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死後,新皇帝是怎麼處置後宮中的“三千小媽”的?
坐擁天下美女是古代皇帝的一項特權,雖然“後宮佳麗三千”是誇張了點,但真實歷史中,大多數皇帝還是有幾十甚至上百個女人的。那麼,當老皇帝死後,新皇帝登基,後宮中那些妃子都有著怎樣的結局與歸宿呢?
一、母憑子貴,頤養天年
在“母憑子貴”的封建王朝,皇宮內院,沒有兒子的后妃是沒有出路的。而那些能生下兒子的,如果老皇帝死後,兒子有封地,她就可以去兒子的封地頤養天年,如果兒子當上了新皇帝,那就更了不起了,她就可以當上皇太后,身份地位比之前還高。當然,可以當太后繼續享福的,除了新皇帝生母,還有老皇帝的正妻皇后。
二、子娶父妻,再嫁新帝
古代的一些少數民族有“子娶父妻”的習俗,也就是女人作為父親遺產的一部分,也由兒子繼承,比如王昭君就嫁了父子兩代匈奴單于。只是在中原王朝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但少並不代表沒有,隋煬帝楊廣就全數“笑納”了隋文帝楊堅的一眾妃嬪,唐高宗李治還把李世民的才人武則天立為皇后,蕭皇后更是因為其傾國傾城的美貌接連服侍了六代帝王。
三、出家為尼,恪守貞潔
古代大多時候講究女子守名節,皇家更是注重名聲。所以在某些朝代,比如南北朝和唐初,會安排未有生養的妃子在皇家寺院出家為尼,以防止其改嫁或淫亂,通常情況下,這些女子一輩子都要長伴青燈古佛,但也有例外,比如上文提到的武則天。
四、生死相隨,無辜殉葬
先秦乃至後來的唐宋元明清,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妃子殉葬的傳統,當然,也是僅限於未有生養的妃子。比如朱元璋、朱棣死後都是有三十多妃嬪殉葬,之後的明朝皇帝也沿襲了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將其廢除。用活人殉葬是極其殘忍、不人道的,所以廢除殉葬制度可以說是明英宗的一項傑出歷史貢獻。
三、埋葬青春,守陵至死
漢唐時期都有妃子守陵的記載,當然,依舊是限於未有生養的妃子。也就是說,皇帝死後,一些妃子會被安排在皇家陵園繼續“服侍”先皇,事死如事生。這些女子用青春陪葬帝王,很是可憐,但總也比真的以身殉葬好多了。
六、無依無靠,慘遭殺害
歷代都會有那麼幾個倒黴催的妃子,先皇在時,她可能寵冠後宮,風光一時,但等到改朝換代,新帝登基,她的死期也就到了,比如劉邦寵妃戚夫人就慘死於呂后之手。當然這種情況雖然不少,但並非常態。
七、還於母家,改嫁他人
這種情況發生在極少數特殊朝代和個別開明君主時期。比如,魏晉南北朝時,由於很多后妃都是出自名門望族,家族勢力強大,而且那時的社會風氣也不像宋明以後那般封建保守,所以一些皇妃在皇帝死後得以回到母家,過上相對平和的生活。曹操臨終前還特地囑咐他那些未有生養的年輕夫人們,另尋佳婿,改嫁他人,不必為他守節。每每讀到此處,筆者都無限感動於曹操的開明大度。
八、孤苦伶仃,老死宮中
除了上述情況,還有相當大一部分無功無過無生養的妃子是繼續留在宮中,直至老死。她們可能從十幾歲入宮到先皇駕崩,連皇上的面都沒見過,但卻要為了那個帝妃的身份而孤獨終老,這就是宮廷女人的悲哀。
綜上不難看出,那些沒生下皇子的妃子結局一般都比較慘,終於理解了為什麼古代宮廷裡的女人拼了命也要誕下龍嗣了,因為孩子是她們免於厄運、找到歸宿的唯一途徑。
老皇帝死後,新皇帝是怎麼處置後宮中的“三千小媽”的?
坐擁天下美女是古代皇帝的一項特權,雖然“後宮佳麗三千”是誇張了點,但真實歷史中,大多數皇帝還是有幾十甚至上百個女人的。那麼,當老皇帝死後,新皇帝登基,後宮中那些妃子都有著怎樣的結局與歸宿呢?
一、母憑子貴,頤養天年
在“母憑子貴”的封建王朝,皇宮內院,沒有兒子的后妃是沒有出路的。而那些能生下兒子的,如果老皇帝死後,兒子有封地,她就可以去兒子的封地頤養天年,如果兒子當上了新皇帝,那就更了不起了,她就可以當上皇太后,身份地位比之前還高。當然,可以當太后繼續享福的,除了新皇帝生母,還有老皇帝的正妻皇后。
二、子娶父妻,再嫁新帝
古代的一些少數民族有“子娶父妻”的習俗,也就是女人作為父親遺產的一部分,也由兒子繼承,比如王昭君就嫁了父子兩代匈奴單于。只是在中原王朝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但少並不代表沒有,隋煬帝楊廣就全數“笑納”了隋文帝楊堅的一眾妃嬪,唐高宗李治還把李世民的才人武則天立為皇后,蕭皇后更是因為其傾國傾城的美貌接連服侍了六代帝王。
三、出家為尼,恪守貞潔
古代大多時候講究女子守名節,皇家更是注重名聲。所以在某些朝代,比如南北朝和唐初,會安排未有生養的妃子在皇家寺院出家為尼,以防止其改嫁或淫亂,通常情況下,這些女子一輩子都要長伴青燈古佛,但也有例外,比如上文提到的武則天。
四、生死相隨,無辜殉葬
先秦乃至後來的唐宋元明清,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妃子殉葬的傳統,當然,也是僅限於未有生養的妃子。比如朱元璋、朱棣死後都是有三十多妃嬪殉葬,之後的明朝皇帝也沿襲了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將其廢除。用活人殉葬是極其殘忍、不人道的,所以廢除殉葬制度可以說是明英宗的一項傑出歷史貢獻。
三、埋葬青春,守陵至死
漢唐時期都有妃子守陵的記載,當然,依舊是限於未有生養的妃子。也就是說,皇帝死後,一些妃子會被安排在皇家陵園繼續“服侍”先皇,事死如事生。這些女子用青春陪葬帝王,很是可憐,但總也比真的以身殉葬好多了。
六、無依無靠,慘遭殺害
歷代都會有那麼幾個倒黴催的妃子,先皇在時,她可能寵冠後宮,風光一時,但等到改朝換代,新帝登基,她的死期也就到了,比如劉邦寵妃戚夫人就慘死於呂后之手。當然這種情況雖然不少,但並非常態。
七、還於母家,改嫁他人
這種情況發生在極少數特殊朝代和個別開明君主時期。比如,魏晉南北朝時,由於很多后妃都是出自名門望族,家族勢力強大,而且那時的社會風氣也不像宋明以後那般封建保守,所以一些皇妃在皇帝死後得以回到母家,過上相對平和的生活。曹操臨終前還特地囑咐他那些未有生養的年輕夫人們,另尋佳婿,改嫁他人,不必為他守節。每每讀到此處,筆者都無限感動於曹操的開明大度。
八、孤苦伶仃,老死宮中
除了上述情況,還有相當大一部分無功無過無生養的妃子是繼續留在宮中,直至老死。她們可能從十幾歲入宮到先皇駕崩,連皇上的面都沒見過,但卻要為了那個帝妃的身份而孤獨終老,這就是宮廷女人的悲哀。
綜上不難看出,那些沒生下皇子的妃子結局一般都比較慘,終於理解了為什麼古代宮廷裡的女人拼了命也要誕下龍嗣了,因為孩子是她們免於厄運、找到歸宿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