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學校辯論會,我是反方(勤儉節約不過時) 希望得到一些建議
6
回覆列表
  • 1 # 葉天痴

    這個問題問得好!個人覺得,節儉永遠都不會過時,不管物質多麼豐盛,多麼富足,都不會過時,因為這是一種美德,美德是不會因為歷史的變遷而改變的。因為節儉可以讓我們珍惜勞動,尊重勞動,正視勞動者的產品和成果,我們對這些產生尊重和重視的心理以後,我們才會珍惜我們擁有的一切。

    唐朝詩人李商隱在《詠史》一詩中說: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勤儉看似小事,其實攸關個人和國家的之命運。

    從小處看,從個人角度來說,節儉可以養德,可以提升一個人的道德情操。就像上面我說的,可以讓人們知道珍惜勞動者的辛苦,知道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古時更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的確,我們平時日日在用生活用品,哪一件不是生產者們的辛勤汗水換來的,我們每天吃的糧食蔬菜,不都是農民們歷經一年四季的辛苦換來的嗎?一個人,如果不知道節儉,養成奢華浮誇,愛慕虛榮的壞習慣,最終也將被這習慣所害。譬如一個人,賺的少,還不知道節儉,花的多,你想這樣的人,日子過得會幸福嗎?

    家庭更是如此,不知道節儉,奢侈浪費,必定會敗盡家產,傾盡家財,最終導致敗家破家,不得安寧。

    國家不知節儉,到處鋪張浪費,奢侈豪華,必定引起人民不滿,造成人心不穩定,社會不穩定,最終可能會危及國家安全。

    歷史上,有多少朝代因為國君不知節儉,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民膏,興建宮殿,暴斂民財,最後致使民眾怨聲載道,逼迫民眾揭竿而起,最終奪取政權,取而代之。上下五千年,凡有此思想者,最終必將走向衰滅。所以李商隱才發出強烈疾呼,要我們風行節儉,德行規範。

    所以說,不管我們物質豐富到什麼程度,都不應該放棄節儉這一美德,也沒有任何理由不去節儉。跟何況,我們現在的生活狀況,我們國家的發展狀況,從哪個角度來說,還沒有達到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哪有任何一點理由去奢侈浪費,不去節儉呢?

    所以說,現在社會,將來社會,以致更久遠的社會,只要是人構成的社會,節儉永遠都不會過時的!

  • 2 # 九心逍遙

    謝謝悟空邀請,節儉是中華傳統美德,在任何時候都不過時。雖然說現在經濟發展了,物質生活已經很豐富,但也不能忘記節儉。節儉並不代表清貧,比如我一朋友家裡雖然很富有,但日常生活中依然很節儉,平常家裡的一些玻璃的瓶瓶罐罐的東西,他都會把空的清潔乾淨,專門放置在一個地方備用,上次去他家裡吃飯的時候就派上了用場,他愛人喜歡弄一些泡菜,手藝很是了得,晚飯中獲得大家一致好評,於是他將家裡這幾壇泡菜裝進這些玻璃的容器中,一人一罐送給我們品嚐,玻璃的容器不但乾淨衛生還便於貯藏。這就是平時節儉的一個例子,節儉永不過時。

  • 3 # 留守趣談

    居安思危,這種思想在任何時代都應儲存,勤儉節約在任何時代都會是美德!

    雖然現代生活水平已大幅提升,但危機仍然存在,有來自戰爭的威脅,有來自自然的威脅,還有其他各方各面的威脅,節儉仍然很有必要!

    我們在消費一件產品或吃每粒糧食的時候,可否想到這些東西都是一線工人和農民的艱辛,可否想到還有許多的人連吃飽飯都成為問題!

    節儉不是某一個人的問題,是全社會的,節儉要從我做起!

  • 4 # 棒槌講故事

    根據這個問題,簡單說明個人看法。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勤儉節約是不會過時的,勤儉節約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觀念,它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的首富們身上就可以看出他們將勤儉節約體現的淋漓盡致,舉例說明。李嘉誠吃飯連兩片西紅柿都不浪費,王永慶一條毛巾用了27年,吉利李書福幾乎不穿500元以上的衣服...等等在這些我們熟悉的首富身上就可以看得出,他們並不是沒有能力消費,也不是不捨得花錢。而是有的人仍然保持的創業前艱苦樸素的品質。

    勤儉節約平凡而實在,它應該是我們頭腦中的一種潛意識反應,是我們的良好習慣當中的之一。勤儉節約往小的說是我們的一種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往大的說就是社會責任感。勤儉節約永不過時,無論何時我們都要把這個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END-

  • 5 # 隴之語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為這個美德是傳統的,所以,能不能適應當前時代的理念,完全在掌握一個“度”字上。掌握的“度”恰好,或在這個“度”以內,那麼,勤儉節約就是美德,就不過時;若超出了這個“度”,那麼,勤儉節約不但不是美德,反而是陋習,必須予以拋棄。

    題主作為勤儉節約的正方,要把辯論的關鍵點給找見,那就是看上去不起眼的勤儉節約,長期堅持,可以顯現出巨大的效果。論證可以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等。在辯論時,要把材料整理好,由輕到重,由小到大,句句詰問,步步推進,層層遞增,咄咄逼人,如此方能獲得辯論的勝利。

    然而,在這個問題上,我內心中,所持的卻是反方立場,我真的不認為勤儉節約就一定是美德;我也真的不認為勤儉節約一定沒有過時。

    首先,社會的發展是靠物質生產來推動的,勤儉節約會限制物資的生產,制約經濟的發展。

    其次,出於勤儉節約的目的,以次充好,以舊代新,會把有限的市場給佔有了,會把市場資源給浪費掉。基於此種認識,我一直不贊成打價格戰。打價格戰就浪費市場資源,結果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

    第三,勤儉節約還會使人放著好日子不過而去追求過苦日子。人的一生很有限,苦日子過的多了,好日子自然就過的少了。偶爾憶憶苦思思甜是可以的,把憶苦思甜當成常態,就違背生活的本意了。

    第四,如果勤儉節約的過了頭,把腐爛變質的東西也捨不得扔了,仍然要勤儉節約,所得到的結果就是不勤儉、不節約;因為你吃出了病,拿著大把的票子,把吃藥當吃飯一樣,恐怕就是最大浪費了;而且浪費的不僅僅是金錢,還包括你的健康。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非常抱歉地說:題主,對不起,我真的不能和你站在一個戰壕裡。

  • 6 # 微雨潤苗

    我認為:勤儉節約永不過時,永不褪色!當你在KTV啃著一枚好幾塊錢的瓜子之時,你有沒有想過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父輩們?舌尖上的浪費,揮霍的是父輩的血汗,蠶食的是他們的艱辛,透支的是你自己的良心!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北宋名相司馬光以儉為本,為後人所尊崇;新中國締造者毛澤東一生粗茶淡飯,生活低調,為萬民所敬仰;一代偉人周恩來吃飯時,不肯浪費一粒米,偶爾灑到桌上的米粒,也要立刻撿起來放進嘴裡……

    然而,在我們身邊,隨手倒掉殘湯剩飯之人比比皆是,“舌尖上的浪費”拾級而上,情況堪憂。走進很多學校的食堂,首先引入眼簾的,往往是那些不堪重負的飯桶。

    一些在飢餓之人看來已然是美味佳餚的飯菜,卻無奈地躺在飯桶裡“壽終正寢”。

    各位不妨計算一下:假如一所學校500名學生,每人每天浪費50克飯菜,那麼一天就浪費50斤,一年下來就浪費了近兩萬斤,這些糧食,足以讓一個家徒四壁的三口之家14年不餓肚子,這樣的浪費無異於一種犯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每一粒糧食都浸透著農民的心血。我們隨手倒在飯桶裡的,不僅僅是殘湯剩飯,更是父輩們的血汗啊!

    當我們盡情傾倒的時候,災區的兒童正飢腸轆轆;當我們任性揮霍之時,中國邊疆地區的老人孩子正食不果腹!珍惜每一口飯、每一粒糧食,就是尊重每一名勞動者;

    吃不完打包兜著走,並不丟臉!比丟臉更可怕的,是在鋪張浪費中丟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美德,是在擺闊氣、相攀比中丟掉了感恩之心和廉恥之心!

    勤儉節約,永遠是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mix2和小米note3入手哪個比較好?