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1.0
關鍵詞:有源式定位
中國於2000年發射了兩顆“北斗一號”衛星,2003年發射了第3顆“北斗一號”衛星,組成了完整的衛星導航系統,標誌著中國正式成為繼美國(GPS)和俄羅斯的(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擁有完善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與GPS和GLONASS採用的無源式定位不同的是,北斗一代系統採用的是有源式定位。
優點:
1. 對衛星數量的需求少,北斗一代採用的有源定位(又稱雙星定位)最少只需兩顆衛星即能實現定位功能。
2. 具有雙向數字報文通訊功能,這是北斗系統特有的功能,這項功能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通訊設施受損的情況下,救援部隊利用北斗終端保持了災區與指揮中心的通訊聯絡。
不足:
1. 定位精度不高,不適用於高動態使用者。
2. 覆蓋區域有限。
3. 有使用者容量限制。
北斗2.0
關鍵詞:區域性自主導航,三種軌道
北斗二代系統於2012年底建成,採用與GPS相同的無源式定位,實現了覆蓋亞太地區的區域自主導航,在此基礎上還保留了北斗一代的雙向數字報文通訊功能。
北斗二代系統的衛星軌道設計與GPS不同,GPS的24顆衛星均為中軌道衛星,而北斗二代的衛星組成包括:
5顆GEO(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5顆IGSO(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4顆MEO衛星
MEO衛星按軌道繞地球飛行,半天繞一圈,而GEO衛星和IGSO衛星是同步軌道衛星,與地面的位置關係相對固定,可以保證北斗二代系統在衛星數量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實現亞太地區的定位覆蓋。
北斗二代系統具備了與GPS、GLONASS等衛星導航系統相同的定位功能,同時保留了北斗一代的短報文通訊功能,可為中國本土及亞太地區提供全天候、自主導航定位服務,但仍是區域性定位系統,不能覆蓋全球。
北斗3.0
關鍵詞:全球定位、星間鏈路、精密星鍾
2017年11月5日,中國成功發射兩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預計到2020年完成全部35顆北斗衛星的全球組網,包括5顆GEO衛星+3顆IGSO衛星+27顆MEO衛星,導航定位服務覆蓋全球。
由於種種原因,北斗不能像GPS一樣在全球各地建地面監測站,所以要實現全球定位,北斗三代配備了相控陣星間鏈路,透過衛星之間的通訊測量,來解決境外監測衛星的難題。
同時,星間鏈路還使得北斗三代系統擺脫了對地面站的依賴,實現了真正的自主導航,即在地面站全部失效的情況下,北斗系統仍能持續提供有效的定位服務。
北斗三代衛星還進行了現代化升級,星上搭載了中國新型高精度銣原子鐘和氫原子鐘,在提高定位精度的同時,實現小型化、輕量化。
2018年前後一共將發射18顆“北斗三號”衛星,首先實現“一帶一路”國家與地區的導航定位授時服務的覆蓋,到2020年,面向全球提供全天候、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導航、定位、授時服務。
北斗1.0
關鍵詞:有源式定位
中國於2000年發射了兩顆“北斗一號”衛星,2003年發射了第3顆“北斗一號”衛星,組成了完整的衛星導航系統,標誌著中國正式成為繼美國(GPS)和俄羅斯的(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擁有完善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與GPS和GLONASS採用的無源式定位不同的是,北斗一代系統採用的是有源式定位。
優點:
1. 對衛星數量的需求少,北斗一代採用的有源定位(又稱雙星定位)最少只需兩顆衛星即能實現定位功能。
2. 具有雙向數字報文通訊功能,這是北斗系統特有的功能,這項功能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通訊設施受損的情況下,救援部隊利用北斗終端保持了災區與指揮中心的通訊聯絡。
不足:
1. 定位精度不高,不適用於高動態使用者。
2. 覆蓋區域有限。
3. 有使用者容量限制。
北斗2.0
關鍵詞:區域性自主導航,三種軌道
北斗二代系統於2012年底建成,採用與GPS相同的無源式定位,實現了覆蓋亞太地區的區域自主導航,在此基礎上還保留了北斗一代的雙向數字報文通訊功能。
北斗二代系統的衛星軌道設計與GPS不同,GPS的24顆衛星均為中軌道衛星,而北斗二代的衛星組成包括:
5顆GEO(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5顆IGSO(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4顆MEO衛星
MEO衛星按軌道繞地球飛行,半天繞一圈,而GEO衛星和IGSO衛星是同步軌道衛星,與地面的位置關係相對固定,可以保證北斗二代系統在衛星數量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實現亞太地區的定位覆蓋。
北斗二代系統具備了與GPS、GLONASS等衛星導航系統相同的定位功能,同時保留了北斗一代的短報文通訊功能,可為中國本土及亞太地區提供全天候、自主導航定位服務,但仍是區域性定位系統,不能覆蓋全球。
北斗3.0
關鍵詞:全球定位、星間鏈路、精密星鍾
2017年11月5日,中國成功發射兩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預計到2020年完成全部35顆北斗衛星的全球組網,包括5顆GEO衛星+3顆IGSO衛星+27顆MEO衛星,導航定位服務覆蓋全球。
由於種種原因,北斗不能像GPS一樣在全球各地建地面監測站,所以要實現全球定位,北斗三代配備了相控陣星間鏈路,透過衛星之間的通訊測量,來解決境外監測衛星的難題。
同時,星間鏈路還使得北斗三代系統擺脫了對地面站的依賴,實現了真正的自主導航,即在地面站全部失效的情況下,北斗系統仍能持續提供有效的定位服務。
北斗三代衛星還進行了現代化升級,星上搭載了中國新型高精度銣原子鐘和氫原子鐘,在提高定位精度的同時,實現小型化、輕量化。
2018年前後一共將發射18顆“北斗三號”衛星,首先實現“一帶一路”國家與地區的導航定位授時服務的覆蓋,到2020年,面向全球提供全天候、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導航、定位、授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