天通宵的經歷,想起來都是淚啊。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哪裡有時間去跑步訓練呢。
當然了做IT的,一般電子產品接觸較多,喜歡電子遊戲的也多。這也佔用了本來就不多的空閒時間。
2.全國跑馬拉松的也少其實不僅是IT界,就全國來說跑馬拉松的也是少數人。
據官方釋出的資料,2016年中國人口約為13.8億,而2016年中國累計完賽全程馬拉松24.3萬多人次,去掉重複參賽的人,能完成全馬的人只有14.2萬人。平均下來大約才10000人裡面才有1個全程馬拉松完賽者。全國各行各業才這點人跑馬拉松,還指望經常加班作息沒有規律的IT人中跑馬的多麼?
馬拉松雖然是庶民和專業選手同臺競技的唯一平臺,是全民可以參加的運動,但也的確是小眾運動。
3.跑步vs馬拉松喜歡跑步和喜歡馬拉松其實是兩回事。
跑步大多數是為了健康,而跑馬拉松並不是為了健康,也許是為了征服,也許是為了挑戰,也許是為了榮耀,也許是自信與自豪,也許什麼也沒有……只是喜歡。但連續奔跑42.195km肯定是對健康不利的。反過來說能執著地一直跑馬拉松的人,肯定是對跑步的真愛,純粹的愛。
因為喜歡,所以執著。
人生就像馬拉松。也許崎嶇曲折,也許風雨交加,也許傷痕累累……只需認定目標,持續向前。just do IT.
回覆列表
搞IT的人們,對電腦有一份執著的愛,喜歡宅在家裡,喜歡玩電子產品,不願和人有太多的交流。當然,還是有很多搞IT的喜歡戶外運動和Marathon,我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