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春秋時期,魯國規定,國人凡有去國外旅行者,見有魯國人在外淪落為奴,可花錢把他贖回,回國後可去國庫報銷費用。孔子的弟子子貢在外面看到有魯人為奴,遂贖回,贖後卻不去國庫報銷。別人由此稱讚子貢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後,大罵子貢,說他做錯了。別人奇怪了,做好事贖了人,而不去報帳,這不是高尚嗎?孔子說非也,子貢的做法反會導致更多的奴隸不能從國外被救贖。子貢不報帳,將來別人看見魯人為奴,本想贖,卻猶豫,我贖買後,若去報帳,別人會嗔怪:以前有人不報帳,你去報帳,你的品格不如他。若不報賬,自己的負擔過重,這樣,這個人只能裝聾作啞不去贖人。因此不報賬的做法實際是在阻礙更多的魯國奴隸被救贖,是有害的。⚡️另一個故事:有人落水,孔子的大弟子子路跳下水去把人救起。家屬送他一頭牛答謝,子路大方地收下。別人就議論了:下水救人還要錢?孔子知道後,表揚了子路,說他做得對。因為救了人,人家要報答,可以收受,這樣就鼓勵以後的人樂意施救,從而使更多落水者得救,這種事情要看客觀的效果。 感想: 從小到大N多年的被洗腦,返回頭再審視這一觀念,是不是特別不適應?我多少有點。其實這個邏輯大抵說的就是一個好的制度應該使得壞人都樂意做好事
29
回覆列表
  • 1 # 易經文化密碼

    《呂氏春秋》記載了兩個有關孔子的經典故事。一是子路拯溺,二是子貢贖奴。

    子路從河中救起一小孩,其父“拜之以牛”,即贈給子路一頭牛以表謝意!子路對此欣然接受。孔子知道後,大加讚賞子路,並高興的說:今後將有更多的人見義勇為!

    子貢按國家政策,自己墊錢贖奴回來後,卻不去官方領取應得的補償,表面看似高尚,卻捱了孔子的批評!孔子認為,子貢的做法最終會導致無人去贖奴,為何?孔子說:人們會以子貢的做法為標杆來參照自己,如果按政策去做,顯得看重那份獎賞,照子貢那樣做,自動放棄領賞心裡會堵得慌!照此下去,誰還會主動去贖奴呢?

    其實這故事本身已表明孔子的批評是完全正確的!因為孔子是從根本上強調:在人類社會中,堅守哪些有利於張揚仁愛美德,有利於鞏固、重塑人倫道德的政策與規則的重要性!

    今天很多人已然明白,一碗米養恩人,一袋米養仇人。它說明,有些時候所謂“無私奉獻”,貌似高尚,實則並不利於人性的淨化與最佳化!

  • 2 # 睿小寶雜談

    無私奉獻和損人不利己我認為沒有太大關聯性。

    孔子批評子貢贖奴,並不是說他贖奴的行為不對,相反,贖奴其實是在做好事。孔子批評的是子貢贖奴以後不肯領取政府對於做了好事的人的獎勵。

    子貢無私奉獻是美德,別人也會稱讚他的行為,但是對於後世的影響卻是不好的。由於他開了不領取政府獎勵的先河,在他之後想要去贖奴做好事的人就會很尷尬。

    領了獎勵吧,總會有閒言碎語,會被說成是為了領獎勵而去做好事,總有股居心叵測的意味。結果好事反而變成了不道德的事。

    不領獎勵吧,不是人人家裡都很有這個閒錢去做好事,並且能做到這麼無私奉獻的。因此也就打消了做好事的積極性。

    從而就導致政府的獎勵政策形同虛設,根本起不到作用,獎金髮不出去,想去做好事的人也會越來越少,最終會變成誰也不願去做好事了,大家由積極參與者變成了看客,這個好事也就進行不下去了。

    所以孔子批評子貢不應該這麼做,雖然短期看起來是無私奉獻了,但是長期看來對後世的社會影響是很不好的。

    至於損人不利己,其實子貢這麼做應該是損了後來人而利了自己,因為他由此可以得到別人的稱讚,其實也是形成了一種自我滿足感。

    所以說,做好事也不能光從眼前出發,也要顧及長遠的利益,如果從他人的角度、社會的角度來看是不利的,那這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好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冠心病都有哪些症狀?在飲食上應該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