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ack838
-
2 # 小口哨一吹
首先,不是80年代,要知道導火線是85年的廣場協議。之後日元兌美元開始狂飆,日元升值後其實並沒有像當初G5會議設想的那樣縮小日本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反而因為日元的升值(相當於美元資產更加便宜),再加上日本央行實行超低利率,還要再加上大藏省逐步放寬日本的資本市場,日本人開始信心爆棚,開始買買買,買股票,買資產,漂洋過海去美國買買買。最後大家都知道,爆棚過後就是破裂,死就死在放開的資本市場,大量資本外流。
-
3 # 叄少189234340
一句話,日元升值出口萎縮,實體經濟受到衝擊,資金外流到處買貨,導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加之社會老齡化,消費不振,經歷了十年的痛苦滯脹。十年後日本恢復了高科技和製造業的活力。
-
4 # 愛study的趙老師
可以看看《大衰退》和《泡沫經濟》。日本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資產大幅度貶值導致大部分企業負債累累,幾乎資不抵債,然後公司的目的由利潤最大化轉變為了趕緊還清債務,於是市場上的貨幣供給越來越少,需求越來越少,自然生產也越來越少。
-
5 # 經濟好望角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日本政府缺乏宏觀視野與戰略定力,不僅喪失了外匯政策的獨立性,而且相關配套措施和應對策略連續失當,促成了泡沫經濟的形成。
一是迫於美國壓力簽訂《廣場協議》。二戰後,日本經濟規模快速擴張,對外貿易高速發展,迅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和全球第二大市場經濟體,並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鉅額貿易順差,其中1982—1984年年均貿易順差為250億美元左右,而同期美國里根經濟政策導致美元過度升值,進一步加劇了美國與日本等國之間的貿易失衡。為此,1985年9月22日,美國、原聯邦德國、日本、英國和法國的財長及中央銀行行長聚集在紐約的廣場旅館,共同簽署了《廣場協議》,強迫日本和原聯邦德國同意一項拋售美元的協商機制,以促進美元有序貶值,促使日元快速升值。自協議簽署到1987年2月達成《盧浮宮協議》的1年零5個月中,日元對美元匯價從1美元比236.95日元升至1美元比153.48日元,致使日本出口競爭力明顯減弱,與此同時,日元升值、美元貶值導致日本的美元淨資產承受鉅額損失,僅1986年就損失約3.5萬億日元,並呈現不斷上升的態勢。
二是1986-1989年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過於寬鬆導致泡沫膨脹。一般而言,財政政策對經濟活動產生直接影響,但影響的持續相對較短;貨幣政策對經濟活動產生間接影響,但影響的持續時間較長,因此,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應當配合使用,形成政策的互補性。然而,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外匯政策的配合上存在重大失誤。《廣場協議》實施後,為應對日元不斷升值的對國民經濟可能帶來的衝擊,日本政府實施了過多的財政刺激措施和貨幣刺激措施,特別是在1986—1988年間連續下調利率,從而導致了20世紀80年代末的嚴重資產泡沫。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央行實行過度緊縮的貨幣政策,多次上調再貼現率,致使股價和地價暴跌,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從此陷入長期衰退之中。
三是過早開放資本專案與失當的日元國際化路徑。資本專案開放和貨幣國際化是系統工程,不僅受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影響,而且受改革的金融市場發展水平影響,不能一蹴而就,必須穩步有序推進。然而日本資本專案開放和日元國際化缺乏國家戰略,採取冒進式道路,並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一方面,日本資本專案開放過早,加劇了日本資本跨境流動,部分國內資本盲目向海外投資,造成國內需求不足,經濟開始衰退,從而為後期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並導致泡沫經濟埋下隱患;另一方面,日元國際化先於國內利率市場化,缺乏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和有效的政策工具進行市場風險對沖,導致日元幣值不穩定、匯率波動頻繁,抑制了日本經濟發展。
-
6 #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這個問題問的內容其實也是沒有錯誤的。
雖然我們現在人說到了日本泡沫經濟,指的是日本80年代後期至日本90年代初期的日本房地產泡沫的破裂結果。當日本的經濟泡沫被戳破之後,整個日本直至如今,可以說是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的經濟衰退,平民的生活質量開始下降。因為日本所發生的經濟危機,日本的國內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壞經濟的景象”。
就比如,因為泡沫經濟的到來,日本的許多地方開始出現來,因為資金鍊斷缺而被閒置的爛尾樓。1987年6月,日本政府實施《綜合休養娛樂地域警備法》,簡單來說,這個法律其實說的是擴大日本人的內需。在日本的各個地方開始修建娛樂、養老場所,在地方開始新建各種各樣的休閒建築,像是Golf球場,滑雪場,遊艇基地等。
但是,也就是在90年到來之後,地方所新建的這些娛樂設施很快就因為泡沫經濟到來,讓地方財政因此而負債累累。
除了房地產的經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日本平民的消費水平也隨著泡沫經濟到來,開始逐漸下降。
1990年,日本《建設白皮書》指出,儘管日本人的收入較多,但是日本人的勞動時間差,加上當時因為日元的升值,日元的購買力開始下降,所以實際的“生活國民生產總值”其實只有美國的2/3。通俗來說,就是日元的貶值,讓日本人的對內經濟消費變得不如美國。
同時,《勞動白皮書》認為,當時日本開始貧富差距擴大,有84.8%的日本人認為,日本雖然有較強的經濟力量,可是的能達到富裕國民只有50.5%左右。
而就在前幾年的時候,日本人沒有想到,幾年後會發生“泡沫經濟”這樣的災難。從1981年開始,日本人開始瘋狂的追求享受主義。海外的高階轎車以及名貴的藝術品都成為了日本人追求的物件。
不過,雖然會有人說到日本人在購買藝術品上的奢侈消費。但是從資料來看的話,日本對於買進名畫的消費也許並不是太高。
1980年至1989年。有那麼兩家拍賣行,當中美華人購買名畫的百分比是25%,歐洲人購買名畫的百分比是34.9%。日本人則購買了40%。
如果說購買名畫本身就是一種風險投資的話。那同一時期的日本人,開始瘋狂的插手風險投資市場中的“鉅額利益收入”。
一些家庭明明就沒有較富裕的銀行存款,還是四處借貸去風險投資中賭一把。像不動產公司和證券公司等機構,借錢去投資股票和房地產。這些家庭自然不會想到以後會是用“破產”二字來收尾。
但是說起來的話,發生在日本80年代的泡沫經濟,或者說是因為日本人開始瘋狂享樂的縱慾主義,以及在此後的房地產破產等情景。其實在此前的歷史中,日本人已經預演過一遍了。
1974年,隨著中東戰爭的結束,日本的石油入口道路,因為戰爭的結束而隨之陷入無油可用的恐懼當中。因為石油價格的衝擊,日本的物價也隨之暴漲。當中甚至還出現過那麼一個謠言,日本一個叫尼崎的地方,也不知道怎麼會產生了“廁所用衛生紙即將斷貨”的流言。這個謠言出來之後,日本當地的一些家庭主婦跑到超市中將有關產品搶購一空。而這個瘋狂搶購生活必需品的風暴很快在日本蔓延開來。
可是,物價高的民間輿論,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蔓延開來。日本田中角榮那個內閣也因此倒臺。
此外,因為其他的經濟增長,日本開始出現通貨膨脹。農村的青年以及是一些來城市打工的青年集中城市之後,城市地價自然是隨之而上漲。住宅需求也變得緊迫起來。
綜上所述,日本的經濟泡沫,其實是七十年代產生,而八十年代開始虛報,甚至是自以為是以為可以獲得高額回報。最終是1992年,日本政府必須承認經濟的衰退。
回覆列表
80年代末,日本的泡沫經濟(バブル経済)破裂來自於地產爆破。當時的地產界有一個詞叫: 屋崇(億ション),見文思義,每個2房或3房的市區公寓都賣幾個億日元意即千萬元級是買不起公寓房的了,但老百性的 Dream House 都是效區的木建別墅(一戸建),選擇購買這類木建房的打工一族購買時,要有最少兩代人一同簽約才會給你銀行貸款來分期付款,因為一般分期付款的年期會長至60年。(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